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随州市的资源与环境论文

随州市的资源与环境论文

随州市的资源摘要:随州的一些资源包括土地,气候,水,森林,草场,矿产,能源,旅游资源等的分布的整体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在文中做了一一描述,最后着重介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笔者的建议。

关键词:随州,资源,矿产,旅游(一)土地资源随州市土地总面积961493.9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17%,人均土地0.38公顷。

其中农用地789206.81公顷、建设用地68181.48公顷、未利用地104105.65公顷,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2.09%、7.09%和10.82%。

山地面积4285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094平方公里、平畈530平方公里、河滩面积80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61.3%、30%、7.6%、和1.1%。

随州市整体地势呈北部和西南部高,中部、东南部低,土地利用受此影响,区域差异明显。

耕地219829.46公顷(人均耕地1.31亩),约占土地总面积22.86%,主要分布在随州中部和东南部岗地平畈区。

园地12290.32公顷,约占土地面积1.28%,主要分布在曾都区南部的洪山,北部的草店,中部的何店、厉山、尚市、高城及广水的蔡河、郝店等乡镇的丘岗区,与耕地和林地交错分布。

林地465294.44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8.39%,主要分布在随州市北部和西南部低山丘陵区。

其它农用地91792.59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55%,广泛分布在全市农业用地区内。

东北和西北及西南部以山地为主,林园地优势较大,耕地质量较差,农作物以旱作物为主。

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分布零散;中部及东南部沿河地势平坦,以水田为主,耕作条件较好,是主要的水稻产区。

建设用地沿河及主要交通干道分布,城镇工矿用地相对集中,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大;其它大部分以丘陵岗地为主,水田、旱地各半,交叉分布,城乡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向城镇集中分布。

(二)气候资源随州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过渡过渡型气候特征,气候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

据统计,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865-1070毫米,降雨量多集中在5至8月,年蒸发量1450-1520毫米。

全市年平均光辐射量109.6卡/CM2,全年日照时数为2059-2083小时,日照率47-48%,夏季多,冬季少。

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220-240天。

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3℃-16℃之间,极端最低温度-163℃,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2.3℃,最热月份(7月)平均温度28℃。

年平均相对湿度0.6-0.8.全市年平均风速3米/秒,4月最大(3.4米/秒),10月最小(2.6米/秒),历年极大风速22米/秒,风向东北。

全市全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频率12%,最少风向为西南风,频率1%。

温暖的气候条件,良好的地貌特点,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大洪山一带,保留着很多珍贵的植物种类,其中主要包括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繁茂的枝和充足的果根,使随州的动物资源也相应丰富,从腔肠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到哺乳类,应有尽有,而且至今还保留有一些珍贵的物种如大鲵、金鱼等。

可以说,自古以来,随州大地一直是动植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地。

但同时,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发生频繁,尤其以干旱居多,随州也是‚坨子雨‛频发地带。

(三)水资源辖区主要河流有涢水、氵厥水、氵差水、均水、漂水、广水河及应山河七大河流,境内流长330.5公里,流域面积6670.8平方公里。

州水库众多,水系发达。

全市有大小河流476条,均属山溪性河流。

境内为闭合流域,无客水过境,水资源自产自用,主要用于发电,灌溉,工业,生活,生态用水等。

全市平均降雨量1004.2毫米,年降水总量70.2亿立方米。

目前已建成水库691座,其中大型水库8座,中型水库21座。

小(一)型80座、小(二)型水库582座,中小型水电站36座,装机1.9万千瓦,提水泵站610处,装机3.12万千瓦。

各类水利工程总蓄水能力26.51亿立方米,有效蓄水17.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81.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6%以上。

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1310亿立方米,正常年可利用量2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1.9亿立方米,生活用水1.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6亿立方米,生态用水5亿立方米。

(四)森林资源随州森林,在地理划分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含常绿阔叶的落叶林亚带。

在湖北省划分的8个较小的带区中,属鄂北落叶阔叶马尾松、栎林区。

组成随州森林的乡土树种有60余科、120余属、200余种,松、栎为优势树种,约占全部树种总数的90%以上。

主要林种为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3类。

随州古时土布、木炭、蜜枣三大名产就有两个品种来自森林资源的薪炭林和经济林。

随州树林较多,因而林副产品也较多,在经营项目中有松脂、红根、花果、栓皮、橡碗、荆条、檀木棒、木柴、木炭、木耳、香菇等。

除松脂、红根、花果外,其余已成为随州的传统产品。

还有森林内的野生名贵药材,如大洪山中的七叶一枝花、金钗、贝母、天麻等。

另外,山林中还有许多珍稀动物,大洪山尤以金龟(又称断板龟)、大鲵(娃娃鱼)最为著名。

另外,绿色资源还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是风景区的生命和灵魂。

(五)草场资源随州市草地资源十分丰富,共有597万亩可利用草场。

经过多年发展,该市养羊80只以上农户已达5100余户,并先后建成府河波尔山羊、万福南江黄羊等全国重要特色商品羊繁殖基地。

(六)矿产资源随州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发现52种矿产,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等。

1、金属矿产随州市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银、铁、铝、重稀土等,其次为钒、钼、锌,铅,还有少量的锰、钛、铍、铂、汞硒。

