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城镇化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新型城镇化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新型城镇化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也逐渐引发人们关注。

2014年浙江省城乡收入比是2.11,虽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但是与其他东部沿海的省市相比,城乡收入差距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而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受到的各项公共服务、保障制度等,那么城乡之间的差距会更大。

因此,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为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浙江;城镇化;城乡收入;对策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New Urbanization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Zhejiang Province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In 2014, the urban-rural income ratio of Zhejiang Province was 2.11, although it wa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However,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as relatively large compared with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If the urban residents Services, security system, the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ll be greater.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tegrates urban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promot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 Zhejiang Province; urbanization; urban and rural income; countermeasures1引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在快速提升,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己经提升到2015年的56.1%,己经迈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地改善。

同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使我国初步形成了产业布局合理,空间竞争有序、市场运行高效的城市群体系,令城市群的发展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撑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我国在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的进一步补充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016年国务院正抓紧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方案,将重点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镇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体制机制创新保障。

但是,在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我国社会发展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已经成为收入差距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收入差距涉及分配的公平问题,如果分配不公现象一直发展下去,就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社会的不稳定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己经逐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

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思路及方法在论文分析过程中,将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查阅与选题相关的文献,通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并对浙江省相关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处理,对浙江省自1978年以来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演进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2) 规范分析法:本文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浙江省的现状,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各个因素进行理论上的描述分析,并通过理论的描述构建理论模型和理论假设。

(3) 实证分析方法:通过使用计量的OLS回归分析方法,从而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

1.3研究的创新之处我国在十八大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大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比较高,但是浙江省在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也逐渐引发人们关注。

2014年浙江省城乡收入比是2.11,虽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但是与其他东部沿海的省市相比,城乡收入差距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

根据2005年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图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 1.6。

因此,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创新性的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为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一些建议。

1.4国内外的研究收入水平的不平等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现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城乡收入差距更是一直居高不下。

党的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被政府视为解决三农问题与城乡二元对立问题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成为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城镇化能否缩小城乡差距,理论界虽然对此有了相当多的研究,但至今仍没有统一的结论。

如果城乡收入差距会随城镇化进程或经济的发展自动得到解决,我们则不用过分担忧,反之,就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自刘易斯首次提出二元经济理论后,拉尼斯和费景汉相继对其进行了补充和扩展,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城镇化理论:刘—拉—费模型。

该模型系统阐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从传统农业部门流向现代工业部门,城乡收入逐渐趋于平等,二元经济最终转化为一元经济的基本原理。

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但也有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批判,如徐祥临认为“刘易斯拐点”是个伪概念,正是在刘易斯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才导致了严重的城乡差距;雷海章(1994)也提出“刘易斯陷阱”的概念,认为刘易斯理论忽视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劳动力的盲目转移会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从而导致城乡差距的扩大。

1955年,库兹涅茨提出了著名的库兹涅茨假说,认为收入差距会随经济的发展出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形趋势。

另有部分国外学者从金融、信贷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角度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认为政府的城市化偏向政策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针对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国内也有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陆铭、陈钊(2004),曹裕、陈晓红等(2010)分别采用1987-2001年、1987-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得出了城市化有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的结论;而程开明、李金昌(2007)利用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进行计量研究的结果发现,城市化与城市偏向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王子敏(2011)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认为除了本地区的城市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外,其他省份的城市化进程也会对本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间接影响;刘田(2013)分别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模式;周少甫(2010)等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得出城镇化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存在0.27与0.456两个门槛值,只有当城镇化水平高于0.456 时,城镇化才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李尚甫(2012)等的研究表明,如果以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同向的,如果以中小城镇为研究对象,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则是反向的;丁志国(2011)等利用2000-2009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指出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其结果取决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同政策路径选择。

1.5 相关文献综述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

一是刘易斯等从理论上论证了城镇化对城乡差距具有缩小作用。

潘文轩、曹裕、贺建清等得出城镇化在短期和长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是城镇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谢云得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三是城镇化短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长期缩小直至消除差距。

吴先华发现城镇化长期通过影响市民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短期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关系。

四是符想花研究表明:时间数据,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正相关,横截面数据,各地区差距与城镇化负相关。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Lewis于1955 年提出了两部门剩余劳动模型,认为收入差距现象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逐渐上升(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其后,经历短暂的稳定,在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剩余劳动力短缺)收入差距继而下降;20 世纪70年代Robinson 根据Lewis 二元经济结构利用严格数学推导说明倒“U”型曲线是经济发展准则;Gustafsson 等利用样板数据对中国农村间的收入差距进行了评估,将数据分为中、东、西部进行比较来评估收入差距,表明农村收入差距先逐渐扩大,在未来有望缩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