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与现状研究
摘要:中药产业已成贵州支柱产业。
中药现代化是中药产业的发展之路。
本文在对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阐述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所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并对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
1、前言
贵州中药材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气候特征兼具,是全国最适宜中药材种植中心区域之一。
中药材产业正在成为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到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500万亩以上,实现民族医药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建成3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力争把贵州建成中药现代化大省、中药材产业大省和民族药大省。
2、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较和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的要求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
(1)由于基础薄弱,新药研究开发所必需的人才、条件、装备还很缺乏,很难适应现代药物对新工艺、新技术、新剂型研究开发的需要自主研制开发的新药品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科技含量上都还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落后于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2)我省中药材种植分散,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企业尤其是大型制药企业参与G AP基地建设的程度低多数基地还未形成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运作方式,目前仅有何首乌、太子参获得国家认证验收,需要加强道地药材、民族药材、具有竞争力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和G A P基地建设,以便更多的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G A P认证。
同时,野生资源存在不同程度下降趋势。
据统计,从1990 年到2 0 0 0年野生资源面积减少450万亩,蕴藏量减少78万吨,其中大幅度下降的有石解、山慈菇等12 种,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
(3)投入不足,资本市场培育极需加强特别是企业在GMP改造后,自有资金使用殆尽,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局面,国家的一些引导资金,杯水车薪。
加上绝大多数企业资本运作跟不上,目前全省真正实现上市的药业企业只有二家,资金问题已成为目前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样,在技术开发平台建设,新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规范化基地建设方面也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3、建议采取的对策
为进一步发展贵州中药现代化,必须认真贯彻实施中央《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着眼于国际医药发展前景,确定长远目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五年计划,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中药产业,促进中药企业做强做大,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使中药产业发展成为贵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1)继续发挥“ 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 的作用,增强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合力。
当前要针对中药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计划,纳人省的“ 十一·五” 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并分步实施,使之与全省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政策、法规,营造中药产业发展的优良外部环境。
已有的政策、措施应抓紧落实,需要进一步补充修改的,应抓紧完善。
有的可以上升为法规或行政条例,综合构成中药产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竞争有序、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政策保障体系。
(3)突出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骨干中药制药企业或企业集团。
企业是产业的支柱。
中药产业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核心是中药制药企业。
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是鼓励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协作、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把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技术后劲足,管理现代化的中药制药企业或企业集团。
(4)进一步加强新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加大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专项的投人,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高度重视新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要逐步形成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另外,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企业的融资和资本运作是从根本上解决中药产业面临的资金严重不足的主要措施。
同时也可以借此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大型骨干中药制药企业或企业集团,真正地做强做大贵州中药产业。
4、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企业将向兼并重组方向发展
近年来,医药领域的兼并重组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我省的中药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整合期,通过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这些措施都提高和改善了中药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医改和中药产业的双赢。
(2)各方资金加快向中药行业倾斜
中药作为我省乃至全国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新医改和国家刚发布的《意见》都表明了我国对中药行业的发展导向和相应的扶持政策,
未来各方资金都将会加快向中药行业倾斜,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3)企业更注重品牌的发展
同时指出,国家发布《意见》提出要加大对中药行业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如今,我省已经有一批中药企业被誉为“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未来更多的中药企业将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发展。
(4)产业发展将愈加规范化
另一方面,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药行业内多、小、散、乱的局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以预见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以及中药商业等各个环节。
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多种领域,诸如生物、农、林、中西医学、化学、物理、信息技术、经贸、管理等。
要实现中药现代化,单靠某一个单位、某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必须要注重加强多学科、领域的有机配合,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强强联合。
引入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文、投资环境。
加强对外合作,特别是与国外大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
加大资金投人,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研究、开发经费,同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中药现代化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肖培根,肖小河,21 世纪与中药现代化[J]. 中国中药杂志,2000. 25(2):67-70.
[2]刘明言,朱世斌. 中药现代化进展[J]. 中草药,2002,33(3):193-196.
[3]甘师俊,李振吉,邹健强. 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M]. 1998: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梁鑫淼,徐青,章飞芳.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3):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