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公开课
探究二 2.标志重捕法
(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 强 活动范围大 的 动物。
(2)方法步骤: ①标志:在种群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标记
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
②重捕:过一段时间重捕。
③计算:根据
比例,来估算种群
密度。总数 N 中的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的标
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 M/N =m/n
N:种群数量,M:标记个体数 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记数
• (2)适用范围:双子叶植物或者活动范围弱 的动物(蚯蚓、昆虫的卵)、 蚜虫、跳蝻
探究一 1. 样方法
(3)方法步骤: a.确定调查对象 : b.选取样方 常见的取样方法取样的关键(原则)是要做到 随机 取
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探究一 1. 样方法
• c.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 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1. 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2. 标志物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脱落 3. 调查期间没有大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4。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伤害动物。
总结:种群的数量特征的关系
调查方法: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 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夹角顶点(计 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d.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平均 值。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 【例1】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取了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5 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株。 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
热烈欢迎督导组领导 莅临我校指导课堂教学
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课前预习单 (学生预习情况核对答案,学生代表 讲评)
归纳总结:种群其它的数量特征的关系
探究一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 1. 样方法 • (1)样方法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
围内, 随机 选取若干样方,计算每个样方 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 种群密度, 以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值作为种 群密度的估算值
• 【例2】对某地段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 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 鼠,有标志鼠15只。求种群数量N=?
39/N=15/34
N=88
分组讨论
思考1: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如果标记物过于 醒目,种群密度会偏大还是偏小偏?大
思考2::标志不能过脱落,如果标记物脱落, 种群密度会偏大还是偏小? 偏大
(4/1﹢6/1﹢8/1﹢8/1﹢9/1)/5=7株/m2
分组讨论
• 思考1:样方数量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的数量不宜太少,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 思考2:样方多大为宜?如双子叶草本植物、 灌木、乔木分别以多大的样方为宜? 双子叶草本植物:1 m2的样方为宜 灌木:以16 m2的样方为宜 乔木:以100 m2的样方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