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之浅析——从安徽歙县民居建筑风格到现代建筑的继承发展摘要:徽派建筑是古徽州人创造的灿烂的建筑文化的结晶,徽派是中国古建筑最有名的流派之一。
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徽派建筑尊重自然,重视和谐人居的精神,汇集山川灵气,融通俗文化精华,风格独树一帜,建筑结构严谨,雕镂技艺精湛,至今已经流传数百年。
安徽歙县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之一,为研究建筑的历史和古人的建筑设计风格、技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例,也为当今的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促进了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
关键词:徽派建筑;歙县;现代建筑;融合引言:歙县是古徽州所在地,北倚美丽的黄山,南临景色绮丽的千岛湖。
歙县在徽州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文化名城之一。
歙县是一座山庄式的古城,四周山水环绕,风景非常秀美。
歙县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现存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数量非常之多。
世间罕见的许国牌坊与棠褪碑坊群,气势恢宏古雅壮观。
歙县境内的明清古民居、祠堂等,数量繁多,历经时间的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构思之巧妙,三雕之精美,堪称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有名的安徽民俗的旅游胜地。
一、安徽歙县徽派建筑风格特点歙县地处黄山脚下,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唐代以来歙县文风昌盛,宋代以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
这里的徽派建筑构思非常奇巧,集徽三雕于一体,在古建筑中占重要一席之位。
这里的古代徽派建筑保存的较为完好。
在歙县从小桥流水,到粉墙黛瓦,从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到长满青苔的旧瓦,都像在诉说着歙县昨天的繁华。
古民居渗透着的点点滴滴,让人回味无穷。
歙县的古建筑多依山而建,古宅前水流通畅,场地宽平,视野开阔。
水口之处白石阑干、月牙桥等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再加上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和沿河两岸的红花绿树,宛如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美不胜收。
歙县的古徽派建筑十分丰富,棠樾牌坊群和许国牌坊,气势恢宏,壮观典雅。
歙县境内的明清古民居、宅院和祠堂,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古貌尚存。
1.1歙县的牌坊素来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到明清时所建造的石坊数量相当之多,总共建有250多座。
这些古牌坊中,成规模主要包括的有棠樾牌坊群和许国石坊。
歙县的牌坊不但具有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奇巧的构造,并且融合了石雕艺术、绘画手法、匾联文辞以及书法篆刻等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
每一座牌坊都有其独特的建造意义,体现出了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以及古代民风民俗。
①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棠西乡樾村,村中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民风古朴,美不胜收,是徽州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村。
在群山围绕的棠樾村头石道上,耸立着七座井然有序牌坊,雄伟高大,古朴典雅,构成了棠樾牌坊群。
棠械牌坊群,是以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各具不同时期的建筑特点,各有不同的建造意义,却又彰显了共同的徽派石雕的风格。
对于研究徽文化和古典的徽派建筑风格,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宝库。
②许国牌坊位于歙县城阳和门内,石坊跨街矗立。
因其四面八柱,又称“八脚牌楼”。
整个牌坊通体是由质地坚硬的青石组成,用料非常宏大厚实。
许国石坊从上到下,每一个方石柱,每一道梁,每一块匾,均有精美的雕刻装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
成双成对的珍禽,于雕梁之间翱翔,画壁之中飞龙走兽,雄距于石础之上狮子,神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显示出徽州砖雕、石刻传统工艺的技艺精湛。
1.2歙县古民居歙县现存的明清民居也是将徽派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坐落在歙县西溪南的古屋古舍,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正面是水平高墙,大门有水磨砖砌的门罩。
屋内石柱浑圆高大,楼上厅堂宽敞明亮,阁栅外露。
房屋主要是木架构,形式奇巧多样,花纹图案绚丽多彩。
梁架之上的叉手、霸拳、雀替以及斜撑等构件,巧妙的相互迂回连接使得技术工艺与艺术相互渗透,达到珠联璧合的境界。
这些梁架漆以桐油,又显得清淡柔和古朴典雅。
狭长的天井满足室内的采光需求,中央有石板砌成的水池。
墙顶的蝴蝶瓦构成参差错落的外观,景色美如画卷。
1.3徽商大宅院徽商大宅院地处歙县练江之西,和练江东的徽州古城遥遥相对,故又被称作“西园”。
徽商大宅院十分重现肥梁瘦柱,简约舒展。
徽山大宅院建筑内涵十分丰富,雕刻装饰细腻。
在黄山旅游格局中,徽商大宅院无法取代,在歙县打造旅游强县的历史进程当中,会做出巨大贡献。
歙县作为一个古老村落,也是一个新的旅游胜地,怎样进一步的彰显出其徽派建筑特色,更好的去适应现代旅游业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读懂歙县,了解它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只有了解了它才能更好的去建设改造。
二、歙县徽派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的矛盾现代建筑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都发生了变化,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和以前相比也出现了巨大的不同。
使得现代建筑与歙县式的徽派建筑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只有将这些矛盾化解才能打造出“新时代的徽派建筑”。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装饰简单,用简单几何形体作为构图元素,看重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造型多简洁,反对多余繁琐的装饰。
