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浅谈如何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策实行过程 中也应接受 民众 的监督和提议 , 充分地 听取公众意
见 , 强公 众 异 议 权 的 有效 发挥 。平衡 各方 利益 , 同时为公众参与提供 也 了一个平 台, 有利于环境保 护工作 的开展和进行 , 也相应地完 善 了环境保护公 众参 与机制 。
为进行揭发。但是 , 在环境公益诉讼 中被告方一般都是社会 的
强势群体成员 , 如政府机构 、 国有林场等 , 他们都具有强大 的经
在指定的实体性规 章制度 中很多都 比较简单 , 相应 的政府
济和权利实力 ,而个人或者环保团体等原告往往是弱势群体 ,
这就需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支撑 , 严格采取举 证责任倒置
我 国在环境保 护法 中, 政府 占主导 的强制地位 , 公众 的法 律地位并没有得到确认 。 目前尽管有些法令将公众参 与提到 日 程上 , 但将这一概念狭隘理解的现象仍很 常见 。 另外 , 由于我 国
宗教和封建传 统仍 然根深蒂 固 , 公众 民主参 与 、 自治以及官 民
脱节 的现象并 没有 得到 良好 的解决 , 因而 , 找出一条政府 与 寻 公 民的 良好互动的道路是非 常必要 的。
国 外成 功 经验 等 几 个 层 面 进 行 了分析 。 关键词 : 境保护 ; 众参与 ; 环 公 完善 机 制 di O3 6 /i n10 — 5 42 1 . . 0 o: .9 9 .s. 6 85 . 20 1 l js 0 0 46
O 引 言
的规定 。 很多程序上的规定有很大 的不足 , 如信息公开 、 环境投 诉机 制等监督体系 中缺乏程序保障。
专 题 研 究
T CI E - I NOL GY AN I O D IARK T V E
Vo .9 . ,01 11 No 4 2 2
环境公 益诉 讼行为泛滥 、 假举报假信息 、 对不 同人员提 出同一
个 破坏环境 行为的诉讼 , 为司法部 门带来麻烦 , 也影响社会公
原则 , 要保证公 民的环境 权得 以有效的利用 , 切实地保证公众 的基本权利 。在当今社会 , 公众参与权 已经成为了主要 的政治
的监督 和投诉 ,政府应该正确有效地引导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 当中来 , 对愿意 向政府部门反映 隋况 的人进行一定的奖励 , 调动
公众的积极 陛, 从而形成全社会的监督体系。 政府环保部门和一
些 民间的环保机构应该着重加强对公民环保意识 的培养 ,在植 树节 、 界环境 日等节 日里进行广范 围、 世 大力度的宣传工作 , 学
善 . 者 参 与程 度 过 低 。 因此 , 国 必 须 建立 并 完善 公 众 参 与 的 环 境 保护 机 制 , 面提 高公 民 的环 境 保 护 意 识 与 素 质 , 或 我 全 以
促进我 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完善。 文章针对我国在环境保护 法立法方面存在 的不足 、 完善机制所应采取 的措施及吸收借鉴
【 向佐 群 , 敏 . 环 境 保 护 中的 公 众 参 与【. 南行 政 学 院 2 】 唐 论 J云 】 学报 .0 72. 20( )
首 先在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 中要确定将公众参 与定为基本
( 接 第 2 8页 ) 上 2
业没有一家进入前3强 , O 其中有 实力型企业没有参与此次评选
技 术 与 市 场
专 题 研 究
砸
浅谈如何 完善我 国环境保 护公众参 与机制
梁文聪
( 宝安 区环境保 护 和水务 局松 岗管理 所 , 东 深圳 5 8 0 ) 广 1 0 0
摘 要 : 国 目前 环 境 污 染和 生 态环 境 的破 坏 已越 来越 严 重 , 生这 种 状 况 的 深 层 因 素之 一 , 是 公 众 参 与 机 制 的 不 完 我 产 则
2 完 善 我 国 公 众 参 与环 保 机 制
21 加 快 公 民 环 境 权 的 立 法 .
