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阅读课本P60方框内的内容
1、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
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
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
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样方法
狭 长 地 带
等距取样法
样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该样方内的蒲公英数量为多少?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组成 幼年个体很多, 各年龄期的个体 老年个体很多,
特点
老年个体很少 数目比例适中 幼年个体很少
出生率与 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发展趋势
种群密度会 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在一段 时间内保持稳定
种群密度会 越来越小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 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预测方向
影响变动 性别比例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 状态或布局。 (2)类型:
年龄组成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 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不一定,种群数量不只受年龄组成的影响,还受迁入率 和迁出率、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练一练
【例3】图甲、图乙为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不 考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例1】以下描述的是种群吗?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一片草地上全部的蒲公英。
➢3.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鲫鱼。
比较以下两个种群,你能试着说说它们的数量特征吗?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
1、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1)N总=(39×34)/15=88只
(2)种群密度=88/1=88只/公顷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
种群
迁出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 成年 老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B
C
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 ⑴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⑵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⑶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为什么?
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知识延伸
除了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 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 调查它们的密度。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种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
阅读课本P62方框内的内容
2、
1、取样标记 2、放回后充分混合 3、再取样 4、计数
例:①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②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
(2)公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知识回顾
种群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的总和。
种群概念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①“同种”:指同一物种 ,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 式。 ②“全部”:指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等。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
可得:N= n(重捕个体数) ×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练一练:课本P62 学科交叉 与数学的联系
【例2】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 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 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 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 位为只/公顷)


个体数 个体数
年龄
A.衰退型和增长型
C.增长型和衰退型
年龄
B.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例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 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2)性别比例
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