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第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理解: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二)教学过程【复习】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代表基本主张实践效果特点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末付诸实践旨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良的办法,使中国免受列强侵略,从而摆脱危机。

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末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其破产;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王韬冯桂芬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实行君主立宪。

末付诸实践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挽救民族危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思想启蒙;最后失败。

【导入】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

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

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历史背景【探究】引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第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社会基础: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孙中山(一),名文,字逸仙。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孙中山在青少年时代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上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

但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

年春,孙中山北上天津,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弃去和平改革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这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位华侨人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小团体一一兴中会。

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

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

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

、三民主义的提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人物:年月日;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的提出年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容【教学手段】因为本内容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用列表的方法,将本内容尽量简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种革命中的表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同盟会纲领的表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具体含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前提核心补充与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并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探究】阅读教材第页的学思之窗,思考:孙中山为什么主张“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满清专制统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束满清专制统治。

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这是由民族资 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圭寸建的民主革 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教学手段】本内容学生在必修中已经学习过,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内容。

、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爆发:年月日,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年月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临时约法》颁布:年春颁布,其主要内容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的失败。

【总结过渡】三民主义的实践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妥协性所至;三民主义本身的局限性; 不敢发动群众。

教训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将旧三民主义进行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和新的力量)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背景【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速读本栏目内容,让学生归纳概括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历史材料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师总结: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改组国民党;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广州)。

、主要内容【教学手段】展示“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表格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反帝到反帝;反满到民族平等;(联俄、联共)民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时间 地点 目标 辛亥革命湖北 总体上失败了(两个没有)。

二次革命 江西 护国运动 云南 护法运动广东依靠力量 结果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 会党、新军虽然取得部分成果,但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军阀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反对段祺瑞 军阀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主张;(联共)民生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问题探究】)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

、意义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小结:孙中山一生的两次转变世纪末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世纪年代,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大的转变。

【习题精练】、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民权主义”之所以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主要是因为:①否定清王朝存在合法性②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③保障了汉族君主政体的重建④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①②①③②③②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它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④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①②①②③①②④①②③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民族压迫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满洲民族、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它们:斗争目标不同斗争方式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教学反思】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新想法常常瞬息即逝,必须集中精力,牢记在心,及时捕获。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深吸一口气,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说:“在这美妙的一天,我又要获得多少知识啊!”不要为这个世界而惊叹,要让这个世界为你而惊叹!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也一定是勤奋。

学习犹如农民耕作,汗水滋润了种子,汗水浇灌了幼苗,没有人瞬间奉送给你一个丰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