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交易-碳税

碳交易-碳税

“碳交易-碳税”政策选择对 中国经济和碳减排的影响
学生姓名:况 丹 专 业:产业经济学 学 号:20110202049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conomics
E
E
PECT i Pe Pc coef t coef Ei n i n ni
E
E
生产模块 第四层
E ni
i E i
E
Xe n i Pe n i Pc ( CO n i CO i ) n CO i ) Pe n i Pc coef n (1 CO n i n
2.3 对碳交易和碳税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2.3.1 碳交易研究综述
碳交易原理
•科斯定理
碳交易系统
碳交易价格 碳交易衍生品
•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机制、排污许可、市场运作、 市场定义、监督和实施、分配和政治性问题、与现 行法律和制度的整合
•碳价影响因素、价格分布特征、国际碳交易期货和 现货价格
•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

生产模块 4层嵌套生产函数
单一“碳交易” 碳排放 成本
“碳交易-碳税”
CO i )ti coef n CO ni
n
CO i Pc coef n (1 ) CO ni
n
Pc coef n (1
能源利 用成本
Pe n i Pc coef n (1
国内外 研究动 态简述
•主流环境政策工具:碳交易和碳税 •主流研究方法:情景分析法 •主要模型:CGE、LEAP等
“碳交易-碳税” 政策选择
研究目 标和思 路
•目标:探讨不同政策对中国宏观、产业层面上的经济, 能源消费,减排效果、产业关联等方面的影响效果 •思路: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比较分析——最优 选择
内生参数
• 产出弹性α • 转换效率λ
3.2.3 产业关联程度分析

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通过其对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能力 和供给推动能力来展现的揭示这一关系的是影响力和感应力。
影响力 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 感应度系数 2.39 2.60 2.08 2.97 1.95 2.94 2.69 3.13 2.32 2.11 0.95 1.03 0.83 1.18 0.78 1.17 1.07 1.24 0.92 0.84 1.55 1.83 1.05 2.52 1.75 7.76 3.12 1.04 1.68 2.87 0.62 0.73 0.42 1.00 0.70 3.08 1.24 0.41
煤炭 0.67 石油 天然气 电力
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
部门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 农业 重工业
1.2 轻工业

能源部门中,电力部门后向关 联程度相对较高,石油部门居 中,而煤炭和天然气偏低。

交通运输业
0.6 0.2 0
0.8
建筑业
1
作为能源原材料行业的感应度 系数应该是比较高的,但由于 10部门的划分比较粗糙,可以 看出,能源部门除电力以外, 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感应度 系数都不高。
•作为政策模拟模型 •国外:作为政策模拟系统,如澳大利亚ORNAI、墨菲模型;贸易政策, 如GTAP;财政税收、收入分配;环境和能源政策,如GREEN等 •国内:贸易政策,税收政策、环境政策
•CGE模型:社会核算矩阵SAM •SAM数据主要来源:投入产出表
•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一组方程式来描述生产者、消费者以及 各市场间的关系来反应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构成一般包括生产行为、消费行为、政府行为、对外贸易、市场均衡 •基本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
开环净效应O
1.69 1.37 1.19 1.34 2.92 1.47
煤炭
而开环净效应和闭环净效应均排在第一位,表示中 国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煤炭部门相对于其他能源 部门来说,吸收了更多劳动力,但它的转移净效应 较小,反应出该部门技术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等 特点; 石油部门,其总净效应和转移净效应均排在能源部 门中的第一位,表示石油部门相对于其他能源部门 来说,发展较为成熟,产业链长,与其他部门的协 作化水平高,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大,另一方面也 说明石油在总体经济所占比重比其他能源部门更 大,对其他产业、要素、居民等方面都起到较大的 影响力;
2.3.2 碳税研究综述
碳税原理 征收对象 最优碳税 与税率
• 庇古税
• 从源头征税,即对化石能源征税 • 根据碳含量对最终消费品征税
• 最优税率=碳排放造成的净外部性的 贴现值+减排边际成本 • 低税率比高税率更合理
2.4 基于CGE模型的政策模拟研究
CGE理论 及其发展 数据基础 和准备 CGE模型 构建
研究的创 新和不足
•创新:4个弹性指标估算宏观经济效应、能源价格变动效应、 能源节约效应;最优参考碳价 •不足:外生参数,CO2的测算,基础数据
2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动态
2.1 碳减排、碳交易和碳税的概念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 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CO2,用碳来 代表温室气体,故此“碳减排”也来表述温 室气体排放,但在本文中提到的“碳减排”, 仅是指减少CO2的排放量。
碳减排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减少全球CO2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即把CO2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 形成了CO2排放权的交易。
碳交易
碳税
碳税是对“庇古税”的运用,是指企业排 放总量不受限制,依靠政府力量通过对 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 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 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CO2 排放。

