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绘就彩霞驻云岭_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产业开发研究

绘就彩霞驻云岭_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产业开发研究

绘就彩霞驻云岭———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产业开发研究● 张之纯 自古以来,云南各民族人民在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通过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创造了品类繁多的手工艺。

这些民族民间手工艺,不仅是各族群众谋生的手段,分。

今天,在把云南建成民族文化大省的伟大工程中,继承和开发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类繁多,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实用类手工艺、欣赏类手工艺,宗教祭祀类手工艺。

按产品分类,可分为陶瓷手工艺、金属加工手工艺(包括铜、锡、铁、金银等金属冶炼加工)、纺织印染手工艺(包括麻、棉、丝、毛)、挑花刺绣、服饰缝制手工艺、金银首饰加工手工艺、皮革和毛皮加工手工艺、竹藤棕草编织手工艺、木器制作、雕刻及建筑装饰手工艺、大理石加工及各民族石雕手工艺、骨角、象牙、果壳雕刻及根雕手工艺、民族民间乐器制作手工艺等等。

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以实用为主,注重功能,同时力求美观,把功能和审美要求完美地结合起来,如陶器、木器、竹藤编织、服饰绣制,皆是民族群众的生活用品,同时又都作了艺术加工,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大多数手工艺品皆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如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铜锡资源、竹木藤草资源、棉麻毛资源、大理石资源,进行艺术加工,使天然资源为人们生活服务;民族民间手工艺,以手工劳动为主,家庭副业为主。

其技艺的传承,以家庭世代相传为主。

这就使各种手工艺及其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因人因艺而异的独特风格。

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手工艺品的造型、款式和图案,往往是表达了各族劳动人民祈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反映了各族人民特有的审美观念、信仰崇拜和风俗习惯。

其图案纹饰、色彩配置,皆有民族文化背景,如彝族尚黑,以黑为尊贵;白族尚白,以白为纯洁高尚。

傣族爱用大象、孔雀图案,象征吉祥;苗族妇女服装上的三道横线,代表了该民族历史迁徙路线;彝族刺绣多为虎纹、火纹、马樱花纹,白族挑花则多为花鸟虫鱼,都反映了各族的性格、审美取向和信仰追求。

各民族民间手工艺风格,一般都呈现出简炼、粗犷、纯朴、自然的特点,图案装饰性强,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富有民间性、平民风格,而无宫廷味和贵族味。

在历史上,民族民间手工艺在民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民族民间手工艺对振兴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民族民间手工艺担负着生产民族特需用品的重任。

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特需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如农牧工具、民族刀具、背箩、斗笠、蓑衣、餐饮器具等,仍有相当一部分是群众自制自用,或就地取材,就地生产销售,供应市场;第二,我省少数民族的服饰,自古以来就主要靠自纺自缝用以自穿。

在当前,少数民族群众的传统服饰仍然要由民族民间手工艺纺织、印染、挑绣、缝制,民族民间手工艺在绣制民族传统服饰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民族民间手工艺是我省当前旅游工艺品的主要生产阵地之一,为我省旅游购物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第四,民族民间手工艺是装饰美化・83・文化长廊 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各民族群众善于运用传统的手工艺来装饰住房,制作家具,装饰生活用具,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第五,民族民间手工艺是我省农村最重要的家庭事业,是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是组织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特别显著的如木雕、石雕、挑花刺绣、扎染蜡染、竹木藤草的编织制作、金属制品加工等,具有普遍性、群众性、投入少、收效快等特点;第六,民族民间手工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民族民间手工艺,是我省城乡广开就业门路、安排劳动者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第七,民族民间手工艺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节庆娱乐活动,生产各种民族乐器、民间玩具和节日喜庆用品,活跃了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民族民间手工艺还为各民族群众的宗教、祭祀活动,生产多种传统的祭祀用品,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特殊的需要;第八,我省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一些精品,已批量生产,成为我省传统的出口产品,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换取外汇。

省委提出要把云南建成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

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建设过程中,继承和开发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加大开发力度,推动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民族民间手工艺的特点,借鉴其它省市发展民族民间手工艺的经验,云南在开发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工作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认真贯彻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针。

国务院1997年5月20日颁发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确定对传统工艺美术要实行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针。

所谓传统工艺美术,也就是具有悠久历史、精湛技艺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

应该积极贯彻国务院《条例》中确定的各项措施,首先要对全省民族民间手工艺进行全面调查,对名艺名品列出名单,对其工艺进行系统总结,形成较科学、较为规范的工艺规程。

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扶持生产发展,使民族民间手工艺不至断艺断档,并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

二、把发展民族民间手工艺与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结合起来,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剑川县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成功经验,该县在城乡大力发展传统的木雕工艺,全县城乡木雕从业人员已达7000多人,1995年木雕业社会总产值达4000多万,成为有名的木雕之乡。

鹤庆县新华村,大力开发以铜制品为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全村有756户人家从事手工艺,生产品种上千种,1996年手工艺加工收入1301万元,占该村经济总收入的6514%,成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一个州级小康示范村。

文山州广南县小广南村民族民间绣品别具一格,他们绣制的背带、鞋子、绣球、背包及壮锦,除自己用和赠送亲友外,已批量生产,走向市场,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项目,1996年就有319幅壮锦远销韩国。

