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倒置法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毕
业
论
文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08级经济法律事务一班
毕业论文
浅析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论文摘要:由医疗行为引起的医疗纠纷通常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中举证责任。
置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看似很好的解决了患者和医方不平等地位的问题,但其实质却并没有改变。
因此,为维护我国医患人员的合法权益,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关键词:举证责任倒置医疗纠纷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目录:一,医疗纠纷的概念和分类
二,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
三,医疗纠纷的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倒置
四,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
五,文章总结
绪论:目前我国关于由医疗行为引起的医疗纠纷问题大多数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虽然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听起来似乎加重了医疗单位的举证责任,降低了医患纠纷的诉讼门槛,使患者更容易成功起诉医院。
然而,从客观实际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医疗诉讼本质问题没有因此而改变。
因此,为维护我国医患人员的合法权益,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一,医疗纠纷的概念和分类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
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多,概括分为6大类:1,诊疗行为存在过失并造成损害结果,如4级12等医疗事故和非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2,虽有诊疗过失但未造成损害结果,如手术中误伤相邻组织但及时处理愈合;3,不存在诊疗过失但确有损害结果,如麻醉意外,手术并发症,药品不良反应等;4,生物药品、器械设备、耗材敷料等医疗供应品发生意外,包括涉嫌产品质量责任的;5,患方对医疗风险认识不足,单方面误解,如早产儿本身就是新生儿脑瘫的致病因素;6,与诊疗行为本身无关的其他纠纷,如患者自残自杀或非医疗行为导致的人身财产损失等。
二,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
无论什么原因引发了医疗纠纷,也无论是否有违约或侵权的法律事实,只要有纠纷产生,就要有处理机制加以应对。
目前处理医疗纠纷的途径主要是和解、调解和民事诉讼3种,我国尚未建立医事仲裁体系。
三,医疗纠纷的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倒置
从现行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看,我国医疗纠纷赔偿责任的承担主要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同时也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公平责任和严格责任等原则。
我国医疗事故的侵权责任采用推定过错原则,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技术的复杂性、专业性,确定医疗行为的过错与因果关系较为困难,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借助推定过错原则来认定行为人的过错;另一方面是患者作为个人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在双方产生纠纷时,患者常常因为不知道如何取证,不知道哪些证据重要而陷入被动,无法获得相应赔偿,而医方更了解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
这样,平等的双方在现实中变得不平等起来。
所以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公益,法律便给医方规定了很多义务,以平衡双方的权益,让其举证有利于查清事实,从而决定责任的归属。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因
此由医疗行为引起的医疗纠纷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
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提出主张的一方不负举证责任,而应当由反对的一方就某种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负举证责任,如果其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要承担败诉的后果。
它是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作为分配举证责任的前提标准,是对该举证责任分配的局部修正、补充和变通。
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究竟由哪一方承担,这不仅涉及到哪一方当事人需要付出更多的举证努力和诉讼代价,而且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诉讼的成败,影响到审判的顺利进行。
采用举证责任倒置后,对案件的审判会产生诸多积极效果:1、平衡举证能力。
实践中,由于医疗机构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手段,掌握相关的证据材料,具有较强的证据能力,患者则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而举证责任倒置恰恰平衡了双方对证据的占有能力,是完全符合立法精神的。
2、实现诉讼公平。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否公平,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诉讼的成败,影响到当事人对诉讼制度的信任。
举证责任倒置使公平理念贯穿诉讼过程始终,极大的保护了患者一方的权益。
3、强化医疗管理秩序。
我国医疗管理秩序较为混乱,存在着事后补写病历、处方权混乱等一些问题,有些管理规范在实践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遵守。
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后,有利于推动中国医疗机构服务业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加速进行,形成良好的医疗管理秩序。
4、提高司法效益,降低司法成本。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人民法院在下列情况下应自行收集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
就医疗纠纷案件来说,在《规定》出台前,由于医疗纠纷的特殊性,当双方都不能举证,法院不能裁判时就需要法院来收集证据。
因此,法院就不得不耗费大量的司法成本去收集材料,鉴定、勘验证据的真实性。
这不仅拖延了诉讼时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判决结果也很难让败诉一方信服。
如果由医院一方举证,则既有利于法院做出裁判,又降低了司法成本。
虽然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听起来似乎加重了医疗单位的举证责任,降低了医患纠纷的诉讼门槛,使患者更容易成功起诉医院。
然而,从客观实际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医疗诉讼本质问题没有因此而改变。
四,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
(1)无论哪一方当事人负责举证,最终都有赖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或司
法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
新规定理论上将鉴定申请人由患者变成了医疗单位,改由医院首先主张医疗事故鉴定或司法鉴定,对医疗诉讼的程序产生一定影响,但对诉讼实体几乎没有影响,而决定诉讼胜败的根本因素在于诉讼实体部分,即有证明力的医学和法律事实。
(2)“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意味着患者完全无需举证。
患者仍需就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的存在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
患者要想起诉医院,必须掌握符合立案的证据材料。
(3)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统一的医学法律体系,调整医患关系的多为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单位规定,其中某些条文相互冲突,导致司法审判难求法律依据,甚至成为法律上的盲区。
(4)我国缺乏有效的医疗事故保险体制,医疗风险直接转嫁到医疗单位,导致医患纠纷日益激化,医疗诉讼也逐渐增多。
如果不解决医疗体制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患者的维权行动依旧艰难,形式不容盲目乐观。
(5)有人认为举证责任倒置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责任,导致医生趋利避害,影响医务人员对医学新知探索的积极性。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确实容易存在,为了防止异常情况的出现,医生对公民的身体检查出于对责任的畏惧,往往不轻易确诊,最终患者只能面对高额的结账单,其利益并没有受到真正的维护。
这样,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患方。
总而言之,给予医生多大的“自由裁量权”越来越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需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道德,还要使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操作规范,同时医务人员还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现实生活中医疗纠纷的矛盾有着复杂的原因,某些医学上的未知难题,就是医生也很难说清楚。
单靠法律是不能全部解决的,它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科学技术的原因,必须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新医疗纠纷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6)其他相关问题,除了举证责任分配外,如何规范我国的医疗事故鉴定机
构、程序、规则,以改变医疗纠纷中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时存在弊端。
同时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如何适用《规定》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其真正运用审判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也将需要一探索过程。
五,文章总结
因此我认为在由一般的医疗诊疗行为所引起的侵权纠纷诉讼程序中采用原、被告就其自己的主张共同举证责任。
原告举证被告的过错,被告举证自己无过错,由法官根据证据来源、真实性等等来进行判断是非,公正判决。
如果双方都存在不能举证或不能完全举证,各自应按不能举证比例承担败诉责任;在因重大诊疗过失行为所引起的侵权纠纷诉讼程序中,则借鉴外国司法实务界的做法,施行有限制的、严格的举证责任倒置,患方也应承担举证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分担医患双方的举证责任。
正确处理医疗事故。
才能对受到损害的患者作出合理的赔偿,才能更好地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人民法院公平公正的尊严与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