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晚年时期—壮志未酬
同 志 仍 须 努 力
革 命 尚 未 成 功
巨 星 殒 落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 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 “和平”、“奋斗”、 “救中国”。图为孙中山的遗容。背景为南京中山陵。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一)、背景
政治: 经济: 阶级:
思想:
个人:
用革命手段推翻 清朝封建统治
前提 心
权
民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 创立民国 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
平均地权
生
补充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 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 发展
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一)、背景 (二)、提出 (三)、内容 (四)、评价
“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 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 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 家”。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 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 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年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进步 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①反映了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采取暴力革命的道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矛盾(革命人民和清政府的矛盾)。 在近代中国不反帝,所有的方案只能是幻想, ②把满洲贵族和广大满洲人民区分开来,和当时民族复仇 主义划清界限。 其最后失败是必然的。 ③采取了暴力革命道路,从而和改良派划清了界限。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思想:深受美国林肯“民有、 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
1899年的孙中山
个人:孙中山学习西方政治理论, 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一)、背景
(二)、提出
※ 1905年8月:同盟会“十六字纲领” ※ 1905年10月:《民报· 发刊词》将这一 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革 命指导思想
奔走革命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兴中 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合众政府”的口号。1895年,孙中山策划 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泄密,起义还没有来得 及发动便宣告失败。被迫逃亡,此后,他在 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 国性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 前,孙中山先后领导了黄冈起义、镇南关起 义、广州新军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加 上第一次广州起义,共计十次武装起义,虽 然都失败了,但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为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揭开了序幕。
创建民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 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 应,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八 年的满清王朝终于在辛亥革 命的风暴中被推翻了。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 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成立,从而结束了统治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 和国。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 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材料三: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 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 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 了革命道路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
从“医人”到“医国”;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阶级:19C末,以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 派登上历史舞台
讨袁护法、新的征程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后, 逐步推行称帝的阴谋。孙中山丢掉 了对袁世凯的幻想,领导了讨伐袁 世凯的“二次革命”。1914年, 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中华革命党,决 心坚持讨袁的三次革命。1915年 底,袁世凯撕去“拥护”共和的伪 装,公然称帝。他的这一倒行逆施 立刻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在全国 人民的声讨下,袁世凯只做了八十 三天皇帝,就不得不撤消帝制,接 着在举国一片讨伐声中可耻地死去 袁世凯死后,中国仍然处在北 洋军阀的统治下,他们无视国会和 《约法》,长期混战,使全国人民 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孙中山为了维 护《约法》,保卫共和,进行了一 系列的“护法运动”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 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少年壮志
1866年月日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 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 1879 年,孙中山前往檀香山投奔哥哥孙 眉,在英美教会学校受到西方教育,认 识到满清政府统治下封建的中国与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初步启 发了他改良祖国的愿望。
1884年孙中山回国,入香港中央书院求 学,毕业后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 医学堂学医,不久转入香港西医书院, 1892年毕业。此后,孙中山一度在澳门、 广州行医。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遭到 惨败。这一年,孙中山北上书李鸿章, 提出改良政治、拯救中国的建议,李鸿 章对孙中山的上书置之不理,从此,孙 中山放弃了改良的幻想,走上了反清革 命的道路。
材料一:
康 奕 有 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 为 昕
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思考:从《时局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结果 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材料二: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 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1905同盟会成立
1905年11月, 在日本东京创 办的同盟会机 关报—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民报》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有什么关系?
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三)内容
三 民 民 族 民
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内容
地位
这是孙中山在1912 年元旦就职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时宣读的誓词。 “大总统誓词:倾覆满 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 民国,图谋民生幸福。 此国民之公意,又实遵 之。以忠于国,为众服 务,至专制政府既倒, 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 于世界,为列强公认。 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 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 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