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怀远
1. 怀远县古为涂山氏国,四千年前,夏部落首 领、治水英雄大禹,曾在这里娶妻生子,劈山 导淮,召会诸侯,留下了“新婚三日而别,三 过家门而不入”等佳话。经中国先秦史学会研 究论证,怀远县涂山为“禹娶禹会和夏兴之 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以涂山荆山为主 体的“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1987年 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此 外,怀远还有平阿山、大洪山、淮河、涡河、
民俗文化
远古时期,涂山氏国的女娇在涂山南坡,吟唱 出的“候人之歌”,为中华民族的“南音”之始, 被收入《周南》、《召南》、《吕氏春秋》、 《诗经》等典籍,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南 音导其源,楚辞盛其流,从南音到楚辞,再到汉 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脉相承。
由涂山大禹文化、淮河文化和楚文化衍生出 来的花鼓灯艺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
旅游观光
观光农业
古代水利工程有马城
十二门塘灌区;当代治淮
成果有上桥闸水利枢纽工
程、怀洪新河何巷闸枢纽
工程、荆山湖上下口门进
退洪闸工程等。生态观光
农业有怀远万亩石榴园,
涂山万亩桃花园,鳗鲡池
旅游景区景点-涂山白
乳泉涂风山景,区“古淮南道名山
也”,为古涂山氏国所在地,
位于怀远县城东南,淮河东岸。
“双峰峻耸,瞰淮矗立”,与
饮食文化
怀远地处我国南北文化的过渡带,河流纵 横,山峦起伏,四季分明,物产丰富,饮 食文化南北汇萃,丰富多彩。地方著名特 产有涂山烧全鸡、怀远石榴、淮王鱼、芡 河银鱼、四方湖螃蟹、白莲坡贡米、怀远 鲜桃、沙沟西瓜、高老庄黄瓜等。特色小 吃有:生炸丸子、人生鱼、烧杂鱼、农家 圆子、小豆饼、玉兰酥、泡条馓子、龙亢
历史人物
怀远地灵人杰,英才辈出。禹之妻女娇, 夏后帝启,汉代经学大师、古代大教育家 桓荣、桓郁父子,曹魏四代辅臣蒋济,东 晋三次北伐的名将大司马桓温,代晋为楚 自立为帝的桓玄,中华名将常遇春,清抚 远大将军年羹尧,清陕甘总督林之望,血 染黄海的清北洋水师将领黄祖莲,以及黄 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宋玉琳、程良等都是
荆山夹淮并峙为胜。涂山周23
公里,高338.7米。《尚书?皋
陶谟》载:“禹曰:‘予娶于
涂山’”。《左传?哀公七年》
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
谢谢观看
我的家乡 怀远
我的家乡
怀远
怀远县地处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简介 始建于1291年。怀远县为安徽省扩 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县,国务 院在中部地区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 实施增值税转型试点地区,享受国
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享受国家
振兴东北等地史 怀远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
悠久,文化 大。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底蕴深厚。 早在唐虞时 代,怀远就
年平均气温15.4℃,降雨量 900mm左右,雨量充沛,土壤
是涂山氏国 肥沃,气候宜人。花岗岩、石
的聚居地, 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这里是
为淮河文化、 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安徽省
大禹文化的 杂交稻制种基地、全国无公害
重要发源地
历史文化
宗教文化
怀远县还是淮河流域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一条涡河,将涡阳的老子、 蒙城的庄子与怀远涂山道教紧密联系在一起。唐代涂山禹王庙增建了 “老子殿”、“三官殿”、“拜厅”等建筑,初具道教宫观规模。唐 江南巡抚狄仁杰毁吴楚淫祠2700余座,各地“禹庙巍然独存”。唐至 清光绪十四年的一千二百多年间,涂山禹王庙(宫),是淮河流域有 较大影响的宫观。以祭祀大禹为主要内容的涂山庙会,每年有农历六 月六祭禹诞辰,农历三月二十八庆祝禹治水成功的惊蛟盛会和农历九 月九登高怀古三次。一年三次庙会大约有2万、10万和1万人,轰动整 个淮河流域。另外,荆山的启王庙会、怀远的三皇庙会和城隍庙会、 龙亢的古庙会、河溜古庙会等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自然景观
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
以涂山为主体的“涂山——白乳泉风
景名胜区”,1987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
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由涂山、荆山、淮
河、涡河、天河、芡河等自然景观天然构
成,跨蚌埠市禹会区和怀远县两地,总面 积123平方公里。涂山、荆山夹淮对峙,具
人文景观
怀远县文化积淀深厚。四千多年前,大 禹借助与涂山氏女的联姻,劈山导淮、召 会诸侯,娶妻生子,在怀远留下了荆山峡、 禹王宫、禹墟、上下洪等众多人文遗迹。 经四千多年的发展,怀远人文景观遍布城 乡。主要人文景观有:禹王庙、望夫石、 启王庙、白乳泉、圣灵泉、玉液泉、卞和 洞、白狐洞、凤凰池、三皇庙(今为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