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槲皮素体系总结

槲皮素体系总结

合成的内容:DMF中槲皮素-Al紫外光谱图DMF中槲皮素-Al荧光光谱图乙醇中槲皮素-Al紫外光谱图乙醇中槲皮素-Al荧光光谱图合成的膜易碎,而且极不均匀。

DMSO 中槲皮素-Al紫外光谱图DMSO 中槲皮素-Al 荧光光谱图反应温度优化实验:反应时间优化实验:反应过程中交联剂的量的优化实验: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优化实验:吸附条件:吸附溶剂的种类:包括吸附溶剂中储备液溶剂的选择。

吸附的震荡速度:吸附溶剂的量:吸附的时间:选择性和干扰的实验:选择物质:1 引言槲皮素(3 , 3 , 4 , 5 , 7-五羟基黄酮,Quercetin),又名栎精,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金银花、槐米、三七、银杏等多种常用中药材和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之一。

槲皮黄素,溶于冰醋酸,碱性水溶液呈黄色,几乎不溶于水,乙醇溶液味很苦。

可作为药品,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并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

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RF-5301PC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HGC-12十二口氮吹仪(上海泉岛公司);NETZSCH TG-209热重分析仪(德国耐驰公司);NICOLET AVATAR 33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美国热电公司);Hitachi S-4300电子扫描显微镜(日本Hitachi公司);UV-31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pH计(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氮气(广钢集团广州气体厂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器(天津市奥拓塞恩斯公司);烘箱(天津市华北仪器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恒温水浴振荡槽(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聚丙烯膜(上海泽涛实业有限公司,孔径0.45 μm,厚度200 μm);分析纯甲基丙烯酸(MAA)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 购自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化学纯丙烯酰胺(AM)购自广东汕头西陇化工厂;4-乙烯基吡啶(4-Vpy,纯度≥99%)购自美国Sigma–Aldrich公司;工业用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购自广州市千湖贸易有限公司;分析纯N,N-二甲基甲酰胺(DMF)来自广州化学试剂公司;所有水溶液均以超纯水(Millipore纯化系统制)配制;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盐酸购自,分析纯氢氧化钠购于,乙酸钠水溶液的pH值以盐酸或氢氧化钠(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调节。

3.2.3 槲皮素配位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支撑底材聚丙烯膜(PP)以无水乙醇震荡清洗1h,氮气吹干后保存于干净样品袋中待用,聚丙烯膜在制备配位印迹传感器前新鲜处理。

准确称取169.3 mg Qu、133. 3 mg无水AlCl3和0.086 mL MAA于磨口平底瓶中,加入10.00 mL DMF,充分超声溶解后于室温下放置12 h;再加入1.89 mL EGDMA 和37.8 mg AIBN,充分摇匀,然后超声脱气 5 min,得到预聚溶液。

将预聚溶液置于干净培养皿中,放入一片4.5×2.0 cm2的玻璃纤维膜,浸泡60 min后取出;以两片盖玻片夹住吸附了聚合溶液的玻璃纤维膜,形成“三文治”结构,然后转移至70 mm×35 mm的平底称量瓶内;向称量瓶中通入氮气5 min,用磨口玻璃盖和密封带密封瓶口,放入烘箱中,在适当温度下热引发聚合10 h。

聚合完成后,将涂布有CIP的玻璃纤维膜从称量瓶中取出,小心揭掉盖玻片后以甲醇/乙酸(v/v=9:1)、无水乙醇洗脱模板分子、金属铝、未反应的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等。

在制备配位印迹膜状传感器(CIM-sensor)同时制备了用于对照的分子印迹膜状传感器(MIM-sensor)和非印迹膜状传感器(NIM-sensor),MIM-sensor除不加入金属铝、NIM-sensor除不加入模板分子和金属铝外,制备及处理方法与CIM-sensor相同。

2.4 槲皮素配位印迹传感器的表征采用扫描电镜研究槲皮素CIM-sensor的表面结构及形貌特征。

洗脱干净的CIM、MIM和NIM涂层聚合物材料分别与溴化钾混合均匀,在红外灯下干燥,压片后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和对比,观察3种涂层的化学结构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CIM、MIM和NIM涂层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

温度范围为30-800℃,升温速度为10℃/min,氮气气氛下测试。

采用水、四氢呋喃、甲醇、无水乙醇、乙腈、丙酮、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二甲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及10%(v/v)乙酸-甲醇溶液考察水杨酸CIM-、MIM-和NIM-sensor的耐溶剂性能。

在振荡频率为90 Hz 下使3种传感器浸在各种溶剂中8 h,观察是否出现开裂或脱落现象,评价3种传感器的耐溶剂性。

2.5 槲皮素配位印迹sensor-FL分析方法固体表面荧光检测条件如下:扫描范围300-700 nm;扫描速度very fast;灵敏度High;狭缝宽度3或5 nm;激发波长Ex=442 nm,发射波长Ex=484nm。

CIM-sensor识别流程如下:将一张CIM-sensor剪成1.50×2.00 cm2的小片(每张可剪成2小片),量取5.00 mL待测溶液加入40 mm ×25 mm的称量瓶中,使溶液浸没sensor;在机械振荡(频率100 Hz)下吸附识别40 min,取出后以无水乙醇清洗CIM-sensor表面两次;氮气吹干,然后将CIM-sensor固定在荧光仪的样品架上,与入射光源成45°角;另一边与sensor成45°的检测器接收CIM-sensor的固体表面荧光从而得到响应值。