金矿查明资源储量7336千克,主要分布在曾都区东北部的小林淮河镇,北部万和镇的黑龙潭、枣园、汪家湾,封江乡的卸甲沟,西北部的吴山镇和新城镇等地,常有银、铜、钼等以共生或伴生矿产的形式与之共同产出。

铁矿主要分布在曾都区东北部的淮河镇,西南部的双河镇,矿石的主要成分为磁铁矿、赤铁矿。

截止2007年底,开发利用的铁矿矿产地3处。

铝土矿探明储量1623千吨,主要分布在曾都区西南部双河镇的张家泉,目前尚未开采利用。

钒铁矿主要分布在曾都区三里岗镇的冬青庙和青山寨,铜矿零星的分布于北部的万和镇,吴山镇,小林镇,规模较小,主要为矿点或矿化点,且常与铁,钼,金等以共生的伴生产矿的形式产出。

重稀土矿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矿区,累计探明储量30541千吨,分布在广水市广水办事处,目前尚未开采利用。

2.非金属矿产随州市的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冶金辅助原矿产冶金用白云岩和萤石;化工原料矿产重晶石、磷矿、石墨矿、硫铁矿、含钾岩石等;建材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大理石、花岗石、辉绿岩、石灰石、瓷石、长石和粘土等,还有少量石棉、硅石、蛭石、墨玉和天河石等。

白云岩矿主要分布在广水市余店镇刘家冲和曾都区南部襄广断裂以南的扬子地台区的灯影组,矿石质量优良,目前尚未开采利用。

重晶石矿累计探明储量10778千吨,保有储量3062千吨,主要分布在曾都区南部的柳林镇、何店镇和洛阳镇等地。

柳林重晶石矿产于寒武系大堰角组底部。

开采矿山储量消耗较大,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如柳林重晶石矿金桥岭矿段,剩余可以开采的矿石量仅有20万吨,其中5万吨由于矿井被淹,也已无法开采。

钾长石矿截止2003年底内蕴经济资源量2783.9万吨,主要分布在曾都区西北部吴山镇、唐县镇和厉山镇等地。

唐镇-华宝-吴山-汪家湾新集-温家湾-三合店地区的钾长石矿,分布广,埋藏浅,量大质优。

由于吴山镇三合店岩体的边缘相分布面积较大,故矿区潜在的钾长石矿资源量将有近亿吨。

截止目前,我市长石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大理石矿主要分布在曾都区北部唐镇的华宝、淮河镇的红石及南部洛阳镇。

已开发的均为小型以下规模。

花岗岩矿在境内分布广泛,主要出露在曾都区北部的万和镇、草店镇、淮河镇,以及广水市武胜关镇、吴店镇、陈巷镇、太平乡等地,岩石类型为似斑状钾长花岗石、辉长辉绿岩、片麻花岗岩,是良好的建筑装饰材料。

目前已开发利用矿区主要有:吴山—万和花岗岩矿区、草店花岗岩矿区。

石灰岩广泛地分布在曾都区南部地区,量大质优,出露地表,最适合露天大量开采。

区内有石灰岩大型、小型矿床各一处。

我市的辉绿岩资源较为丰富,在广水、曾都区西南部大面积分布。

目前利用率普遍不高,主要用来做建筑石料。

河砂在市内也有分布,资源丰富,量大质优,估算储量达4.2亿吨以上。

磷矿主要分布在曾都区长岗镇和广水市广水办事处冷棚。

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储量687.3万吨,保有资源量546.7万吨。

已开发利用大洪山西北坡矿区张三坡矿段、田家湾矿区。

该矿产属国家保护性限量开采品种。

(八)能源资源随州市尚未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矿产,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能源全部依赖外供。

(九)旅游资源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里,他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兴贸易,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震惊世界,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誉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随州曾是隋文帝杨坚封地,随州因隋朝而命名;随州山川秀丽,大洪山、桐柏山、中华山、徐家河、封江等风景名胜旅游区享誉省内外。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的不朽诗篇赞美随州。

被誉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大洪山,集各类风景名胜之精华,峰峻、山秀、林幽、洞奇、泉醇、湖美,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封江、徐家河水库岸柳依依,百岛竞秀、渔舟游弋,有‚水上公园‛之胜名;平靖、黄土、武胜三大古关雄踞险地,突兀而立,气势非凡。

处处佳境引人入胜。

随州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诞生地,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诞辰日,有大量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祭祖、祭祀、瞻仰、游览和聚集交往的圣地。

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厉山镇烈山石室,已荣为国家AA级旅游区的炎帝神农故里烈山风景名胜区现已建成,神农洞、万法寺,神农亭、功德殿等26个景点。

随州的旅游开发现状:两年前,随州市委、市政府依据市情,提出并实施‚举炎帝神农旗,打编钟古乐牌,擦亮两张‘文化名片’‛,随州以形成重要旅游集散地为目标,将炎帝、编钟两大文化资源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白云湖两岸旅游项目、神农公园等一系列工程,全面推进。

尽管如此,从随州市中心到大洪山的交通很不发达的现状依然未得到改善,一天到达那里的公汽次数寥寥可数,在同学及老师都向我询问随州的有关情况时,我将与这些旅游资源有关的人与物如炎帝神农,曾侯乙编钟,大洪山,华人寻根节等告诉他们后,几乎所有人都说不知道这些,就更别提知道我的家乡随州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