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


溶液丁苯橡胶的聚合
聚合机理: 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 引发剂: 引发剂:烷基锂 按两种单体共聚的结合方式分为: 按两种单体共聚的结合方式分为:无规 共聚型和嵌段共聚型。 共聚型和嵌段共聚型。在极性溶剂中 四氢呋喃) (四氢呋喃)呈现无规共聚 在非极性溶液中呈现嵌段共聚
溶液聚合的控制
1.添加无归剂
• 丁苯共聚时,能是两单体进行无规共聚的化合物,工业成为无规剂 e.g.:四氢呋喃,醚类,叔丁氧基钾和亚磷酸酯
丁苯橡胶的分类
• 丁苯橡胶品种繁多,按照不同的聚合方法,聚合 温度,辅助单体含量及充填剂的不同,丁苯橡胶 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几类。 • 其中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 法,其中乳液聚合法用的较多
高温丁苯 低温丁苯 低温充油丁苯 低温充炭黑丁苯 乳液丁苯 低温充油、 低温充油、充碳黑丁苯 高苯乙烯丁苯 液体丁苯
• 荷兰Shell公司和登录普轮胎公司共同开发了新型SSBR产品,日本合 成橡胶公司与普利斯通公司共同开发了新型锡偶联SSBR等第二代 SSBR产品,这标志着SSBR的生产技术己进入了新的阶段。 • 我国SSBR的开发较晚,1982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对正丁基锂 -四氢呋喃-环己烷体系的苯乙烯和丁二烯共聚进行了小试研究。 • 1984年进行了放大试验,1989年研制了一种新型节能SSBR,1kt级 的工业装置开发成功。 • 1996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开发成功10kt级的SSBR生产线,并与有关 单位合作,在汽车轮胎、自行车胎、胶鞋、杂品和改性沥青等方面相 继进行了应用研究。 •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对SSBR的基本物性、加工性能评价和轮胎 胎面配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 (x+y)CH2=CH-CH=CH2 + zCH2=CH
-CH2-CH=CH-CH2
CH2-CH CH CH2
CH2-CH-
• 在典型的低温乳液聚合共聚物大分子链中顺式约占9.5%,反式约占 55%,乙烯基约占12%。如果采用高温乳液聚合,则其产物大分子链中 顺式约占16.6%,反式约占46.3%,乙烯基约占13.7%。
丁苯橡胶(SBR) 丁苯橡胶(SBR)
目录
• • • • •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史(SBR) SBR结构 SBR的分类 SBR的工艺合成 SBR的性能用途及展望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史(SBR)
合成高分子工业的发展与高分子化学的建立 阶段(20世纪初 世纪初~ 年代末 年代末) 阶段 世纪初~40年代末
• 1839年,美国人 年 美国人Goodyear发明硫化橡胶 发明硫化橡胶 • 1855年,英国人 年 英国人Parks用硝化纤维素与樟脑混合制得赛璐 用硝化纤维素与樟脑混合制得赛璐 珞 • 1889年,法国人 年 法国人De Chardonnet(夏尔多内)发明人造 (夏尔多内) 丝 • 1907年,酚醛树脂诞生 年
• 低温下聚合的产物比高温下聚合的产物的性能好。
3 聚合终点控制
转化率为 60%—70% 反应时间 7—12小时
4 乳液胶状粒径的控制 采用连续法乳液聚合
• 乳胶粒子的粒径与它在聚合釜中的停留时间有关。 串联的聚合釜越多,停留时间分布函数越窄
工业中常常采用8-12个聚合釜串联:可使胶状粒子的粒径 分布狭窄;又可提高产品的质量。若聚合釜数目增加,而 不改变时间,则需提高物料流动速度,即提高了生产力, 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丁苯橡胶
羧基丁苯 烷基锂溶液丁苯
溶液丁苯 锡偶联溶液丁苯 高反式1,4高反式1,4-丁苯 1,4
丁苯橡胶的工艺合成
生产原料
1,3-丁二烯的结构式为:CH2=CH-CH=CH2 • 最简单的共轭双烯烃 • 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特殊气味,有麻醉性, 特别刺激粘膜。 • 容易液化,易溶于有机溶剂。 • 相对分子质量为54.09,相对密度0.6211,熔点- 108.9℃,沸点-4.5℃。 • 性质活泼,容易发生自聚反应,因此在贮存、运输过 程中要加入叔丁邻苯二酚阻聚剂。 • 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2.16%~ 11.47%(体积)。是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的原料。
丁二烯和苯乙烯可以以任意比例共聚,但 所得的Tg随苯乙烯的含量的增加而线性的 上升。当苯乙烯含量大于70%时,它的硬 度高,耐磨,耐酸碱,但弹性下降;当苯 乙烯含量为10%时,其性能与高苯乙烯含 量的相反,而抗寒性却提高很多。
生产原理
• 在乳液聚合中丁二烯和苯乙烯按自由基共聚的方式进行, 其反应结构是如下:
• 高分子溶液理论在 年代建立,并成功测定了聚合物的分 高分子溶液理论在30年代建立, 年代建立 子量。 子量。Flory为此获得诺贝尔奖 为此获得诺贝尔奖 • 40年代,二次大战促进了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一大批重要 年代, 年代 二次大战促进了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的橡胶和塑料被合成出来
• • • • • 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1937) ) 丁腈橡胶( 丁腈橡胶(1937) ) 丁基橡胶( 丁基橡胶(1940) ) 有机氟材料( 有机氟材料(1943) ) 涤纶树脂( 涤纶树脂(1940~1950) ~ )
少 1000 46 量 00 多 1000 7.5 00