CIM-sensor吸附槲皮素或其结构类似物的量通过相应的荧光响应值来计算。

3.2.6 槲皮素配位印迹sensor的识别性能研究3.2.6.1 荧光响应研究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0.10-50.0 mg/L (水杨酸浓度) TbCl3·6H2O:SA=1:3(摩尔比)的标准溶液(Tb(SA)3),用于CIM-sensor荧光响应的研究。

水杨酸CIM-sensor 吸附条件如下:吸附溶剂为无水乙醇,溶液体积3.0 mL,吸附时间10 min,振荡速度100 Hz,清洗溶剂为无水乙醇。

待测溶液中目标物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1=(I-b1)/a1(3-1)式(3-1)中,C1为分析物的质量浓度,I为CIM-sensor对分析物的荧光响应值,a1及b1为标准溶液中分析物浓度与CIM-sensor荧光响应值线性方程的斜率及截距。

3.2.6.2 性能稳定性将CIM-sensor放置(放在干燥器里,避光,氮气保护)一段时间,监测识别性能的变化。

检测时间区间为0-6个星期,每隔一个星期测定其吸附性能。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2.00 mg/L Tb(SA)3标准溶液,用于CIM-sensor稳定性的研究。

吸附条件如下:溶液体积3.0 mL,吸附时间10 min,振荡速度100 Hz,清洗溶剂为无水乙醇。

3.2.6.3 选择性识别能力研究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2.0 mg/L Tb(L)3标准溶液,L分别为水杨酸、苯甲酸、间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阿司匹林。

以MIM-和NIM-sensor为对照,研究CIM-sensor的识别选择性。

吸附条件如下:溶液体积3.0 mL,吸附时间10 min,振荡速度100 Hz,清洗溶剂无水乙醇。

选择性因子α定义为传感器对水杨酸的响应值除以对同样质量浓度的结构类似物的响应值:α=I SA/I analogue (3-2) 式(3-2)中,α为CIM-sensor识别模板分子水杨酸与其结构类似物时的选择性因子,I SA为CIM-sensor对某质量浓度水杨酸的荧光响应值,I analogue为CIM-sensor 对同样质量浓度的水杨酸结构类似物的荧光响应值。

3.2.6.4 吸附动力学研究以无水乙醇溶剂配制一定浓度的Tb(SA)3标准溶液,用于CIM-sensor吸附动力学研究。

吸附条件如下:溶液体积3.0 mL,振荡速度100 Hz,清洗溶剂为无水乙醇。

2.7 槲皮素配位印迹传感器的应用研究2.7.1 标准响应曲线建立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Tb(SA)3标准溶液,用水杨酸CIM-sensor进行识别,建立线性方程和测定线性范围。

吸附条件为:吸附溶剂为无水乙醇,溶液体积3.00 mL,吸附时间10 min,振荡速度100 Hz,清洗溶剂为无水乙醇。

2.7.2 样品制备人工合成加标药品和人体尿样实际样品,验证水杨酸配位印迹sensor-FL分析方法的选择性。

含水杨酸的药品均购自本地药店,人体尿液来自健康志愿者。

药品1——水杨酸苯酚贴膏(每g样品含水杨酸780 mg,苯酚40 mg,辅料为凡士林,石蜡,胭脂红)处理方法:称取水杨酸苯酚贴膏0.0300 g和TbCl3·6H2O 0.0211 g于50 mL无水乙醇中超声溶解;然后量取该样品溶液0.214 mL于50 mL 容量瓶中以无水乙醇定容得含Tb(SA)3 2.0 mg/L的溶液;加标浓度为0.78 g/g。

药品2——水杨酸苯甲酸松油搽剂(每mL样品含水杨酸44 mg,苯甲酸60 mg,松馏油0.3 mL)处理方法:量取水杨酸苯甲酸松油搽剂0.600 mL和TbCl3·6H2O 0.0238 g于100 mL容量瓶中以无水乙醇中定容;然后量取该样品溶液0.379 mL 于50 mL容量瓶中以无水乙醇定容得含Tb(SA)3 2.0 mg/L的溶液;加标浓度为44 mg/mL。

尿样处理方法:准确量取尿样10.00 mL于125 mL分液漏斗中,加入0.100 mL 1.0 mol/L HCl水溶液和一定量的水杨酸标准水溶液,充分混均,静置30 min。

加入60 mL二氯甲烷提取,静置30 min分层。

然后减压蒸干二氯甲烷提取液,加入10.00 mL TbCl3乙醇与水杨酸形成摩尔比为1:3的溶液。

尿液中水杨酸加标浓度为1.0和5.0 mg/L两个水平。

加标回收率R计算公式为:C2=(I-b2)/a2 (3-3)R=100%×Cs/(C2-C3)(3-4)式(3-3)中,C2为实际样品中分析物的质量浓度(mg/L),I为CIM-sensor分析实际样品的荧光响应值,a2及b2为配位印迹sensor-FL方法的分析物浓度与荧光响应值线性方程的斜率及截距。

式(3-4)中C S和C3分别为实际样品中分析物加标浓度(mg/L)和空白实际样品中分析物浓度(mg/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