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龚敏(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摘要: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儿童缺乏自信心主要是由于家长过度溺爱、过于严厉、过高期望等因素造成的。
在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上,家长要营造民主型家庭的氛围,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人,尊重孩子。
幼儿园和家长合作,坚持各项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自信心;家庭地;幼儿园。
On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elf-confidenceGong Min(College of Education ,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Self-confidence is the key for success . Children lack self-confidence as a result of their parents’permissivenss , rigor and high ecpectations . Parents should create the democratic home environment and look upon their children as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 besides respcting them . Kindergartens should to principles and work with parent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Key words:self-confidence ; home environment ; kindergarten目录一、自信心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二、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塑造孩子自信心三、家园配合,强化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甚至在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
因此,一些孩子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面对困难、挫折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等,这些都是幼儿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解决问题应该建立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之上,那么孩子缺乏自信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自信心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度溺爱,过度的照顾使幼儿缺乏必要的生活处理能力,独立活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事事依赖他人,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更易遭受挫折失败,并形成自卑心理。
(二)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粗暴,常常否定、批评甚至指责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的环境中,孩子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变得心情忧郁,缺乏自信。
(三)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对孩子有过高期望,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因而受到父母否定,这会使幼儿产生挫折感,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转为自卑。
(四)父母常拿自己孩子在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会使孩子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有些父母工作忙碌,不太注意营造适合孩子的客观环境,孩子缺乏锻炼机会,也影响其自信心的树立。
家庭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在家庭生活中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培养自信心的环境。
二、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塑造孩子自信心(一)要尊重儿童。
尊重与自信是密切相关的。
卡尔·威特说:“孩子由于年幼无知,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应该对他们严格管教。
但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我们一直主张,即使是小防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尊重儿童,则要求我们从儿童的需要出发,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和个别特点,以及他们独立存在的社会地位,只有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别特点,激发、引导他们的内在动力,施加适应的积极影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要坚持爱和要求相结合。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
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种关怀、宽松、平等、和谐的精神氛围,给予幼儿爱的同时,又要对幼儿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指出幼儿行为的不足,并且相信幼儿能够弥补不足。
要相信幼儿有意识地让幼儿承担一些责任,不要说“你做这些还早呢!”孩子总喜欢做点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我们不要轻率地否定孩子想要试一试自己能力的举动,如果我们把判断强加给孩子,就会损伤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应该格外留心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良好的起步。
(三)经常对孩子说“你能行”。
孩子本身的经验是有限的,并且自我认识模糊,易受暗示,可塑性强,其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反应上,因此,我们要用微笑、赞许的话来鼓励幼儿。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
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
“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因此,要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绩,即使是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成功,我们也应对它表现出与孩子同等的喜悦。
成人对儿童的肯定鼓励,会使儿童获得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
尤其是当幼儿遇到失败或挫折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向困难挑战,让孩子从成功给予赞赏和鼓励,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使孩子更多地获得成功,使孩子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
劳霍姆林斯基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因此,成人要激发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挖掘并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搭设让幼儿展示特长、体验成功的“小舞台”。
尤其是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应给予更多的帮助,先让他们做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
体验到成功的愉快,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树立自信心,并使自信心得到发展。
(四)放手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重视实践锻炼。
对孩子保护要适度,替孩子做太多的事会使孩子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不应怕危险而限制孩子的活动,而就尽量为孩子腾出活动场地,让幼儿从实践中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
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实践中增强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决策能力,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我选择、决定、交往和游戏的权力,尊重他们的合理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增强自信心。
(五)要以适当的标准,正确评价孩子。
在评价幼儿的行为时,要多关注幼儿的活动的过程,不要只关注活动的结果;要多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不要只关心结果的好坏。
对幼儿进行纵向比较,不要将他与别的幼儿做横向比较,更不宜以许多幼儿的长处与某个幼儿的短处相比。
当看到孩子有某些不足时,要耐心的帮助幼儿分析达不到要求的原因和自身存在的有利条件,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充满信心的面对现实,努力追求进步。
三、家园配合,强化自信心的培养每个幼儿都是在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幼儿在与环境的交往中,若是获得愉快的、积极的体验,就会产生自信,因而更加主动地与环境交往。
积极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自信,自信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效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首先可以在音乐、体育、科学、语言等各个领域渗透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例如可以在音乐活动中培养自信心。
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特殊的情感,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的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
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同时也为教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提供了机会。
如在“创编歌曲”活动中,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独立创编歌曲,要求歌词内容尽量丰富,并自编动作即兴表演;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要求他们编出来的歌词能合上音乐;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老师可帮助他们编出简单的歌词,并鼓励他们勇敢地唱出来,这样,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幼儿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
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其次,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包括洗、进餐、饮水、睡眠等环节中,通过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间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有些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缺少锻炼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他们有恐惧感,怕自己做不好某些事,总畏首畏尾。
可以通过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如尽可能多地安排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做值日生,每当这些孩子有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从而使这些缺乏自信的幼儿知道自己也很能干。
在获得多次成功体验后,这些幼儿进一步正确认识了自我,增强了自信。
还可以让幼儿轮流担任小组长,积极暗示,及时表扬,使孩子们变大胆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通过轮流担任小组长的实践,幼儿获得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变得开朗、活泼、自信,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再次,还可以通过各种专题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尤其是对那些胆小、怕困难、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通过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他们,增强自信心。
这些专题活动有小小广播员、“我能……”、“我知道遇到困难怎么办”、“小博士”、今天我是小班长、小小画展等。
这些活动使缺乏自信的幼儿自信心大大增强,他们感到自己在同伴中是很有地位的,小朋友们愿意和他做朋友,同时过分自信的幼儿也学会了正确评价他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他人学习,摆脱了自我为中心。
最后,要坚持家园合作的原则。
如果教师注意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贬低、否定幼儿,或者教师注意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不让锻炼,是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的。
教师可通过开办家长园地、定期举办讲座、举行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使家长认识到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同时,都是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
此外,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了解情况,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