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电厂运行人员效能记录与管理指南

核电厂运行人员效能记录与管理指南

察活动工作区域存在的各种风险。2)观察人员记录观察事实,评估工作人员效能工具使用情 况,观察记录工作人员的专注度,记录工作人员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设备损坏、核安全或辐射 安全事故的行为。3)观察人员向工作负责人讲述观察到的事实与人员行为,鼓励良好行为, 询问未达到标准期望的原因,一同寻求解决方法。 ——独立验证:独立于执行人建立设备状态责任的检查行为,要求执行人和验证人在设备操作期间 没用任何交互,完全独立。 ——工前会:在执行一项任务/工作前,相关工作人员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准备会,以便清楚地理 解任务目标、范围,识别潜在的风险,明确人员分工,了解人因工具卡,交流经验反馈等,保 证有效完成任务/工作。 ——工后会:在执行一项任务/工作后,相关工作人员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总结会,以便清楚地理 解任务中遇到的问题或疑问、交流经验等,保证下一次类似任务/工作的有效完成。 ——不确定时暂停(遇疑则停):在执行一项任务/工作时,如果遇到疑惑或不能确定的情形,则 停止此项任务/工作,直到解除疑惑。
1
GB/T XXXXX—XXXX
应激是描述外界各种情境因素在人的精神和心理上产生的紧张或压力感觉。 2.7
认知能力 cognitive ability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进行学习、思考和推理, 从而获取知识的基础。 2.8 认知风格 cognitive style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感知刺激、加工信息(如收集与组织、分析与评价、思考与理解、记忆与表征信 息)、做决策与解决问题时习惯化的独有方式。 2.9 人格特质 personality 人格特质,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交互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现出的稳定的思维、行为和情感模式。 2.10 岗位适应性 post adaptability 胜任岗位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性格等。
3.2 分析人员效能的各类影响因素,3.3 概述保障核电厂运行人员效能达到要求的方法。 3.2 运行人员效能的影响因素 3.2.1 概述
核电厂运行人员效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1)外部因素,即核电厂的系统条件,包括 了工作环境、工作指令、工作和设备特性等;2)应激因素,包括心理学紧张因素和生理应激因素等。3) 内部因素,即人的特性。这些因素可能会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人员效能。核电运营单位可对这些因素尽 可能地进行记录和管理。
3.2.4.3 心理应激因素
心理应激因素包括: ——与性格不可捉摸的人一起工作 ——不情愿做现在的工作或事情 ——与配偶、孩子或与两者都有矛盾 ——严重的经济困难 ——提拔或出国机会少 ——缺乏完成现有工作的能力 ——健康状况欠佳 ——工作在时间上要求很紧 ——为了按期完成工作不得不加班 ——工作中上级提出过多的要求 ——做一项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不屑去做的工作
注:核电厂包括数字化核电厂和传统模拟核电厂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运行人员 operators 核电厂主控室操纵员、现场操作员、机组长、值长、安工。 2.2 人员效能 human performance 核电厂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包括人误等。 2.3 效能影响因子 performance shaping factors 影响人员效能的任何因素,或称绩效影响因子。 2.4 工作环境 work environment 人员在执行操作或任务时的一些背景条件和情况。 2.5 人误事件 human error event 人误事件或称人员失误事件,是指运行人员在正常活动中对系统确定的行为接受界限的无意悖离或 无意破坏。 2.6 应激 stress
3.3.2.2 系统化培训
核电厂运营单位应定期对核电厂运行人员开展安全相关的系统化培训,从工作内容、人因工具卡的 使用以及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从而提高人员效能。
3.3.3 保护
3.3.3.1 技术屏障
6
GB/T XXXXX—XXXX
核电设计单位应对核电厂主控室的人机界面系统,开展人因学验证与确认。在人机界面设计阶段, 从技术上防止人员失误。
字)。 ——设备功能设计的合适性(不应让操作员同时完成多项步骤,可以要求操作员参与一定的决策,
有利于提高效率)。 ——显示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功能模块化、布置、形状、大小、斜度、距离、数量、数字的数目和
颜色等。 ——显示标记的符号、字母、颜色、位置、标准、一致性、可见性、通路和范围等。 ——核电厂状态等指示器和显示器的清晰度和一致性。 ——显示的信息数量的合适性(如报警信号、优先权信号显示、等级指示、图形显示和趋势显示等)。 ——硬件运行状态的指示标记的清晰性。 ——设备自锁机构与报警装置的完备性。