9.5 55 16.6 46. 3
其中乙烯基含量对性能影响较大,含量越低,丁苯橡胶的玻璃化 温度越低
• 低温乳聚丁苯橡胶由于是不饱和橡胶,因此硫化速度较慢,加工 的安全性高,不易焦燃,不易过硫。 • 分子排列紧密,比天然橡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耐透气性,耐水 性,耐撕裂性,但在弹性,耐油性,耐非极性溶液较差 • 由于聚合时分子量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因此大部分的门尼粘度较 低,为50-60,因此不可塑炼,直接混炼
几种乳聚丁苯橡胶和溶聚的比较
胶 种 S-SBR 高乙烯基含 量 E-SBR
结 构
低乙烯基含量
中乙烯基含量
无规结构
商品牌号
Tufdene 2000R
Solprene 1204
SLTSR SL-574
1520
苯乙烯含量/% 苯乙烯含量/% 门尼粘度
25 45
25 56
15 64
23.5 52
分子量分布 生胶特性 玻璃花温度 -70
丁苯橡胶的结构
丁苯橡胶的结构
丁苯橡胶大分子主链由两种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既有 两种单体的相接排列,又有一种单体的数目不准的连续排 列,不同的结构单元赋予其不同的性能。
丁二烯,韧性好,高抗冲性、弹性好 苯乙烯,硬度高,耐磨,耐酸碱 随这两种成分比例的调整,橡胶的物理性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两种单体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耐磨损,耐自然老化,耐水性,耐气 密性均较好的丁苯橡胶。不过个厂家生产的丁苯橡胶结构差异较大, 故它们的物理性能也不大一样
2.高温共聚法
采用130~160℃的高温下聚合,是苯乙烯嵌段含量保持在1%~2%
3.控制两单体的加料方法
调节单体加入速度或恒定两种单体相对浓度
丁苯橡胶的性能用途 1典型的丁苯橡胶的结构 特征
丁苯橡胶类型 支 化 低温乳液聚合丁苯 橡胶 高温乳液聚合丁苯 橡胶 中 等 大 量 凝 胶 宏观结构 Mn HI PS, PS, % 23.5 23.4 顺 式 微观结构 反 式 乙烯 基 12 13.7
丁苯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 丁苯橡胶是由1,3-丁二烯与苯乙烯共聚而得的高聚物,简 称SBR(styrene butadiene rubber),是一种耐热、耐 ) 老化、耐磨损等综合性能较好的产量和消耗量最大的通用 橡胶。
CH2
CH CH CH2 m
CH2
CH n

丁苯橡胶外观呈浅 黄褐色不透明,微带 苯乙烯气味。分子量 为15-20万,具有良好 15-20 的耐磨性﹑耐自然老 化性﹑耐水性﹑气密 性及更优良的硫化速 度,可与天然橡胶及 多种合成橡胶并用。
窄宽 ‘-52至-57’ 52至 57’
门尼粘度
60
59
64 10.1到 10.1到 11.5 13.6到 13.6到 15.9 340到 340到
53
300%定伸强度/MPa 300%定伸强度/MPa 定伸强度
9.51
8.73
9.81
拉伸强度/MPa 拉伸强度/MPa
23.14
• 丁苯橡胶(styrene butadiene rubber)是最早工业化的合成橡胶。1933 年德国采用乙炔合成路线首先研制出高温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并于 1937年开始工业化生产。
• 1942年美国以石油为原料生产丁苯橡胶,名为GR-S
•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Philips公司采用锂引发阴离子聚合成功地 开发了溶聚丁苯橡胶 溶聚丁苯橡胶(SSBR),并于1964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溶聚丁苯橡胶 • SSBR的工业化生产通常使用烷基锂,主要是以丁基锂作为引发剂使 用烷烃或环烷烃为溶剂,醇类为终止剂,四氢呋喃为无规剂。但由于 SSBR的加工性能较差,其应用并没有得到较快的发展。 • 70年代末期,对轮胎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橡胶的结构和性能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加之聚合技术的进步,使SSBR得到较快的发展。 • 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的Duniop公司和荷兰的Shell公司通过高分 子设计技术共同开发了新的低滚动阻力型SSBR产品。
合成原料
• 苯乙烯
C6H5-CH=CH2 =
特殊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难溶于水, 特殊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 密度比水小。 苯乙烯蒸气有害人体健康 害人体健康, 苯乙烯蒸气有害人体健康,故空气中的 允许浓度不超过0.1毫克 毫克/升 液态苯乙烯 允许浓度不超过 毫克 升,液态苯乙烯 溅到皮肤上引起局部刺激。 溅到皮肤上引起局部刺激。 在空气中会自行氧化,生成醛和酮。 在空气中会自行氧化,生成醛和酮。加 入苯二酚可以防其氧化
• 1920年,德国人Staudinger发表了“论聚合”的论文, 年 德国人 发表了“ 发表了 论聚合”的论文, 提出了高分子的概念, 提出了高分子的概念,并预测了聚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 甲酯等聚合物的结构 • 1935年,Carothes发明尼龙 ,1938年工业化 发明尼龙66, 年 发明尼龙 年工业化 • 30年代,一系列烯烃类加聚物被合成出来并工业化, 年代, 年代 一系列烯烃类加聚物被合成出来并工业化, PVC(1927~1937), ),PVAc(1936), ),PMMA ( ~ ), ( ), ),PS( ),LDPE(1939)。 (1927~1931), (1934~1937), ~ ), ~ ), ( )。 自由基聚合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