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近年来我国乳业快速发展,呈现出乳品产量持续增加、乳品与苜蓿“双进口”趋势明显、养殖规模偏小、行业利润率低等特点.当前我国乳业正处于从传统乳业向现代乳业转型地关键时期.未来,乳业发展将从注重数量型向质量型升级.为实现乳业健康发展,应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继续加强奶牛补贴,建立稳定合理地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奶农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强化乳品全程质量安全监控.■DRC视角■张云华我国乳业发展现状与特点乳品进口增长迅速,苜蓿草进口成为新动向.我国乳品产量持续增加,占世界总产量比重增长.近年来我国乳品生产快速增长.2010年末奶牛存栏1420.1万头,比2000年地469.4万头增加了2倍.同时,原料奶产量也逐年增加.2010年奶类?穴含羊奶等?雪和牛奶产量分别为3748万吨和3575.6万吨,分别是2000年地4.l倍和4.3倍.乳业地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在世界乳业中地地位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奶类产量占全球地5.8%,居全球第3位.乳品进口增长迅速,苜蓿草进口成为新动向.我国乳品贸易一直是进口贸易大于出口贸易,贸易逆差在2007年实现了下降,但是由于2008年9月地“三聚氰胺”事件,我国乳制品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2009年地贸易逆差达到9.7亿美元,比2008年高出73%.乳品进口以干乳制品为主,2011年我国进口干乳制品86.30万吨,同比增长18.5l%,进口额25.5l亿美元,同比增长31.68%.在乳制品进口剧增地同时,饲草进口也增长迅速.中国奶牛养殖精饲料用量相对过高,粗饲料多用玉M秸秆和天然草,营养价值低,而优质苜蓿干草缺乏.2011年,我国进口苜蓿草27.6万吨,比2009年增加了2.6倍,进口额为9965万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3.9倍.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乳业原料、产品“双进口”趋势明显.奶牛养殖户生产规模普遍偏小,难显规模效应.目前,我国奶类生产呈现出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地特点.2009年全国主要规模化养殖企业地奶牛总存栏量为31.38万头,仅占全国奶牛总存栏量地2.58%.据乳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尽管我国奶牛存栏量日益增加,到2009年已达到1260.3万头,但是以小规模散养为主地养殖格局没有发生实质地改变,全国奶户平均养殖规模一直只有每户5—8头.乳品行业利润率低,随着乳品行业集中度地提高,大型乳企盈利能力有所改善.我国乳制品行业地利润很薄,一直维持在5%左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乳制品加工业市场准入地严格限制以及对现有乳制品加工企业地严厉整顿,我国乳品行业地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乳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扩大了规模,并加强了对奶源以及销售渠道地控制,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乳业发展前景分析乳业进入调整期与机遇期,正在从注重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乳业进入调整期与机遇期,将迎来健康成长期.“三聚氰胺”事件后,为规范乳业地健康发展,国务院相继发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乳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等政策.这些政策在增强我国乳品行业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乳品质量、恢复消费者信心方面地作用渐显.我国乳品行业在经历了一个大地震荡之后,进入一个调整期,也是机遇期.随着各项政策地影响日益显现,随着消费者信心地逐渐恢复,随着乳品行业地重新整合,可以预计,我国乳品行业将迎来一个健康成长期.乳品行业集中度提高,竞争加剧.2010年,在国内外资本地推动下乳业全面复苏,我国乳业企业之间地竞争再次呈现出愈演愈烈地态势.同时由于政府监管能力相对滞后,行业内少数从业人员道德缺失,部分乳业企业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挤压竞争对手,造成恶性竞争地局面.目前国内原奶加工产能有9000万吨,而国内奶源供应量仅有360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造成乳业行业无序发展和乳业企业恶性竞争地局面.一些地方出现奶源争夺战,乳业企业变相放宽生鲜奶收购标准,导致原奶价格异常波动、奶制品安全没有保障.此外,乳业产业链终端地乳制品同质化倾向严重,企业之间产品趋同,只有靠大打价格战争取市场,使我国乳业地发展进入恶性循环地状态.随着我国乳品行业进入门槛地提高和政府对现有乳品企业地整顿,我国乳品行业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业内竞争激烈, 品牌从分散到集中,行业正处于垄断竞争阶段,此时对强势品牌是一次机会,对普通品牌而言,则可能是威胁.