构成工艺讲求合理,重视材料的性能,看重材料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对建筑施工的速度和效率要求高。
歙县徽派建筑装饰虽精致细腻,但建筑构造工艺极为繁琐,再加上繁琐的装饰会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的施工周期也很久,一栋建筑建成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徽派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矛盾,表明徽派古建筑的建造理念与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不相符合。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不能照搬歙县古建筑的风格,应该对歙县建筑的空间特征与形态提炼变化,表现出现代徽派的精神意蕴,是我们当前将要面对的问题。
三、现代建筑与徽派建筑元素的融合歙县徽州建筑风格受它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观念的影响,彰显了较为鲜明的区域特色。
歙县建筑的诸多元素在功能和结构上因地域性的原因不适合生搬硬套,但是它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是要现代建筑传承的。
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的哲学思想和当前的生态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其建筑的理念是我们可以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
另外,徽派建筑设计的细腻,不但适宜居住,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因此实用精美徽派建筑的风格应借鉴到现代的建筑当中,可以弥补现代建筑粗糙的不足。
3.1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色调的体现歙县古民居的色调非常古朴,白墙黑瓦是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表达,只要一听到这个词人们便知道是指徽派建筑。
白墙作为徽派建筑的代表元素,古徽州人特有的审美,设计出灰白的色彩基调,而这种单一色彩的构成,却体现出更多层次的美学内涵。
黑瓦指的是徽州建筑屋面铺盖的小青瓦,徽派建筑屋顶都是青一色的青瓦屋面,绝没有杂色或者用其他屋面材料。
这样做主要是使屋顶的木结构不会外露,也能防止飞火从屋顶入侵。
如图3-1现代建筑中的白墙黑瓦,继承了歙县古民居以白墙灰瓦为主的色调。
其建筑的色调也主要以白、灰色为主。
白墙配以灰砖及少数灰瓦装饰,结合现代的建筑元素的使用,强调黑白灰的组合配比,色彩力求淡雅,既能体现出传统徽派建筑的色彩,又具有现代建筑的鲜明的个性。
图3-1 现代建筑中的粉墙黛瓦3.2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马头墙的体现歙县古民居最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马头墙,也是现代建筑当中常常借鉴使用的元素。
马头墙指的是民居中高出两侧山墙屋面的墙垣,马头墙的最初设计是为了防止火势蔓延。
在现代建筑当中马头墙的使用,自然没有被忽略,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做了极大的简化,而且取消了瓦脊,墙头只镶灰边的略作直线转折,部分建筑中甚至只用一条灰边来替代。
结构简单却又富含古徽派建筑的韵味。
图3-2 现代建筑中的马头墙3.3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式门窗的体现大门作为歙县民宅中最耀眼的精华部位,不仅其外在的美观气派,再加上木雕石雕等也都容入其中。
现代建筑设计中取消了装饰的石雕,线条上也做了大量的简化,将大部分起翘和曲线都简化为直线,却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总体模样,让人一眼就知道是继承了传统徽派建筑的影响。
图3-3 现代建筑中门头的设计如果门大体现的是气派,窗小则表达的是谨慎小心。
歙县古民居的采光一般靠天井,所以极少对外留窗,即便开窗也只是开极小的小窗,这也是最有徽派特点的的元素之一。
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部分现代建筑中也开了类似的小窗,并且把小窗上部的窗檐,抽象为灰色的一条突起。
图3-4 现代建筑中小窗的设计3.4现代建筑中徽派雕刻艺术的体现歙县的三雕也是巧夺天宫,不论是牌坊上的石雕砖雕或是古民居中的木雕,都表现出传统徽派建筑中雕刻艺术的精湛,其艺术特色与美学内涵是值得发扬的,现代室内的设计当中,有把木雕单单作为装饰品,有作为整体设计里的一部分的。
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雕刻往往是作为室内环境里的装饰,增强了室内空间的个性化和艺术氛围。
但是古代雕刻往往十分繁琐,现代建筑中一般会去除繁琐的装饰,只强调细部的处理。
如图3-5所示的窗棂雕刻的对比,徽派建筑窗棂的繁复精美。
在现代建筑当中的应用,往往会简化几种图案,也兼具使用和装饰的效果。
图3-5 现代建筑中雕刻技艺的简化四、传统徽派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歙县的古建筑不但充实了徽派建筑的内容给徽派建筑增亮添彩,也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徽派建筑实例,是我国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拥有着自己的特色,与其他的传统建筑文化相得益彰,也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弘扬民族建筑文化,它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在新的建筑时代,我们要传承发扬徽派建筑的风格,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当代建筑设计实践要不但要充分尊重建筑所在地的人文环境,还要把传统的徽派建筑元素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源泉和设计的灵感,勇于创新,才是继承发扬传统徽派建筑的出路。
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特别是文化旅游城市,保持自身靓丽的底色非常重要,同时,又要有所创新,所以,恰当地汲取徽派建筑之外的优秀的异质文化,促使城市建设和发展,营造出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功能的人居环境,是非常迫切的。
五、结论历史悠久的徽派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与丰富多彩的设计思想,不仅为我们后人建造了一个精彩的物质世界,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精神文化世界。
村中参天古树,墙上的青藤,等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唯有深刻理解这些徽州文化,弄清装饰图案蕴含的寓意,人们才会创造出更美的建筑艺术。
参考文献:[1]梁琍.新徽派建筑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7)[2]徐强,张飞雁.解读徽派建筑的理水艺术[J].艺术空间.2010(6)[3]韩璐.浅谈徽派建筑装饰风格[J].教育与人才.2010.6[4]李莉.浅谈宏村-徽派风景装饰设计[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