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林木良种繁育
3.2.2 母树条件
• 生长量指标:生长迅速,单株材积 生长量大于林分平均值的15%以上。 • 形质指标:树干通直,较圆满; • 健康状况:无病虫害或机械伤害; • 开花结实:正常。
3.2.3 隔离条件
• 选为改建母树林的林分周围,要求 在100-200m范围内没有同种树种的 劣等林分,以减少外来劣等花粉的 污染,保证母树林种子的遗传品质。
4.5 种子园的设计
主要是确定种子生产区中无性系(或家 系)的数目、配置方式,株行距等。
• 无性系或家系的数目
小型种子园无性系数目30-50个,较大的 种子园80-100个。
• 无性系数或家系的配置; 分为非随机配置与随机配置两类。 • 初植密度; 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保证植株间有充足 的花粉授粉,提高种子的播种品质;二是 确保亲本母树的树冠受光充足,生长良好, 发育正常,在单位面积上具有一定数量的 结实株数,保证结实量。 • 定植图式; 应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注意防止差错。
花粉管理措施要点
(1)种子园的隔离。 (2)种子园的大小、年龄。 (3)无性系的配置、数目。 (4)调节无性系的开花数量。 (5)无性系的开花期。 (6)传粉期主风方向。 (7)人工辅助授粉。
4.8 种子园的验收标准与遗传增益
• 种子园建成的验收标准 (芬兰,欧洲赤松)
(1)建园档案资料完备,各种记录、图表完整。
按特殊性质区分
• 杂交种子园 利用种间具有杂种优势的组合选择亲 本材料建立起来的种子园,目的是 生产杂种。 • 产地种子园 利用地理小种间的优良杂交组合的亲 本为材料建立起来的种子园。
4.3 建园地区与地点的选定
• 地区条件; • 隔离条件; • 立地条件; • 其它条件。
4.3.1 地区条件
即利用优树实生苗营建起来的种 子园。
• 优点:建园成本较低;对于早期选择效果明显、 遗传力较低的性状改良效果较好;不存在无性 繁殖技术问题,能与子代测定相结合进行。 • 缺点:结实较晚,初期种子产量较低;近亲繁 殖的危险性较大。
按改良程度分
• 第一代种子园 由表型优树为材料建立起来的种子园, 称为初级种子园。利用子代测定资料,对 初级种子园中的无性进行留优去劣的改造, 改建后的种子园称为改建种子园或去劣疏 伐种子园。利用子代测定资料,经鉴定后 用优良的无性系扩大繁殖,重新建立新的 种子园,则称为重建种子园(或1.5代种子 园)。
法新社2009年度图片
2009.10.5,一位奶农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向警察喷射牛奶,以抗议奶价暴跌。
第八章 林木良种繁育
• • • • 林木良种繁育的概念与任务; 采穗圃; 母树林; 种子园。
1.林木良种繁育的概念与任务
1.1 良种繁育概念
• 良种繁育:对选育的林木良种按照 一定的繁育规程扩大良种的繁殖规 模的过程。
4.6 种子园营建方法
• 无性种子园的营建方法
• 实生苗种子园的营建方法
4.6.1 无性种子园的营建方法
• 预先培育嫁接苗法;
• 预先定植砧木法。
4.6.2 实生苗种子园的营建方法
• 从第一代经过子代测定表现优良的 亲本上采种培育苗木,选择超级苗 营建实生种子园。
4.7 种子园的管理
• 影响种子园植株开花结实的因素;
4.1.2 种子园的发展史
• 上世纪40年代开始,北欧国家(瑞典、芬兰、丹 麦、挪威)建立了欧洲赤松、挪威云杉、落叶松 种子园; •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 澳大利亚相继建立了种子园;至今已有50多个 国家建立了60多个树种的种子园; • 我国从1964年开始,建立了杉木等无性系种子 园,此后,在马尾松,油松,白桦、东北落叶 松等约10多个树种中建立了种子园。
实生种子园设计的注意事项
(1)家系数目:有代表性的半同胞家系或全同 胞家系80-100个。 (2)栽植密度:比无性系种子园大,视树冠特 点及疏伐与否而定。 (3)栽植方式:单株小区,或少株(4-5)成块 栽植。 (4)疏伐/选择:在子代测定基础上,先作家系 间疏伐,再作家系内的选择,选择强度要大。
(2)1个种子园的无性系数目要求达30个以上。 (3)同一无性系分株间的距离要求30米以上,自交 率要求20%以下。 (4)花粉量要求达20公斤/公顷以上。 (5)种子园面积至少5公顷。 (6)授粉期内,外源花粉低于20%,周围有100米 以上宽度的隔离带。
遗传增益
• 遗传增益是指性状经过改良后,实 际可能获得的增益; • 理论上,第一代种子园小于第二代 种子园的遗传增益; • 不同树种,不同性状增益不同; 杉木:第一代初级种子园材积增产 15%。
4.2 种子园的种类
按繁殖方法分
1、无性系种子园
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嫁接或扦插)营建起来 的种子园。 优点:亲本优良特性得到保持,能提早开花结实; 植株矮化,便于管理及采种作业;遗传力较高 的性状改良效果较好。 缺点:不适合无性繁殖困难的树种;建园成本较 高;遗传力较低的性状改良效果不好。