——预防:降低人误事件的可能性 ——保护:降低人误事件的后果的严重性 ——反馈:降低类似人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不同的核电厂堆型和系统,达到人员绩要求所采取的措施(包括预防、保护和反馈方式)应进 行相应调整。
3.3.2 预防
3.3.2.1 人因工具卡
核电厂运营单位应制作人因工具卡,以规范人员行为,降低人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定期评估其 应用效果。常用的人因工具卡包括:
——明星自检(STAR):在任何工作前停下来(Stop),想一下工作的风险(Think),然后再按 要求进行工作(Act),最后再回顾一下(Review)。
——质疑的态度:在工作中,需要保持去伪求真的态度,通过对自己或他人提出并解决疑问,确认 所做的计划、判断和决定与当前情况相适应。
——三段式沟通:沟通过程包括发送、复述和确认。 ——监护操作:监护的操作有监护人,监护人清楚监护要点。 ——使用/遵守程序:人员活动严格遵守反映电厂设计基准的适用规程。 ——工作交接:清楚全面地交流工作状态。 ——监督:运行定期试验的方式进行监督。 ——观察指导:1)观察人员熟悉被观察活动的工作流程与工作中需使用的人因工具卡,知晓被观
——学习能力 ——短期记忆 ——长期记忆 ——视觉感知 ——听觉感知 ——检索能力 ——认知速度 ——信息处理速度 f) 认知风格 ——场依存 场独立 ——言语型 表象型 ——整体型 分析型 g) 人格特质 ——外向性 ——亲和力 ——责任意识 ——情绪敏感性 ——经验开放性 h) 岗位适应性 ——个人可信赖感 ——合作性 ——沟通能力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集体意识 ——学习动机 ——严谨性 ——主动性 ——客观性 ——自律性 ——自信心 ——抗压性
3.2.4.1 工作环境因素
工作环境因素包括物理性、管理性和组织性的因素,宜考虑以下因素: ——工作场所。例如空间、距离、轮廓和大小等。 ——物理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线、噪声、振动、放射性和卫生状况等。 ——工作和休息时间。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应合理安排。 ——工作设备的可用性与适应性。不适合的设备或工具会造成失误,影响人员效能。在任何条件下
GB/T XXXXX—XXXX
核电厂运行人员效能记录与管理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核电厂运行人员效能影响因素、保障核电厂人员效能达到要求的方法的信息,为人员 效能的数据记录项目和内容、管理方法和要求等提供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核电厂全生命周期,包括理论培训、模拟机培训和在岗作业阶段的运行人员效能 的记录和管理。
在核电厂运行人员的模拟机培训任务和在岗作业阶段,应尽可能地记录可能存在的应激源,以备后 续对操纵人员效能的分析和评估。
3.2.4.1 职业应激因素
4
GB/T XXXXX—XXXX
职业因素包括: ——与工作负荷有关的应激。如超负荷或是低负荷工作(如缺少任何智力输入的工作、重复性工作
等)。 ——与职业变动有关的应激。如调整编制、职业提升、科研成果竞争和人员重新安置等,破坏了个
3.2.4.4 生理应激因素
生理应激因素包括: ——任务的强度和紧张度 ——人员工作时间的长短、干渴、饥饿、放射性条件 ——温度太高、缺氧、振动环境、生理节奏被打乱、移动困难、缺乏物理锻炼和健康状况欠佳等
3.3 保障运行人员效能达到要求的方法
3.3.1 概述
5
GB/T XXXXX—XXXX
为了抵御核电厂运行期间的错误源,有效地控制偶发的和系统性的失效,需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程序。 保障核电厂运行人员效能达到要求的方法,即采取措施尽可能阻止运行人员可能发生的错误和失误,并 将可能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点:
3.2.4 应激因素
应激是描述外界各种情境因素在人的精神和心理上产生的紧张或压力感觉,是影响人员效能的一个 重要因素。一般认为,人员效能与应激水平之间的关系呈现倒 U 型。中等水平的应激下,人员效能能 达到最佳水平。过低的应激水平,如简单且单调的工作,或者过高的应激水平,如疲劳、烦恼、担忧或 其他心理压力,都会使人员效能降低。
3 核电厂运行人员效能
3.1 概述 工业系统中的人员效能可以被看作一个质量性的特征,显示在多大程度上能依赖系统中的人来完成
规定的功能,同时保证可用性和安全性。人员效能数据是人员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而可靠性数 据(包括人员可靠性和设备可靠性)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核电厂系统可靠性评估的质量。人员效能 数据还可以为人机界面设计、培训改进、运营管理、经验反馈等提供支持。
3.2.4.3 设备和任务相关因素
设备和任务相关因素主要包括: ——任务复杂性。 ——信息的反馈。 ——任务对设备的速度、精度等要求。 ——信号、指示灯和报警音响的有效性。 ——显示信号的设计是否有利于控制操作。 ——仪表设计是否考虑了人的视力的局限性(通常人不可能迅速有效地读出记录仪上的 4 位有效数
3.2.3 内部因素
在核电厂运行人员的理论培训和模拟机培训阶段,应尽可能地对操纵人员的内部因素进行记录和管 理,可根据人员的类别和任务进行调整和修改,具体内容宜包括:
a) 性别、身体条件 b) 经验水平,如初训成绩、复训次数和成绩等 c) 技能水平
3
GB/T XXXXX—XXXX
d) 学历、知识水平和活动能力 e) 认知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