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源行业报告生物质能源行业,属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范畴,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
一、行业概况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植,新能源产业在工业领域的渗透力逐步增强,积极推进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在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液体燃料等重点领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按照原材料类别,生物质能源可分为生物质工业及发电燃料,生物质交通运输燃料和沼气,以农林废弃物,淀粉糖类作物,油料作物和人畜家禽粪便作为原材料。
发行人所生产的生物质工业燃料主要应用于工业锅炉窑炉领域,公司所处行业为生物质能源行业中的生物质工业燃料细分行业。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传统一次性燃料暴露出的供应链短缺、价格昂贵、高污染、能源受限等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价格受国际影响波动明显。
《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指出,2012年国际天然气价格年度变化超过15%,而煤炭价格则波动约20%。
同时石油价格出现自08年底45美元/桶油当量飙升至12年的120美元/桶当量情况。
而生物质能源是目前清洁能源中价格最低的能源,其价格稳定、供应可靠的特点可以规避传统能源的价格波动风险,还能实现结构性节能效益。
目前生物质能已经成功应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并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食品饮料、医药加工、造纸包装、五金塑胶等行业。
生物质能作为新兴能源对社会经济效益所作出的贡献获得业界一致好评,并将随着政策优惠政府扶持等因素,在盈利能力和市场潜力上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能源消费结构人类可使用能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第二类为新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第三类为核能。
如今,经济全球化、低碳道德化和科技创新三大动力共同推进了全球能源结构新的转型。
当今欧洲的能源结构代表了世界能源未来的方向:煤炭的比重只占总能源消费的15%左右,而可再生能源则接近了25%,石油比重下降。
最新的BP能源统计年鉴也指出,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型:消费主体正由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低碳追求与技术进步共同加快能源结构多元化的转型。
1、全球能源结构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5》的相关数据,2015年全球的一次能源消费约1292840万吨标准油当量,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约占86%,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不足14%,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十分严重。
同时电力行业由于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而重获新生,报告预计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发电能力增长的一半,而风电和太阳能光伏这样的间歇性供电占比将达到45%,届时中国将会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绝对增幅最大的国家,超过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增长总和。
而由于生物质燃料的清洁性,可再生性以及原料的广泛性,国际自然基金会2011 年2月发布的《能源报告》则认为,到2050年,将有60%的工业燃料和工业供热都采用生物质能源。
当前生物质能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已居第四位,是消费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很多国家已将生物质能产业化开发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例如: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能源政策法案》、《能源自主与安全法案》、《农业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生物质能源的主导地位和具体发展指标;欧洲很多国家已经把生物质能源作为未来替代石化能源的主要支撑,其中瑞典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后石油时代”。
2、我国能源结构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4》的相关数据,2015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约28.52亿吨标准油当量,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约占90.6%,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不足10%,对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依赖十分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7.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9%,稳居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7.5%。
据普氏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呈现高速增长,至2014年末已占据市场份额的约48%。
于此带来的主要大气污染排放量巨大,2014年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267.8万吨和2273.6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烟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2013年1月以来,我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多地PM2.5持续超标,严重的空气污染,给我国多年走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发展道路敲响了警钟。
同时,我国也是石油消费大国,2014全年进口石油达2.8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7%;进口天然气52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为32%。
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3年石油储备量增长率达10%。
随着油气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国家能源安全备受挑战。
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及其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并强调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2014年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生物质能在民用和工业供热中的应用,鼓励生物质热电联产,年内新增生物质能工业供热折合100万吨标准煤。
生物质能目前具有5亿吨标准煤能源潜力,在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的背景下,生物质能源是理想的替代能源,将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外的“第四大”能源。
三、生物质燃料发展现状及前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
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所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及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
各能源消耗大国纷纷开始发展更清洁、更廉价的新型可再生能源。
其中,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作为石化替代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生物质能源可分为生物质固体燃料、生物质液化燃料和生物质气化燃料。
其中,生物质固体燃料和生物质气化燃料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已得到规模化应用,生物质液化燃料在技术上也已发展成熟,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
1、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原材料为秸秆、稻壳、木屑、锯末等农林“三剩物”,传统的农业、林业生产中没有利用价值,被作为垃圾大面积散落。
其中秸秆、稻壳等农业生产剩余物,由于其松散、燃烧热值小、收集、运输不便等特征,通常被就地燃烧,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垃圾”粉碎、除尘后经高温高压挤压成密度较大的粒状或块状燃料,改善其燃烧性能,并且便于运输,作为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的替代燃料应用于工业锅炉和窑炉以及农副产品烘烤。
目前,国外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设备技术已发展完善,并建立了较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形成了从原料收集、处理到生产、运输、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物质成型燃料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主要应用于小型发电厂和工业锅炉等,更多的是起到清洁能源替换传统能源的示范作用,并未系统化、产业化大规模应用。
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不稳定,阻碍了生物质燃料技术的市场开拓。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大农业能源消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结构以柴油、电力、原煤、汽油和间接能源消费为主;随着我国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总产值的持续增长导致我国单位农业产值所需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逐年减少,使得农业生产能源消费逐年提高。
能源消费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投入,研究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好生物质能源,不仅对我国农业领域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还可以较大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四.政策效应以及行业政策1.政策效应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利用也极为重视,已连续在四个国家五年计划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为“十三五”期间的顶层设计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今年举行的第13届东盟博览会上,广西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在参观公司研发生产的生物质设备展位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节能环保,农村实用,应该推广。
2、行业政策由于国家及地方各部门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众多,本说明书仅列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政策以作说明。
五、市场需求前景1、节能、环保所带来的市场需求人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利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我国频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更成为了以新型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推进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再生能源法》中提到“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提到“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电力、石油加工、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企业,必须在国家规定范围及期限内以清洁煤、石油焦、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料油,停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油发电机组和燃油锅炉。
国家以法律法规限制传统能源的使用、以行业政策鼓励企业主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为可再生清洁能源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以原油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价格持续高企,促使企业加速能源结构转型。
与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相比,生物质能具有成本优势,且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在满足环保需求的同时降低能源成本,是现阶段化石能源的理想替代品。
2、工业用户需求广阔公司的客户及潜在客户多为大型工业、制造业企业,对工业锅炉、窑炉的依赖程度较高。
我国现有工业锅炉及窑炉保有量大,年耗煤近8亿吨,市场潜力巨大。
相比太阳能、核能,生物质燃料在使用时对现有的供热系统改造升级幅度较小,能在短期内完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有利于生物质燃料的快速推广。
六、行业特征1、尚处于发展初期我国是能源出产大国,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储量最大的国家,也是煤炭消费第一大国。
相对于石油、天然气等其他石化能源,煤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长期以来成为我国工业能源的首选。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耗量占能源总消耗量的67.5%。
因此,虽然欧美国家已掌握成熟的生物质燃料技术并应用于工业领域,但我国的生物质燃料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能源消费结构急需转型已成为共识。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限制高污染的传统能源的使用,并推行一系列鼓励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