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现状篇 1、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2、我国汽车营销的现状与展望 3、中国汽车营销渠道研究 4、汽车营销模式变革与重构 5、我国汽车营销现状及创新分析 二、思考篇 1、汽车营销模式发展分析 2、我国汽车市场营销模式探讨 3、关于对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若干思考 4、关于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发展的探讨 5、入世后中国汽车营销新体系 6、从欧美汽车营销看我国 4S 营销模式 7、电子营销渠道在汽车营销的应用 8、跨国公司在华汽车营销模式研究 9、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 三、发展篇 1、国内汽车营销渠道模式发展趋势 2、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与创新方向 3、新形势下汽车营销的创新思路 4、中国汽车营销渠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 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 模,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 95% ,载货汽车品种和产量能基本满足国 内市场需求,轿车市场的供需矛盾也得到了缓解。经过多年的发展,我 国汽车营销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营销模式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这符合当前汽车市场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汽车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 ,适 应市场差异化、消费个性化的要求。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SWOT 战略矩阵分析简表
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的 现状与发展
刘 娜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张士卿 山东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汽车营销的形成过程, 并运用营销 学原理, 结合实际情况, 对中国营销模式的现状从营销理念、 营 销组织和营销手段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并对中国汽车营销模式 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汽车营销的形成 从1956年开始算起, 我国的汽车营销行业走过正好50年。 在 1978年以前, 我国的汽车流通实行的是严格的计划分配制度, 不 能称为营销。1978 年至 1990 年以前,计划经济仍然在汽车流通 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但也出现了一些市场调节因素, 汽车厂家开 始自己建立全国性的营销体系, 那时候汽车仍然属于短缺商品, 企业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生产上, 销售居于次要位置。 我国汽车 营销, 严格地说是在九十年代初期的物资流通体制改革之后发展 起来的。而进入 21 世纪之后,特别是在中国加入 WTO 之后,汽 车营销格局才加快形成。 在整个九十年代,公务、商务购车是汽车消费主体, 整个汽 车行业存在生产过剩的现象, 销售部门在汽车厂家中的地位日益 重要。但那时整个市场规模不大,整体营销水平较低。 2000 年, 我国汽车销售总量突破 200 万辆, 成为是汽车营销 的一个分水岭。 一方面, 市场规模每年以增长 100 万辆的速度迅 速扩大, 私人购车逐渐成为主流, 另一方面, 各种资本纷纷进入 汽车行业, 新车型频频推出, 车市价格战连绵不断, 大部分汽车 厂家也开始尝试各种营销手段, 打造一批强势汽车品牌, 这标志 着中国汽车业真正进入营销时代。 二、汽车营销模式 汽车营销模式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营销理念、 营销组织 和营销手段。 上述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影响、 相辅相成的。 作为 一种“模式” ,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以简单的市场组织形 式的更新或销售方式的改变而代替营销模式全部。 其中营销理念 是战略层, 营销组织是战术层, 营销手段是具体操作层。 所谓营 销理念,就是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在处理企业,顾客和 社会三者利益方面所持的态度, 思想和观念。 这里所说的营销组 织并不是狭义所指的单个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组织, 而是在汽车 产业的整个价值链起着与企业内部营销组织类似作用的, 影响更 广泛的组织关系, 即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存在的组织关系, 也可以理解为销售渠道的模式。 营销手段是指营销过程中所采用 的方法手段, 也包括广告促销等活动。 营销组织和营销手段往往 决定于营销理念, 营销理念起指导作用, 是战略层次, 因此判定
营 销 策 略
情况,本身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并购对象常常美化其信息, 以获得更高的估值, 这就增加了估值的难度。 另外, 协同价值的 不确定性。 并购所带来的协同价值取决于市场发展趋势、 客户对 并购的认可度、新运作模式的可行性等多个方面。 (3)东道国的 民族意识和政府干预。 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 戒备心理越来越强, 不断散布 “中国威胁论” , 处处设置政治、 经 济、 技术方面的限制。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除了要面临竞争对 手的竞争压力, 还要面对并购对象所在国政府、 议会、 法律所设 置的种种非经济性障碍, 以及民众的抵制情绪。 (4)竞争对手的威 胁。 跨国并购发生在国际舞台上, 与中国企业同场竞技的多是些 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 它们大都拥有着雄厚的资本、 丰富的并购经验、 充沛的人力资源、 以及极强的资本运作方式和 整合能力。 并且在并购过程中, 有优秀的融资机构、 咨询机构的 协助。 (5)外交资源未充分利用,政府引导不够。对于企业的跨 国并购政府有必要在战略上给予指导, 在外交上给予策应。 如果 政府不能提供一个好的外交环境,就很可能影响企业收购的效 率。 政府应该利用外交手段, 建立一种协助机制, 为中国企业走 出国门提供一个较为安全和较为公平的商业环境。 三、基于 SWOT 分析的战略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战略的选择应是企业的内在条件(S & W)与外部环境(O & T)相互匹配而形成跨国并购 SWOT 战略 矩阵:SO 战略、WO 战略、ST 战略、和 WT 战略,并提出相应的 对策要点(见下表) 。
总之,跨国并 购现象是企业并购 现象与跨国投资现 象在更高层次上的 结合,是跨国公司 在世界范围内实现 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的重要方式。并购 是中国企业实现国 际化经营的必由之 路,是中国企业实 现追赶、超越战略 不得不依靠的有效

工具。 同时, 跨国并购充满着无法回避的风险和困难, 需要企业、 政府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模式, 坚定的实施 “走出去” 的发展 战略,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曹永刚:并购策略[M].大连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2]高 琰:跨国并购 : “蚂蚁搬家” 与 “蛇吞象” [J].国际融资, 2005(6) [3]聂名华:跨国并购发展的现实动因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 2005(4) [4]朱金生 柳 云: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思考[J].科技创 业月刊,2005(4) [5]林忠礼 傅仰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动因与发展趋 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