类似的典型还很多。

应该承认,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手工艺,只要因地制宜,认真发掘,积极开发,就可以使民族民间手工艺宝库焕发光彩,为本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把开发民族民间手工艺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

云南要建成为旅游大省,大力开发旅游工艺品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省政府已就此作出了规划。

近年来,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州,在制订本地州经济发展规划时也都把开发旅游工艺品列入计划,确定了优先发展的产品目录与目标。

最近省旅游局在大理州鹤庆县召开现场会,把鹤庆县新华村确定为省级民族旅游村,这是我省以民族工艺品为特色的第一个民族旅游村。

只要领导重视,认真组织,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四、抓住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机遇,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战略措施相结合,推动民族民间手工艺加快发展。

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基本上是一家一户,个体独立手工生产,如鹤庆县新华村就是“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还有大理市城乡大理石工艺品加工、大理草帽编织、各民族民间刺绣、竹藤棕草编织、剑川木雕、路南石雕、腾冲玉石加工等,基本都是个体私营。

这是当前民族民间手工艺最适合的生产组织形式。

据考察,即使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仍然存在大量的以个体手工操作为特点的手工艺生产方式。

说明这种生产方式在我国还将长期存在。

中共云南省委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已于去年作出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应该抓住机遇,充分运用政策,创造好的环境,推动民族民间手工艺加快发展。

在这方面,丽江县、腾冲县等最近已经作出决定,把放手发展民族民间手工艺作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环节,值得各地借鉴。

五、以手工劳动、家庭作坊为主,同时要推进技术革新,有条件的要建立专业工厂。

在民族工艺品中,有些是必须手工操作的,但有些工序适合机械操作,可以因材施艺,因品制宜。

如大理石解料和磨面、木制品加工、金属制品的铸造焊接等,通过引进专业机械,革新工艺,可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在以家庭作坊为主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可以建立专业工厂,如石林、文山等地建立了缝绣厂、民族服装加工厂,大理的扎染、剑川的木雕也建立了若干个专业工厂,发挥了规模经济效益,扩大了生产批量,适应了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

六、把民族民间手工艺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与・93・ 文化长廊现代工业设计、装饰设计结合,提高民族民间工艺品的档次和文化艺术品位。

近几年剑川木雕企业与画家结合,创作了《西游记》连环画和张胜温画卷等巨型木雕。

建水紫陶与书画家结合,用断简残帖装饰美陶,显示出极高的文化品位。

昆明蒋雨田工作室和憨夯陶艺研究所两家生产的红土陶工艺品,既保持了土陶工艺原始、神秘、古朴的特点,显示出“返朴归真”的意境,又运用现代派的艺术构思,结合采用重彩画艺术,使红土陶制品蕴藏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神韵,已成为云南旅游产品中高品位的工艺品,受到了青睐。

大理扎染、昆明蜡染的许多图案设计,也都呈现出云南地方民族特色与现代艺术流派相结合的新的艺术效果。

实践证明这是提高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欣赏价值的重要途径。

七、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相结合。

包括采用新材料,推广新技术,创作新题材,开发新品种、新款式,不断推陈出新。

当前特别要注重开发旅游纪念品、陈设工艺品、礼品、奖品,并尽可能使产品系列化。

还要不断研究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开发具有新功能的工艺品,扩大手工艺的服务领域。

如用于商品包装装潢提高商品附加值的工艺品,用于室内装饰,提高室内装饰文化档次的工艺品。

八、大力培养技术人才,提高手工艺的开发能力。

人才培养方法采取家庭世代承传、艺师带徒与企业培训、社会培训等方法相结合,对于具有特种手工艺的艺匠、技师,由各级政府倡导扶持,配备专人跟师学艺,千万不要使名师名技人去技绝。

九、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引导和服务,可以采取成立行业协会等形式,为手工艺专业户、专业工厂提供市场信息,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开辟销售渠道,推动民间手工艺产品更快更多地走向市场,以销促产,推动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节日快乐・基诺族的“特毛且”● 董菊英 隆冬时节的基诺山,欢快的牛皮鼓声和红火的歌谣掀出朵朵热浪,那是基诺族人在过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特毛且”。

“特毛且”,基诺语,汉译意为“打铁节”,这是一个尊重手工业匠人的劳动节日,且与祈祷农业丰收有关。

按照基诺族的历法,一年有13个月,1月为岁始,13月为岁终,两个月交接时过年。

每年农历十二月期间,各寨特定的寨父、寨母即依据气候节令选择具体日期过年,他们敲起被族人认为神器的牛皮大鼓,宣布“打铁节”开始,这时,全寨的人便集中到寨父、寨母家,等候寨父、寨母安排和分配过年时的准备工作。

同时,各家各户要凑钱买一头水牛,准备举行剽牛仪式,并且由寨父、寨母决定剽牛人(一般请外寨的人)。

准备工作安排完后,节前寨子里每户人家要出一人持弓箭,背上火药枪,到山上捉两只黄嘴鼠,献给寨父、寨母,意为儿女孝敬寨父、寨母的节日礼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