碳交易模块
PE i

Xe n i Pe n i n
CO 2i
CO i
Pc CO n i CO i
n



Ei
是政府规定的第i部门碳排放免费配额。
2,i

> CO 2i
i
CO i
2,i
< CO 2i
i
表明该时期内未达到减排目标 表明实际减排效果超过减排目标
2.2 国内外对碳税和碳交易的政策与实践 2.2.1 碳交易实施现状

①国际上,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 主要碳交易市场:强制减排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 成交额和成交量:逐年上涨

②国内,碳交易市场初步建立 7个试点城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 5个已经建立的碳交易所(截止2014年4月1日)
电力
3.1数据来源

数据基础:2007年投入产出表 内生参数:2007年微观SAM和模型校准得到 外生参数:参考相关文献
3.2数据准备
3.2.1SAM矩阵的构建
3.2.2 参数的确定
外生参数
• 各种能源排放系数(煤 2.763、油 2.145、气 1.642、电 0) • 替代弹性(σE 为1.25,σKE为0.3,σKEL为0.91) • 各种能源、碳价之间的比价(煤:油:气:电:碳价=1:7.3:3:8:1.05)
n i
E
i E i
E
Xe n i Pe n i Pc ( CO n i CO i )ti CO n i n n CO i )ti coef n Pe n i Pc coef n (1 CO n i n
0.00
1.77
1.17
电力部门,其三种效应均排在第二位,说明电力部 门具有相对较强的经济带动能力,其产业链相对较 长。
3.3 模型的总体结构

环境模块 用以确定碳排放量。各部门碳排放量等于其各种一次能源需求乘以相应 能源CO2排放系数。
CO n i coef n Xen i

CO2,i 是第i 部门实际碳排放量,各部门对第n 种一次能源排放系数 相同。 此处,
碳价 10% 20% 30%
CO i ) CO ni
n
Pe n i Pc coef n (1
CO i ) ti coef n CO n i
n
Xe n i n i
E
i
E
PEC i Pe Pc coef n ni
E
Ei
E
Xe n i n i i
4.68 5.17 3.68 4.83 5.88 5.41 5.50 5.53 1.70 2.62 1.36 2.28 1.22 2.72 2.44 2.66 1.73 1.35 0.00 0.00
转移净效应T
1.29 1.18 1.13 1.21 1.74 1.22 1.31 1.27 1.23 1.29 2.77 0.20
2.2.2 碳税实施现状


①碳税仅在发达国家施行 欧洲、美国部分州、日本、澳大利亚 ②国内,处于研究论证阶段
赞成
1)减缓生态环境 压力、树立负责任 国际形象、有利于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有利于完善环境税 制 2)合理规避国外 的碳关税,并用碳 税补贴企业或治理 污染
反对
1)实施难度大 2)增加消费者负 担 3)增大企业负担, 使相关产品削弱竞 争力 4)效果受到质疑
轻工业 5 建筑业 4
1.75
1.60 石油加工 1.32 天然气
电 1.56
4.27 交通 3 4.20 服务业 2 4.71 劳动力 1 0.35 资本 0 2.94 居民 总净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