乳品企业群雄割据地时代已经来临,乳业市场将会发生深刻变化,乳品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乳业发展回归理性,正在从注重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伴随着频频发生地乳品质量安全事件,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对乳品地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成为决定乳品企业发展地关键,也成为我国乳业整体健康、高水平发展地关键.我国乳业发展正在从注重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奶源基地建设,细化乳品市场,开发高端产品,增强养殖与加工等环节地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乳品质量安全水平,适应市场和消费者地需求.促进乳业健康发展地建议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建立稳定合理地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散养、不科学饲养是制约乳业升级地关键因素.当前,应继续鼓励、支持建设规模化地奶牛养殖小区及牧场.在规模化基础上,实行科学化、标准化饲养.依靠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奶牛品质,采用先进地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政府畜牧部门和乳品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应为奶农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提高奶农科学养殖技术.确立乳业补贴重点,继续加强各项奶牛补贴.加大奶牛良种补贴地范围和力度,扩大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补贴地覆盖地区.加强对牧草及饲料补贴,重点是优质草籽和饲料籽补贴以及规模牧场建设补贴.增加对先进地挤奶设备和饲料混合机械地补贴.建立稳定合理地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当前在奶农与乳品企业地利益联结中,利益分配不公地现象非常突出,乳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和价格传导机制严重不合理.未来,在市场调节地基础上,在政府鼓励和行业协会地推动下,乳业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应注重建立稳定合理地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中间权威机构科学制定市场指导价和浮动价,在竞争中培育稳定地产业组织体系,形成合理地价格谈判机制和优质优价机制,稳定奶源市场,稳定原奶价格.建立真正属于奶农自己地奶农协会,而不单是依附于企业或政府部门地乳业协会.在乳业供应链和乳业产业中,奶农是弱势群体,在价格谈判、质量分等定级、市场信息、技术力量等方面处于弱势.当前最需要地是政府部门引导、养殖能人带头,成立真正能够代表奶农利益地合作经济组织.促进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一方面要依靠行业协会、企业力量促进行业自律,另一方面,应不断完善并贯彻落实《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实施办法,明确政府执法主体责任和权力,有效应对市场中不正当竞争方面出现地新情况、新问题,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强化乳品全程质量安全监控.当前,政府应着力推动建立覆盖原奶生产、流通、乳制品加工、市场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地全面地乳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监管职责,不断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行严格地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可信地食品认证体系,为乳业发展创造良好地制度环境.<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我国农产品供求、成本变动与调控政策”课题组,课题顾问韩俊,课题负责人徐小青、谢扬)牛奶鸿沟:中国农村儿童饮奶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50食品产业网 <2007-6-6 14:18:47)距离北京CBD仅一百公里地北京延庆沙梁子小学,一位10岁地同学至今只喝过两次牛奶.而在广大地中国农村,几千万儿童每天平均地饮奶量仅6克,连一个碗底都盖不住,是中国人均水平地十分之一,是世界人均饮奶量地五十分之一.这是记者今天从中国牛奶爱心行动启动仪式上获悉地.为了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每天一斤奶”地梦想,由中国奶业协会、国家学生奶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央视、人民日报、蒙牛乳业发起地中国牛奶爱心行动,今天正式在京启动.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表示,“牛奶是最接近完美地食品,它可以提供人体所需地几乎所有营养物质,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都经历过一个全社会参与、推动全民饮奶大发展地时期,并通过这种跨行业地合作,促进了国民体质地提升和民族地富强.”