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1课时数据的整理
知识点1数据的收集方法
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1)直接途径: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等;
(2)间接途径: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1.在体检中,医生对某一组学生体温测试示数如下:
37 ℃,37.1 ℃,37.2 ℃,36 ℃,37 ℃,37.3 ℃,37 ℃.这组数据是医生用什么方法收集得到的?( )
A.测量B.查阅文献资料
C.调查D.直接观察
知识点2数据的整理
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规律,发现有用的信息.常用的方法:将数据分类、排序.经过整理的数据可用统计表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2.某校七年级(1)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63,84,91,53,69,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
为了直观地了解全班同学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况,应对这组数据进行怎样的整理?根据这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可按50~59,60~69,70~79,80~89,90~99分组)
整理数据
教材例2变式题生活委员小李收集了七年级(1)班同学出生月份的分布情况:
1月份5人,2月份4人,3月份3人,4月份3人,
5月份2人,6月份3人,7月份2人,8月份3人,9月份7人,10月份8人,11月份7人,12月份7人.
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制作一个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反思] 请同学们收集、整理同班同学的到校方式,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发表你的观点,并与同伴交流.
一、选择题
1.小丽得到她所在的居民楼里的小朋友的年龄数据如下(单位:岁):3,6,4,9,7,8,4,6,7,2,1,5,1.
小丽获得这组数据的方法是( )
A.直接观察B.实验
C.调查D.测量
2.下面适合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是( )
A.班里同学的身高
B.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所获得金牌数
C.班里同学最喜爱的体育项目
D.本班同学每月的零花钱情况
3.2016·丽水某校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测试,七、八、九三个年级共有800名学生,各年级的合格人数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八年级的学生人数为262名
C.八年级的合格率高于全校的合格率
D.九年级的合格人数最少
二、填空题
4.某中学举办了一次演讲比赛,分段统计参赛同学的成绩,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数均为整数,满分100分):
那么优秀率为________.
5.2015·资阳某学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表.已知该校全体学生人数为1200,由此可以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1~2(不含1)小时的学生有________人.
6.某校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成绩如下:100~120分的有2人,80~99分的有8人,60~79分的有12人,40~59分的有4人,40分及以下的有2人.请为上述数据制作统计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数学竞赛该校共有________人参加;
(2)如果80分及以上能获奖,那么该校在这次数学竞赛中共有多少人获奖?获奖人数占该校总参赛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精确到0.1%)
7.为了了解班级中10名男生、10名女生的记忆能力,进行了如下实验:先让他们观看一段展示10种水果的视频(一遍),然后请这20名同学写出他们所看到的水果种类,结果如下(单位:种):
8,7(女),5,6,8(女),7,4,5,6(女),
9,10(女),9(女),7(女),4,7(女),
8(女),5,9(女),6,8(女).
(1)这组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2)学生的记忆能力与性别有关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实践操作题] 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应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怎样的整理?
详解详析
和作用节,内容包括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由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误认为记录、计算等都是数据收集的途径,教师要
设计好问题,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纠正错误认识,让学生学到一些简
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来更好地指导、服务于我们的生
活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
能
1.了解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现实意义;
2.掌握收集数据的具体方法和基本要求;
3.掌握整理数据的分类排序
过程
与方
法
1.通过阅读课内外材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分析、概括能力;
2.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体合作的意识
情
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通过教学实例,感受生活中数据无处不在;
2.初步感知数据的含义,体验生产、生活中数据的表现形式;
3.能根据数据信息对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
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及其实际意义
难点数据的分类排序
易错
点
由于整理数据的方法选择不当,导致分析数据的结论错误
【预习效果检测】
1.A
2.解:答案不唯一,如先将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组,统计每个分数段学生出现的人数,填入下表:
成绩
段(分)
50~5960~6970~7980~8990~99 划记正正正正正正
人数291014 5
5人;80~89分的学生人数最多等.
【重难互动探究】
例解:制表如下:
七年级(1)班同学出生月份情况人数统计表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根据统计表可发现七年级(1)班的同学中10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课堂总结反思】
[知识框架]
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实验
[反思] 略
【作业高效训练】
[课堂达标]
1.C 2.B 3.D
4.[答案] 20 20%
5.[答案] 240
6.解:制作统计表如下:
某校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成绩统计表
(1)28
(2)该校在这次数学竞赛中共有10人获奖,
获奖人数占该校总参赛人数的百分比为10
28×100%≈35.7%.
7.解:(1)这组数据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的.
(2)将数据按男、女分类,并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由此可得女生的记忆力优于男生. [数学活动]
解:需收集的数据是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可将这组数据按电视节目的类别分组,并按人数多少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