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全面开发孩子的大脑,对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有推动作用。
小学阶段的数学,基本上是与数字打交道的,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尊重客观的教育事实,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课堂效率【正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任务是一个让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具体的生活上事件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数学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得到锻炼,提升个人解决数学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这里提到的“动作”就是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动手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大量的感性知识,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字转为具体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本人在具体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要能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在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句话,得到很多人的赞同。
要想让学生自觉、快速地接受新的知识,就得想办法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能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环节,避免课堂的枯燥乏味。
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发现、总结,由此而得到的新知识远远胜于教师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低年级的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形式,不能讲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这样就大大制约了数学的解题能力。
其实这一现象是于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分不开的,由于受到年龄、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小学低年级学生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某一事物上。
再这种情况下只有教师设置他们愿意接受的教学环节,才能保证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接受课堂的新知识。
比如在教学厘米、毫米的知识时,可以先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厘米有多长吗?我们身体哪些部位是一厘米长呢?让我们试试量一下自己的身体部位吧。
”这就像课本上的知识转为动手操作能力,因为是自己测量自己身体部位的长度,学生只要有直尺就可以操作,他们自然是非常愿意结束的。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身体哪些部位,如手掌、手臂、手指关节等,最后得出自己中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通过这样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的环节,既能提前发现在学生测量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1厘米的长度。
二、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措施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要对学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能够正确把握全体学生的学情,了解小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是保证实施动手能力的培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1.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实践小学数学课本中有不少的知识点是概念性的,学生要完全了解其中意思,就必须能明白概念的具体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在这句话中给我们可以知道,苏认为儿童的动手能力是他们智慧的表现。
在课堂上多创设让儿童动手的教学环节,大胆去尝试、思索、探寻、创新,使学生有被动变为主动。
如在教学图形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在教室中找找都有哪些形状,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纸片剪出不同得图形,再拼接。
学生在反复的操作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已达到巩固的目的。
由此可见,操作活动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动手中不自觉地掌握了新知识。
使学生领会知识的更新与衔接,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2.将具体的班级活动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各学校与班级都开展了多样的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学校或班级活动的契机,将具体的活动转化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既能很好地完成活动,又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的数学动手能力得到培养。
不要包办班级所有的活动,适时的放手让学生操作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给每个班级拨发了一定购书经费,用于添置学生课外读物以填补班级的读书角。
而此时各大书店都有一定的折扣优惠,我抓住这个活动的契机,首先让学生调查各个书店不同书目的打折比例,然后按照学生自行上报的购书目录进行计算比较,得出最优惠的书店。
在这个活动中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大家通过讨论、计算、比较最终确定在哪家书店购买,远远比教师指定在哪家购买更有意义。
每学期中,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他们在实际动手操作中自然会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完成数学实验就目前而言,各校的教学用具也是比较齐全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因为有了幻灯片的存在,很多老师不愿意用教具展示,而是直接以PPT的形式展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自然有其优点,但是教具的展示能够让学生亲手操作,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影响。
在教学圆锥与圆柱体积的时候,我是将圆锥与圆锥的教具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具体操作的。
教学片断如下:师:大家看看我手上拿的两个分别是什么模型?生:圆锥体与圆柱体。
师:对!大家知道谁的容积大吗?生:圆柱的容积大。
师:说的很好!大家知道圆柱与圆锥的容积大多少的吗?生:大两倍。
生:大三倍。
生:大1.5倍师:哈哈,看来同学们的答案不一样呀。
现在我请三位同学上来,看看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准确地测量去它们两者的大小关系。
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对话,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
学生经过思考后相处用两个容器装水比较的方法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相信由此而得出的两者关系,远远比教师单纯地抛出答案更有意义,给学生留下的记忆也会是长久的。
4.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生思维属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又能让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对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了,自然就会调动他们的眼、耳、脑、口、手等多个感官,这些感官协同作战,会让他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再经过老师的启发与学生间的讨论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和解决思路,从而获得新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把摆、拼、剪、制作、测量、画等活动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学得自然、轻松、愉快、高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后,让学生用纸剪一剪,再以这些图形做材料拼成自己想象的图案,在班中展示。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愿意自己动手去做,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审美价值和创造力,促进了动手能力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就是,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所学知识应当紧密结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动手操作,可以对知识起到巩固作用,也能在动手中发现个人对知识掌握中存在的不足。
学生在课堂的动搜狐操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就不需要在课下进行大量的作业训练了,这也符合当前倡导的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的政策。
教学“克”的认识时,可以利用天平,让学生动手称一称:一本数学书重多少克;一块橡皮、一把小刀各重多少克,再让学生根据数据口编应用题进行解答。
这既是对当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再如在教完《米和厘米的认识》后,还可安排一个测量活动:要求每人量出自己的身高、胸围、臂长等。
这是需要两人相互协作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加强了对个人身高情况的了解。
三、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任何活动都有自身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如果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单纯的填压式教学,新课的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出现听课疲劳。
在疲劳的状态下如何有好的听课效率呢?课堂上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能保证学生课堂上不会产生因单纯听讲产生的疲劳,这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相当于让学生每节课都接触到具体问题,他们在长期的训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遇到没有做过的题目时,也能通过个人独立思考,找打解决问题的办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先交给学生知识、概念等,然后再找相关的题目练习,而一旦遇到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学生就有可能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在课堂上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避免这种显现出现的最有效的方法。
3.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数学教学的回归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无论学习什么样的数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服务的。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就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也避免了将数学复杂化,让数学回归生活的本质。
今年国家取消了奥数等竞赛,也应该是出于教学回归本真的意愿,只有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才是最有用的知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所取得的教学效率应该是远胜于单纯的教师讲解。
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一切教学契机,认真挖掘,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有利于孩子们提升数学能力的教学环节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参考文献:[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 蔡正莹. 考试周刊 2017年97期[2]浅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彭花嘉. 新课程(上) 2017年11期[3]分析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黄艺花. 人生十六七 2018年02期[4]浅析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J]. 佘长平.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