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一章 解表药


发散风热 治风热表证
治疗表证
部分还可治风热所致目赤
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及
风热咳嗽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苔薄白、脉浮)
四.配伍原则
1.根据四时感邪的不同,进行选药配伍 春季:风热、风温—发散风热药 配清热泻火、解毒药 阳暑,发散风热药配解暑药 夏季 阴暑,发散风寒药配化湿药 秋季 温燥,发散风热药配润燥药 凉燥,发散风寒药配润燥药 冬季: 风寒,发散风寒药配温里药
(2)发汗作用明显,可使邪随汗解,又称为 发汗解表。
(3)少数药物称解肌。
麻黄
Mahuang HERBA EPHEDRAE
《神农本草经》
麻黄为麻黄科亚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及
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木贼麻黄
中 麻 黄

中麻黄








麻黄
性味:辛、微苦,温。 功用:
浮萍。
一.概 念
解除
表邪
解 发散

疏散
表证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 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 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二.药 性
1.味多辛(桑、蝉除外),能发散 2.多归肺(主皮毛)、膀胱经(主表) 3.质轻善走表 4.升浮
三. 分类与功用
发散风寒 治风寒表证
部分还治痹证、喘咳、
发散表邪 水肿、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
羌活、防风、细辛、薄荷、桑叶、菊花、 牛蒡子、蝉蜕、葛根、柴胡的性能、功 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 用注意。
熟悉香薷、生姜、白芷、苍耳子、 蔓荆子、升麻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 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藁本、辛夷、淡豆豉的功效、特 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参考药:葱白、胡荽、柽柳、鹅不食草、
4.入煎剂不宜久煎。
苏叶长于发散风寒;
苏梗功偏宽胸利膈、顺气安胎。
生姜:
1.发汗解表作用较弱,治外感风寒轻 证,为民间常用,加红糖煎汤,乘热 服;或辛温解表剂中作辅药用。
10’~15’为宜),以避免有效成分挥 发而 降低疗效。
第一节
发 散 风 寒 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一.性能特点 1.性味: 兼苦—麻黄、羌活、苍耳子 多辛温 兼甘—桂枝、防风(柽柳性平) 2.归经:多入肺、膀胱经 3.毒性:细辛、苍耳子有小毒
二.功用: 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
(1)作用和缓者,称为疏表或疏散表邪; 善祛除肌表风邪以治疗表证恶风、鼻塞 流涕或风疹、皮肤瘙痒等外风证者称为 祛风解表或疏风解表。
2.体虚外感,扶正祛邪,解表药配 气虚——补气药 血虚——补血药 阴虚——养阴药 阳虚——补阳药
五.使用注意
1.但热不寒,病不在表而在里,不宜使用 2.取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以免伤阴
亡阳。 3.虚汗、疮疡、淋病、失血者当慎用。 4.因时、因地、因人而权衡用量的轻重。 5.味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煮沸
“若寒邪深入少阴、 厥阴筋骨之 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也。”
《本草正》
用法用量:3~10g。(古:宜先煎,去
水面浮沫,沫令人烦。“止好睡”) 去节发汗力强,今多不去。 生用——发汗力强 炙用——润肺止咳 平喘力佳。
使用注意:发散力强,虚汗、虚喘者
均当慎用。
桂枝
Guizhi RAMULUS CINNAMOMI

4.解鱼蟹毒—治食鱼蟹中毒、 为
腹痛吐泻。 用
个性:
紫苏:
1.发汗力不及麻、桂,多用治外感 风寒轻证及老年、儿童患者,因其兼宣 肺止咳之功,故兼有咳嗽气喘者尤为适 宜。 杏苏散
表寒气滞胸闷者
2.行气宽中
偏寒
(行气止呕) 脾胃气滞 偏热
胸闷呕吐 气滞痰结
(梅核气)
3.行气安胎——胎气上逆、胎动不安。
第一章
解表药
中药学教研室 李海燕
【学习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 应当了解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发散 风 热药的含义;熟悉有关解表功效术语 的 含义,解表药的分类;掌握解表药及 两 类解表药在功效、主治病证 、性能特 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
2.通过本章具体药的学习: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
桂枝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白虎加桂枝汤
痰饮证
温阳化气以行水 小便不利、
3.助阳
水肿
化气 温阳通脉以复脉—心悸、脉结代
心肾阳虚,寒水上逆之奔豚气
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炙甘草汤、桂枝加桂,故热
证、阴虚、血证忌用;月经
过多、孕妇慎用。
辛温
发汗 解表
风寒 表证
《名医别录》
《名医别录》
紫苏 为唇形科 一年生草 本紫苏的 干燥茎、 叶。其叶 称紫苏叶 其茎称紫 苏梗。切 段。生用
生姜 为姜科 多年生 草本姜 的新鲜 根茎。 鲜用或 埋入砂 中备用
紫苏 生姜
共性
性味:辛,温。
功用:
1.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轻证
2.止 咳—治风寒咳嗽痰多证 相
3.止 呕—治呕吐证。
发汗力强—表实证
麻黄—辛散苦泄, 平喘—肺气壅遏之
善宣散肺郁
咳喘
利水—风水证
(通调水道)
味甘,发汗力不及麻黄,
表实、表虚均宜
桂枝 善温通经脉而治寒凝血滞诸痛证
善温阳化气
痰饮
以行水湿而治 水肿
奔豚气
紫苏 生 姜
Zisu
Shengjiang
FOLIUM ET GAULIS PERILLAE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2.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喘咳证 (1)风寒实喘 三拗汤 (2)外寒内饮者 小青龙汤 (3)邪热郁肺者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每与杏仁配伍,宣降结合以顺肺气) 前人素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之说
3.利水消肿:治水肿初起有表证者 (风水证)越婢加术汤
此外,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是取其散寒通滞之功。
1.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感冒。恶寒发热、无汗、 脉浮紧)。每与桂枝相须 为用,如麻黄汤
“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 腠理拒闭,营卫气血不利,故谓之实。”
“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 自《本草经集注》起即称誉为“伤寒
发表之第一药” “夏月不用麻黄”、明李士材“麻黄,
夏 秋不可轻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
《神农本草经》
桂枝 为樟科 常绿乔 木肉桂 的干燥 嫩枝。 切片生 用。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功用:
1.发汗解肌,治: 表实证 助麻黄以发汗
风寒表证 表虚证 与白芍 调和营卫,发汗解肌
2.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 胸痹心痛 枳实薤白桂枝汤 寒凝血滞 中寒腹痛 小建中汤 诸痛证 闭经、痛经 温经汤 风湿痹痛 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