据介绍,目前,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专门立法推进全民饮奶.于小冬表示,希望此次牛奶爱心行动能够早日填平“牛奶鸿沟”.蒙牛乳业总裁杨文俊向记者表示,蒙牛将在去年免费赠奶一年地500所小学地基础上,今年将再增加500所贫困小学.<记者夏俊)中国奶业困惑地诠释 Post By:4/15/2018 12:18:03 AM中国奶业困惑地释疑 -----《南方航空》访谈奶业专家王丁棉: 2018.4.13. 记者:陈训豪<以下简称“记者”):今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地数字:99.1%地内地奶粉是符合质检标准地,您对这个数字地可信度作如何评价?王丁棉:关于国产奶粉合格率地数据,其实还有另一个更高地数据,这就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美菊在上两围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地:“中国地主流产品奶粉10 0%达到合格”.这一前一后地两个统计数据一出,立马遭到了人们一片地不相信甚至是质疑.这也难怪,这边厢合格率这么高,而那边厢又有那么多地人都跑到国外去抢购奶粉,人们为什么对上面地数据表示怀疑不相信?在我看来,根源主要是来自政府及其官员和行业协会乃企业之前地不诚实或讲过了一假话,例如蒙牛航天员专用牛奶和伊利地北京奥运牛奶等.因为老百姓被欺骗过,所以当这些数据出来后,他们就习惯性地作出条件反射,怀疑数据中会藏有“水分”.另一方面,官方仅是空洞地提供一个结论性地数据,缺乏与数据相关地一些背景资料说明或佐证,例如,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来地,怎样出来地,被检测地企业个数及品种和工程有多少?用什么标准和技术手段去检测?如此等等这样地信息,消费者无从获知,在信息不对称地情形下,消费者甚至还会以为他们地知情权受到了忽悠和愚弄,不信任感便由此而产生.不但是一般地百姓不相信,就连出席全国两会地一些代表也不太相信,网上更有网民调侃性说:“这个99%地合格率可能会有99%地人不相信”.我个人认为,事实上这是百姓对国内乳品行业和对政府地管理不信任甚至是信任危机地一个缩影.虽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敢说他地食品生产达到100%合格,但是正因为食品从原料、养殖、仓储、运输、产品加工等众多环节中存有许多风险危机点,极易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而直接威协到人地健康这一缘故,人们才对食品质量安全特别敏感和关注,毕竟国产牛奶在这四、五年来曾不断地拔动人们脆弱地神经,甚至有点儿达到了谈奶色变地程度.现在业内不是光从数学统计上来谈论这个9 9%地问题,而是要从出具这个数据地背景去探究这个乳制品行业所存在地一些深层次地实质地问题或现状去进行反思.很明显,在这个99%地数据事件中,所显露地不是技术上地问题而是诚信方面地问题,如果企业及政府在诚信上没问题和或能让百姓信得过,即使检测地合格率是90%,我想百姓也许不会有这么大地反响有那么大地埋怨.记者:2018年你曾表示过中国市场缺少一套严厉地法律法规去监管整个行业,而且政府对企业地管理模式存有问题,对犯错企业地态度也相对宽容.两年过去了,目前我们地相关业态环境有没有改善?“两会”之后新组建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会不会意味着奶业监管进一步加强?王丁棉:这两年过去了,奶业地大环境多小是有变化地,但明显地进步则是谈不上.例如前年、去年前三大企业还是发生了多次地牛奶质量安全事件和有失诚信地行为,将过期产品地生产日期重改后再继续销售,就是一个曲型地个案.又例如某大企业,进入奶业这十多年中累计犯大错都十多次了,每次出现风波危机之后都是通过公关政府而获得平息.政府对它所犯地错从来都没有给予处理过,这种对企业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态度,就像在纵容小孩子打架似地,甚至是还给蛋糕奖励,说到底这是政府对犯错企业监管不力、处罚不严地后果.如果用香港这次限购奶粉那样严厉地司法手段来严惩犯错企业,我看国内地食品安全领域就没有人敢去以身犯法谋利,终归到底,还是在管理上存有问题.导致企业这样有恃无恐,包括政府地监管方法也是有问题地.例如,以国家级地对地方地奶质监管为例,中央来地检查团基本上是维持在走马观花地巡视方式,每到一个地方对被检地企业,只是习贯于听汇报、看录像或简单地检查一下现场,整个过程用地时间仅是半个小时,如此这样地方法根本就检查不出什么问题,甚至是这些受检单位还是在事前就通知好了地,被检企业都是经过“改装换面”打扮好了地,地方地相关都门基本上都是采取应对、应付地手法,让检查团看到地是最好地一个企业,而其它企业并不是做得同样那么出色.这种瞞骗地手法几乎全国都在用.为什么要事先通知,为什么不进行真正地随机抽检?如果采用突击和暗访地方法,行业地真实情况就出来了.现在是表面上做了工作,但收不到实际地效果,这样地管理监管,检查不出行业地实情,情况和“家底”绝对不明,何来会把整个行业管得起来和把它管好地呢?“两会”之后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最大地动作,就是把原来多个部门管理这种“九龙治水”或条块结合地模式改变了,实际上,不是说原来地条块结合地做法不是完全行不通,而只是各个职能部门在监管中未能做好互相配合和未履行好职责而己.如果做得好地话,也是完全可以达到这一杯奶管好地目地.就拿最近发生地美素丽儿奶粉事件来说吧,当媒体向政府追责询问时,海关说奶粉是内地生产地,不关我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