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风险评价概述

第一章+风险评价概述

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专业基础课程区域环境风险评价Regiona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程淑兰slcheng@教学楼217办公室资源与环境学院§1 风险评价概述¾1.1 基本概念¾1.2 发展历程¾1.3 评价框架¾风险“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¾风险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词,有人认为来自阿拉伯语、也有人认为来源于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

在早期的运用中,也是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

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上。

¾风险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可以说,经过两百多年的演绎,风险一词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并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风险一词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1.1 基本概念¾环境风险与生态风险•在美国,“环境风险”用于描述环境中污染物对人类造成的风险。

•生态学家随后发明了“生态风险”这个术语,特指对非人类的生物体、种群和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

•在中国和欧洲,环境风险与美国的生态风险含义相同。

¾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ERA)是对某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行为诱发的灾害,对人体健康、经济发展、工程设施、生态系统等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识别、度量和管理。

•分为两个方面:--健康风险评价:评价受体为人,评价对象为化学胁迫因子;--生态风险评价:评价受体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分或生物栖息地,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化学、物理胁迫因子,也可以是生物胁迫因子。

¾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从关注人类自身扩展到关注整个生态系统,对环境综合整治、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在特定的区域尺度上描述和评估环境污染、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及大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为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¾角色分配•风险评价者为支持决策而开展评价的专家。

•风险管理者有责任和权力进行风险决策的个人或团队。

•利益相关者在环境管理决策的成果里有着特殊利益的人或组织。

§1.2 发展历程风险评价兴起于1970s,主要是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研究尤为突出。

迄今为止, 风险评价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¾1980s以前的萌芽阶段¾1980s的人体健康评价阶段¾1990s的生态风险评价阶段¾2000年以来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¾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1980s以前的萌芽阶段9最早环境风险评价的代表作为1975年由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完成的《核电厂概率风险评价实施指南》,亦即著名的WASH-1400报告。

该报告系统地建立了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其目的在于减少核电工程事故的风险损失。

9该阶段的环境风险评价中,风险源以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为主,没有明确的风险受体,更没有明确的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整个评价过程以简单的定性分析为主。

¾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1980s的发展阶段—人体健康评价阶段9标志是美国科学院(NAS)1983年提出的风险评价“四步法”,即危害鉴别、剂量效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并对各部分都作了明确的定义。

9美国环保局(U.S. EPA)制定和颁布了有关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技术性文件、准则和指南,例如, 1986年发布了致癌风险评价、致畸风险评价、暴露评价、超级基金场地危害评价和风险评价等指南(USEPA, 1983; 1996;1998)。

¾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1990s的大发展阶段—生态风险评价阶段91980s末到1990s初,美国橡树岭实验室(ORNL)的风险评价研究人员发表一系列文章, 阐明化学毒理对生态过程和动态的影响, 为从环境风险评价到生态风险评价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9风险评价的热点已经从人体健康评价转入生态风险评价,风险压力因子也从单一的化学因子扩展到多种化学因子及可能造成生态风险的事件,风险受体也从人体发展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流域景观水平。

比较完善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已经形成。

¾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1990s末以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9它是在区域尺度上描述和评价环境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9基本步骤包括:研究区的界定和分析、受体分析、风险识别与风险源分析、暴露与危害分析、风险综合评价等。

¾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1990s末和21世纪初—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续)区域风险评价的主要特点为:9在内容上,区域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状况的分析是区域风险评价的基础, 应该针对区域特点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

9在方法上,需要从以下两点加以完善:一是在概念模型的构建上,要充分了解生态系统基本状况, 分析可能造成区域生态风险的因子,按照生态系统的等级结构进行风险受体选择和风险表征;二是在以往的统计方法(数学模型)基础上,探求新的方法进行评价,使其更适合区域尺度的风险表征。

¾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1990s末和21世纪初—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展望:91. 综合分析。

弄清人类活动变化、环境过程与重要社会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阐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92. 尺度推绎。

风险评价结果通常要落实在生态系统或景观水平,但风险的直接受体可能是个体、种群、群落水平,较小尺度的影响要外推到较大尺度,可以通过加强野外观测和实验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拓展或因果分析的方法逐步实现尺度推移问题。

¾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1990s末和21世纪初—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展望:93. 不确定性。

存在于风险评价整个过程中,在风险源的识别、风险可能性的判断上、各种外推(如物种间外推、不同等级生物组织间外推、由实验室向野外情况外推、由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等)中都存在不确定性。

在风险评价过程中,加强不确定性评价,并通过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对生态系统的深入认识,发展各种外推理论,建立合适的外推模型,逐步减小不确定性。

¾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1990s末和21世纪初—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展望:94. 评价标准。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制定相对标准,通过尺度扩大的方法将需要对比的区域作为一个区域来考虑,也就是等于扩大评价范围,在技术实现上难度较小;二是制定绝对评价标准,这就需要分段制定标准,比如对风险源的可能影响给出标准,对风险受体针对不同风险源可能受到的影响也要给出标准等,这种方法在实现上很难,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

§1.3 风险评价框架¾风险评价框架•美国USEPA 框架•其它评价框架•案例介绍§1.3.1 美国生态风险评价框架§1.3.1 美国生态风险评价指南¾规划(Planning)¾问题形成(Problem formulation phase)¾分析(Analysis phase)¾风险表征(Risk characterization phase)(U.S.EPA,1998)¾I. Planning phase 规划阶段9风险评价前的一个阶段。

风险管理者、评价者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协商,提供评价过程的输入,主要包括:•管理目的评价者必须知道希望达到的环境状态;•管理选项评价者必须清楚进行评价和比较的措施;•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复杂性评价受限于决策的性质、时间、完成评价的资源,以及风险管理者希望达到的完整性、准确度和详细度。

¾II. Question formulation phase 问题形成阶段9问题形成是将风险管理者赋予风险评价者的职责转化为评价计划的阶段,主要包括:•综合有用信息收集和概述关于源、污染物或其它要素、效应和环境的信息;•评价终点以操作术语的形式定义有待保护的环境参数值;•概念模型形成源与终点受体之间相关性的描述;•分析计划为获得所需数据和进行评价而形成的计划。

¾II. Question formulation phase 问题形成阶段• a. Integration of available information 综合有效信息9目的是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系统方法,组织、研究所有压力和可能的效应的关键信息。

9风险评价开始时信息可能不完整,“问题形成”应帮助识别缺失什么关键数据,提供获取这些数据的进一步的工作框架。

9通过建立相关的风险假设矩阵,简要评估重要信息是否遗漏,仔细评估主要问题的信息质量和有效性。

¾II. Question formulation phase 问题形成阶段• b. Selecting assessment endpoints 选择评价终点9评价终点是期望保护的实际环境价值的明确表征。

9选择评价终点的三个准则:①生态相关性。

它反映了系统的重要特征,以及与其它终点在功能上的关联,如维持自然系统或其组分自然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②对已知和潜在压力的敏感性。

暴露是敏感性的关键测度。

暴露的量和条件直接影响生态体对压力的响应。

③管理目标的相关性。

当风险评价基于一些公众关心的生态价值时,风险管理者将愿意在决策中使用评价结果。

但是,评价终点选择仅以公众认识为基础,将忽视很多重要的生态问题。

¾II. Question formulation phase 问题形成阶段• c. Conceptual models 概念模型9概念模型是要保护的生态完整性对其所暴露的压力的响应的文字描述和形象表示。

9概念模型来自压力、潜在暴露和终点的预测效应等信息,建立概念模型的过程有助于确定未知的评价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