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工序,编程
摘要1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2
1.1零件的作用
1.2图纸分析
1.2.1零件图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分析
1.2.2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1.2.3尺寸标注方法分析
1.2.4零件的材料分析
1.3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二、毛坯的确定
三、工艺路线设计
3.1加工方法的选择
3.2加工阶段的划分
加工
表面
尺寸精度
位置精度
表 面 粗 糙 度


基本
尺寸
公 差
等级类Leabharlann 型公差值基 准
①48
外圆
48
0.03
IT8
同 轴

0.02
A
1.6

①36
内孔
36
0.02
IT7
1.6
①20
内孔
20
0.02
IT7
3.2
左端 面至
①20
右端 面的 轴向 尺寸
45
0.1
IT10
零件 的总 长度
112
0.1
IT10
1.2.3尺寸标注方法分析
工序7:切宽度为4mm的槽
工序8:车螺纹
3.4加工顺序的安排
零件的加工工序通常包括切削加工工序、热处 理工序和辅助工序。
3.4.1切削加工工序
安排切削加工工序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基 面先行原则(2)先粗后精原则(3)先主后次 原则(4)先面后孔原则
3.4.2热处理工序
为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 性和消除工件内的残余应力,在工艺过程中要 适当的安排一些热处理工序。该零件没有特殊 的力学性能,而且加工比较简单,只安排预备 热处理即可
钢能满足其使用功能,成本比较低,所以选 用45钢。
1.3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在满足其使用 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该零 件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为外圆、圆弧、锥 面、内孔、螺纹等组成,加工比较容易,结 构工艺性比较好。
二、毛坯的确定
确定毛坯时应考虑零件的材料、力学性能、 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外形等因 素。常用的毛坯种类有铸件、锻件、型材、 焊接件等。该零件无特殊的力学性能要求; 材料为45钢;根据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尺寸 外形较小,各段直径相差不大,所以选用棒 料比较合适,尺寸为52mmX116mm。
为保证加工质量,合理使用设备并及时发现毛 坯缺陷,根据该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将该零 件的加工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三个阶段。
3.3工序的划分
工序的划分采用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原则,可 按所用刀具、安装次数、粗精加工和加工部位 划分。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一般按工序集中的 原则划分工序。该零件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 按照所用的加工部位和安装次数划分工序如 下: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方法有局部分散标注 法、集中标注法和坐标标注法等。此零件在 数控车床上加工,以同一基准标注,即坐标 标注法。这种标注方法即利于编程,也利于
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与编程原点的统一
1.2.4零件的材料分析 选择零件材料时,在满足零件功能的前提下 应选用廉价的材料。此零件主要是支撑传动 零件、传递扭矩,无其他特殊的功能。45
工序1:粗车左端面、半精车左端面、精车左 端面
工序2:粗车©48外圆及圆弧表面、半精车©48外圆及圆弧表面、精车©48外圆及圆弧表 面(车至距右端面52mm处)
工序3:钻©18孔
工序4:粗车内表面、半精车内表面、精车内 表面
工序5:粗车右端面、半精车右端面、精车右 端面
工序6:粗车©32的外圆表面、圆锥表面及©48外圆表面;半精车©32的外圆表面、圆锥 表面及©48外圆表面;精车©32的外圆表面、 圆锥表面及©48外圆表面
三、工艺路线设计 设计工艺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选择各加工表 面的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划分工序以及 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等。
3.1加工方法的选择
该零件的结构形状主要由外圆柱面、内圆柱 面、圆弧表面、锥面、螺纹组成。根据《数控 加工工艺》中表3-5根据各表面的表面质量要 求确定加工方法如下:
左、右端面:粗车、半精车、精车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08级
论文题目:
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姓名
班级数控084班
系别机电工程系
学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蒲筠果
2011年6月8日
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本文综述了轴类零件的加工制定过程包括轴工艺分析、毛坯确定、工艺路 线设计、工序设计完成了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通过查阅相关手册、书 籍确定了工序的安排、加工余量的计算、切削用量的选择,研究了典型轴类零 件的加工工艺。
1.2图纸分析
1.2.1零件图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分析 该零件为轴类零件,仅用此一个视图即可将 零件表达清楚,视图足够、正确。尺寸及相 关的技术要求标注齐全,其中两个R10的
圆同时与①45的外圆表面和R16的圆弧面 相切;才C2的倒角在螺纹加工中自动生成。
1.2.2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主要是指零件的尺寸 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的分析。零件的这些要求应在保证零件使用 性能的前提下经济合理。过高的精度和表面 粗糙度要求会使工艺过程复杂、加工困难、 成本提高。此零件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048外圆:粗车、半精车、精车
外圆锥面:粗车、半精车、精车
M32的螺纹面:粗车、半精车、精车、车螺 纹
018的内孔:钻孔
020的内孔:铰孔
036的内孔及圆锥表面:粗车、半精车、精

3.2加工阶段的划分
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往往不可能用 一道工序来满足其要求,而需要用几道工序逐 步达到所需要的加工质量。按工序的性质不 同,零件的加工通常可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 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四个阶段。
3.4.3辅助工序的安排
辅助工序主要包括:检验、清洗、去毛刺、去 磁、防锈和平衡等。该零件需要检验、清洗、
去毛刺。
综上,将此零件的加工工序安排如下:
工序1:预备热处理
工序2:粗车左端面、半精车左端面、精车左
端面
工序3:粗车©48外圆及圆弧表面、半精车©48外圆及圆弧表面、精车©48外圆及圆弧表 面(车至距右端面52mm处)
3.3工序的划分
3.4加工顺序的安排
四、工序设计
4.1机床的选择
4.2定位基准与加紧方案的确定
4.3夹具的选择
4.4道具的选择
4.5量具的选择
4.6进给路线的设计确定和工步顺序的安排
4.7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偏差的确定
五、填写工艺卡片
六、数控编程
七、参考文献
八、致谢
一、工艺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该零件为轴类零件,在使用过程中,主要起 支撑传动零件、承受载荷、传递扭矩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