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弯道水流实验
1. 实验目的要求
弯道是平原河流中最常见的局部河段。
弯曲性河流就是由一个个反向河湾与直段连接而成,分汊河流的个别汊道也常常发展为弯道,甚至顺直型河流在枯水季节的河槽也具有弯曲的形状,弯道水流的特征与相应的泥沙运动、河床演变等密切相关。
(1)观察弯道上的水流情况,增加对弯道环流的认识;
(2)了解弯道水流的纵、横向流速分布规律
(3)弯道水面纵、横向比降及凹岸水面超高值的沿程变化规律
2. 实验仪器设备
(1)180度道水槽
(2)流速仪,带刻度可测流向的活动测针架,水位测针,钢卷尺。
(3)模型沙、高锰酸钾,木屑等示综剂。
3.实验准备
(1)启动供水系统,调节进水流量及弯道水槽尾门水位,使实验段水流平稳,水深控制在15—20cm之间;
(2)布置测量断面及测点位置:在弯道内布设0°、30°、60°、90°、120°、150°、180°等七个测量断面,在弯道槽上、下游直段上分别布设一个测量断面。
(3)放好测架,安装好流速仪及水位测针。
4. 实验步骤
(1)在各个测量断面上两侧(测点距槽壁各5cm)和中轴线上用活动测针测量水面高程。
(2)使用流速仪以三点法测量弯道0°、30°、60°、90°、120°、150°、180°等七个测量断面的流速与流向。
测量垂线的布置与测量水面高程时相同。
(3)在水面施放木屑及高锰酸钾等示踪剂、床面施放模型沙,观察弯道水流水面、水流内部水质点运动轨迹以及弯道床面推移质泥沙的运动情况。
5. 实验注意事项
(1)弯道水流是典型的三维水流,实验室应注意观察水流及示踪剂、模型沙的运动情况。
(2)测弯道不同断面流速时要及时调整,保持流速仪测桨轴向与测点水流流向一致。
(3)若采用沿流程安装的固定水位测针测量水面高程时,应先按统一的基准面确定各测针零点高程。
6. 实验成果及要求
(1)水面高程测量结果记录于下表:
表1 水面高程测量记录表
(2)流速、流向测量结果列入下表(流速单位:m/ S,流向偏角单位:°):表2 流速、流向测量记录计算表
(3)比降计算:
纵比降z J =
沿流程水面高程差
流程长度
横比降h J =沿横断面水面高程差
断面宽度
注:断面宽度在这里应取凹、凸两边测量垂线之间的距离。
(4)分析纵、横比降的沿程变化与水流弯曲程度的关系;比较以中轴线为划分的靠凹、凸两岸的两部分横比降。
(5)画出弯道各断面流速分布图,配合示踪剂及模型沙观察结果,分析测点流速的变化,说明水流进入弯道前后变化情况。
7. 实验分析与讨论
(1)比较弯道断面流速分布与顺直段断面流速分布,水明弯道水流的流速分布特点。
(2)弯道不同位置(0º
、30º
、60º
、90º
、120º
、150º
、180º
)流速分布有何不同? (3)弯道水面纵比降的沿程变化与水流的关系以及弯道凸、凹岸的水面纵比降各有什么特点?
(4)弯道环流强度的沿程变化规律及对输沙的影响如何?
(5)设计实验方案,说明弯道水面形态及超高值的沿程变化与水流(如:流量、水深、流速、弯曲程度)的关系。
(6)设计实验方案,说明弯道水流动力轴线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