2. 实生种子园
2、高世代种子园
• 高世代种子园是指在子代测定基础上,采 用亲缘关系清楚的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 为材料建立起来的种子园。 • 如从第一代子代林中选出优良家系中的优 良单株营建的种子园,称为第二代种子园; 以后由第二代,第三代……更高世代的子 代中的优良家系的优良单株为材料营建的 种子园,统称为高世代种子园。
• 促进种子园种子产量提高的措施;
4.7.1影响种子园植株开花结实的因素 • 遗传因素; • 光照条件; • 树体大小; • 营养条件; • 气候和地点; • 土壤条件。
4.7.2 促进种子园种子产量提高的措施
• • • • • • 去劣疏伐; 施肥与灌溉; 花粉管理; 病虫害防治; 中耕松土; 应用赤霉素促进母树提早开花结果。
• 位置效应是指繁殖材料在原株树冠 上的位置对无性繁殖后代的冠型等 产生影响; 如采自下部侧生枝条,常有倾 斜生长的趋势。
3) C效应
• 成熟作用、位置效应、供繁材料的 粗细、繁殖枝术好坏等因素引起的 各种非遗传偏差,称之为C效应; • C效应只对当代起作用,对后代没有 影响。
克服成熟作用和位置效应的措施
• 选址:采穗圃宜选在气候适宜、土壤 肥沃、地势平坦、便于排灌、交通方 便的地方,尽可能设置在苗圃地附近。 • 隔离:采穗圃无需隔离,但要注意防 止品种混杂。 • 定植密度:因品种特征、整形修枝以 及立地条件而异。
2.4 采穗圃的管理
• 使用年限:6-10年; • 水肥管理; • 土壤管理; • 病虫控制; • 杂草控制; • 促萌。
3.3.2 新建人工母树林
• 对于结实较早的速生树种,可从优良种 源区的优良林分中,选择良好林木采种 或采穗,建立人工母树林。
3.4 母树林管理
• • • • 隔离; 病虫害控制; 施肥; 种子采收。
3.5 母树林的增益
• 母树林的遗传增益大小,关键取决于基本 群体的选择和疏伐设计。 • 利用优良种源区内的优良林分建立起来的 母树林,遗传增益明显; • 其次与母树的质量和选择强度有关;
适合建立母树林的树种
• • • •
用种量大而种子园产量不足的树种; 尚未开展育种工作的造林树种; 稀有珍贵树种; 病虫害严重发生区,幸存下来的林分。
3.2 母树林建立条件 • 林分条件; • 母树条件; • 隔离条件。
3.2.1 林分条件
• 优良种源区的优良林分; • 以纯林或同龄林最好。若混交林,目的树种不 少于50%;若异龄林,母树林龄相差不大于一 个龄级; • 良好母树的株数比例占20%以上; • 宜实生林分,郁闭度大于0.6; • 地势较平缓、开阔、光照充足; • 立地条件中等,交通比较方便; • 近熟林或中龄林。
• 地理纬度; • 海拔高度; • 温度、光周期等气候条件。
4.3.1 地区条件
• 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并不构成开花结实的 限制因素时,一般可就地选优就地建园。 但当气候生态因素影响树木开花结实时, 可选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南部地区或海拔 较低的地区。
4.3.2 隔离条件
• 种子园的隔离范围,主要决定于树 种的种类、传粉媒介、花粉结构、 传播距离、撒粉期的主风方向,以 及种子园的位置等因素。
辐射松母树林改良效果明显,通直度增益为25%,生长增
益为5.6%;
下 蜀 林 场 国 外 松 优 良 林 分
4. 种子园
• 种子园的概况; • 种子园的种类; • 建园地区与地点的选定; • 种子园的规划; • 种子园的设计; • 种子园营建方法; • 种子园的管理; • 种子园的遗传增益。
4.1 种子园的概况
3.3 母树林建立方法
• 利用现有的天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人工林改建;
• 新建人工母树林。
3.3.1 利用现有的天然林或人工林改建
• 林分选定后,首先要进行每木调查,按 林木的表型进行分级,标出优良母树; • 疏代是建立母树林的关键性措施。疏伐 强度随树种、林分密度、郁闭度、林龄 及立地条件而定; • 一般需进行疏伐2-3次,第一次疏伐强度 可高些,以后可低些。
2.1.1无性繁殖方法
• 嫁接; • 扦插; • 组织培养。
2.1.2 无性繁殖应注意问题
• 成熟作用;
• 位置效应; • C效应。
1)成熟作用
• 成熟作用是指繁殖材料的生理衰老,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母树的年龄,年龄越大, 衰老越深; 如结实枝条其再生作用会降低,不定 根发生能力降低。
2)位置效应
1.2 良种繁育的任务
三大任务: • 扩大良种繁殖系数; • 保持品种纯度; • 维持品种的种性;
林木良种繁育的形式
两种途径三种形式:
• 无性繁殖 采穗圃 • 有性繁殖 母树林 种子园
2.采穗圃
• • • • 无性繁殖方法及注意问题; 采穗圃的概念与种类; 采穗圃的营建; 采穗圃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