环境 保护越来越引起人 民群众的重视 , 民逐渐感受到环 公 境保 护是贴近于 自身的一项活动 。近年来 , 环保部 门也逐步加 强了环保 的宣传工作 , 并且号召群众 积极地投身于环保 的公益
的管理以及社会政治中的很多事物都需要实行 民主。在环境保 护法中,将公众参与决策融入其中 ,会成为 日后立法的重大趋 势。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仍未将公众参 与纳入到法令之 中, 这造成
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缺乏法令法规 的正确引导 。
1 公 众在 环 境 保 护 中的 主 体 地位 未被 确 认 . 2
我 国环境保护工作还是要依靠政府开展 ,但政府部门的工 作还是需要公众 的支持与帮助的,政府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并不
能及时地发现到每一个环境破坏 问题 ,还需要公众对环境 问题
础;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 目前我 国保 护环境工作进行的迫 切需要 , 也是公众进行环境监督和诉讼的基本保证 。现阶段我 国需要更多的民间环保机构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 需要长 期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 的宣传力度 ,提高公 民环境保 护意识 ,
个公 民都是一个“ 环保机构” 国家对环境的重视也大大超过 ,
我 国。 国是世界人 口大 国, 我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经济建设 的高
速发展对我 国环境和资源造成 了很大的破坏 。 虽然近年来我 国 政府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 给予 了相当的重视并建立 了一系列保护环境政 策 , 对环境保护 的宣传力度也很大 , 但是 ,
我 国公 民的整体 素质还不够高 , 环境教育力度也不够强 , 还不
能够像西方 国家那样做 到人人 自觉的保 护环境 、关心环境 , 所 以还需要政 府出面针对某一个 区域组建一个针 对这片区域展
开环保工作 的民间机构 , 这类 机构需要 由政府 、 公民和企业三
求公众 的意见 , 集思广益 , 制定出更有利 的决策方案 , 同时在决
的切 身 利 益 。
公民认识到保 护环境是 每位公 民应 当行使 的权利 , 符合每位公 民的切身利益。但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仍存 在不 足 , 需 要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
1 我 国环 境 保 护 法 立 法存 在 的不 足 1 公 众参 与 未被 确 认 为 环 境 法 的基 本 原 则之 一 . 1
不高 , 大部分的林 场 、 产 、 矿 森林 、 城市绿化 区等“ 环境 ” 资源是
由于公众的法 律地位没有得到确认 , 便无从谈起在法律上
享有参与环保决策的权利 , 仅是对环保行使义务监督 的法令并
不会增强公众对于环境保护 的热情 。此外 , 政府职能 的规定有
由国有企业和政府部 门管理 的, 我国公 民很难参与其中 , 但是 , 这并不代表公 众不 能参与保护环境之中 , 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 制度 , 建立相关保护法律 , 并 公众就可 以直接对企业和行政部
习国外先进的环保工作经验 , 完善我 国环保公益诉讼制度 。
3 从 国外 环 境 保 护 法 令 中得 到 的 启 示 3 1 确 立 以公 众参 与 为 基 本 原 则 .
建立完善 的环境保 护公众参与机制。
参 考 文献 :
【 王 鹏 祥 . 我 国 环 境 保 护 公 众 参 与 制 度 的 完善 I. 政 与 1 】 论 J行 1 法 .0 8 ) 20( . 4
环保职能的规定不 明确 。 在我 国《 环境保护法》 中对公众参与权
利的规定范围非常狭窄。 规定权利的范围仅在对环境影 响方 面 评价 的权利规定 , 并没对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权利做 出明确详细
原则 , 坚持法律 的公平 、 公正 、 开基本原则 。 公 当然 , 环境公益诉 讼制度 的建立也不 全是 好处 , 也会 带来一些相应 的问题 , 例如
的原因 , 如华为 、 的电器 、 C 集团 、 美 TL 比亚迪 、 碧桂 园 、 雅居乐 。 但是 , 即使 加上那些没有参评 的企业 , 能够排入5 0 0 强的广东 民 营企业数也不会超过5 家。尽管广东省的G P O D 全国第 一 , 但在 民营经济领域与江浙地 区差距较大。 由上 述现状可得知 , 广东 经济相对江苏 、 浙江等沿海五省 市在民间投资 、 外贸 出口回升速度及 “ 百强县 ” “ 、百强企业 ” 竞 争力方面存 在明显不足。为提高广东经济竞争力 、 活力 , 促进 经济转 型和产业升级 , 应着重从 以上三方面人手。
要想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 相关公民法律权利 的确
立是基础 , 首先确认公 民环境权 的基本权力地位 , 要 赋予公 民
虽然 目前我国有“ 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 ”但公众参与 的 , 核心是公众参与行政决策 。 现代社会是 民主政治 的社会 , 在国家
知情权、 异议权 、 环境公益诉讼权等 , 让每个公 民把 身边 的环境 当做 自己所拥有 的一项 无形资产 , 让每个公 民无所顾忌 、 有途 径、 有依据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每个公 民都有享受 良好环境 的权利 , 同时每个公 民也都会想享 受着 良好 的环境 , 以公众 所
24 政 府 引导 加 强 环 保 意识 的 宣传 .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 的发展 , 民在物质富裕 的同时对生活 人
环境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环境保护工作更加关注 。公众关注 对 环保 , 更需要和希望参与环保工作 , 完善我 国现有 相关 的环境
法律 , 加快建立环境权法律是完善环境保护公 众参 与机制 的基
在 国外 , 很多 国家都有 民间环保机构 , 尤其是在欧洲和美 国等发达 国家 ,环境保护 的意识 已经深入每一个公 民心中 , 每
一
首先 , 障公众对于环境现状及决策方案的知情权 。避免 保 有关部 门利用权势 , 造成信息垄 断, 拒绝公开等现象 , 将信息公
开化 , 为公众对环境 的知情 、 质询 、 监督 和完善 提供便捷 的条 件, 利于公众更好地履行保护环境 的权利 , 必须将 这一项写入 法令 中, 障公 民权利。 保 其次 , 异议权也是公众参 与的一个关键。公众有权利对决 策或管理 中的相关事宜提 出异议。 当在做出管理决策之前征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