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实施方案.(DOC)

测量实施方案.(DOC)

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1工程基本情况1.1.1工程名称:轨道交通亦庄线工程经海路站~次渠南站区间1. 1.2建设地点:北京市亦庄东部新区1. 1.3开竣工日期:工程开工日期:2009年1月1日结构完工日期:2009年11月30日总工期334日历天1.1.4工程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北京城建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管理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勘察单位: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北京地铁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北京市城远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2工程位置亦庄线为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L2线,是联系市中心地区和亦庄新城的轨道交通线路,位于北京市东南部。

线路起于南三环外地铁五号线宋家庄站南侧,出站后以地下线形式向东南穿越南四环,在小红门中心区南侧转入地上,以高架线形式跨越凉水河及南五环后进入亦庄开发区,在规划同济南路站后区间转向东北,自通惠排干渠西南转入地下,以地下线方式穿越通惠干渠与次渠镇,继续向东北穿越京津城际铁路到达亦庄火车站。

本标段工程位于亦庄东部新区,范围为亦庄线高架线路转入地下线路的入地点~次渠南站的地下区间(不含次渠南站)。

线路走向为西南—东北,自入地点向东北下穿通惠排干渠,延伸至垡渠公路环岛东北侧的规划次渠南站。

本标段工程位置如下图示意:【工程位置示意图】工程位置示意图本标段起点本标段终点1.3工程地上地下环境【工程环境示意图】1.3工程地上地下环境【工程环境示意图】1.3.1地上建、构筑物调查本工程地上为未建成区,主要为农田,隧道下穿通惠排干渠段有现况崔窑闸,隧道与设计次渠南站相接处现况为轻钢结构大棚鱼塘,在工程开工前将由业主组织、施工单位配合拆除。

1.3.2地面交通调查本工程施工范围与现况道路不发生交织,施工过程中不涉及交通导改。

1.3.3地下管线调查本工程线路穿越通惠排干渠段与现况超高压燃气管线发生交织,施工前需要管理单位华油公司对现况燃气管线悬吊保护。

另外,线路穿越排干渠后,与现况埋地联通通讯光缆发生交织,施工前需要协调联通公司对现况光缆进行保护。

本工程施工范围内有规划雨污水管线,管线线路与隧道方向平行,高程与隧道高程也无交织,施工时不予考虑。

1.4工程范围本工程为标段范围内的土建工程,起止桩号为K18+820~K20+084.45,总长1264.45m。

其中:(1)K18+820~K19+075为明挖U型槽,长255m;(2)K19+075~K19+871.56为明挖单层双跨闭合框架隧道,长796.56m;(3)K19+871.56~K20+084.45为暗挖单洞单线马蹄形隧道,长213.45m。

具体见工程范围示意图:【标段范围示意图】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2.1工程地质2.1.1地层按成因年代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层。

各层土的地层岩性及其特点见下页表;2.1.2本工程结构主要位于粉细砂③3层,少量位于中粗砂③4层;结构顶板覆土主要为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1层和粉细砂③3层。

2.2水文地质2.2.1地下水类型分别为上层滞水(一)、潜水(二)、承压水(三)。

地下水详细情况如下:潜水(二):含水层岩性为细中砂③3层,含水层厚度4~9m,水位标高为16.56~20.63m,水位埋深为3.4~7.83m。

承压水(三):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④3层,含水层厚度1.0~5.0m,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均为粘性土隔水层;水头标高为8.99~9.13m,水头埋深为15.26~15.3m,水头高度1~3m。

(1)本工程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有弱腐蚀性,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2)本工程结构埋深标高范围约8.7~16.6m.,施工期间需要降水。

【岩土层分布特征一览表】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方法,确保工程顺利准确进行,确保施工安全。

在本次工程项目中,测量作业的任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地面测量控制网的检测;●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地面至隧道的联系测量,包括竖井定向测量、高程传递测量、明(盖)挖法施工测量;●地下施工控制测量、放样,暗挖始发相关测量、掘进测量;●隧道贯通测量;●竣工测量,包含线路中线测量、隧道静空断面测量。

第三章、测量作业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3、《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4、《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5、《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6、《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 10209-2002、J164-2002)8、《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J285-2004)9、《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J284-2004)10、《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J287-2004)1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12、《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13、《北京市轨道交通亦庄线工程设计施工图》14、北京市轨道交通亦庄线工程合同段,沿线管线调查资料第四章、施工测量技术方案施工测量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测设坡度和放样建筑物,测量是施工的导向,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北京地铁工程隧道开挖的贯通中误差规定为:横向±50mm、竖向±25mm,极限误差为贯通中误差的2倍,即纵向贯通误差限差为L/5000(L为贯通距离, 以km计)。

北京地铁工程平面与高程贯通误差分配如下表所示。

北京地铁工程平面与高程贯通误差分配表3.4.1-14.1测量控制网的检测为满足施工的需要,应检测业主提供的首级GPS控制点、精密导线及精密水准点,保证上述各级控制点相邻点的精度分别小于±10㎜,±8㎜和±8L mm(L为线路长度,以km计)(精密水准路线闭合差)作为施工测量工作的起算依据。

地面控制网是工程施工的依据由于受施工和地面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点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在测量时和施工中应先对地面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查起始数据的正确性,避免用错数据;变换计算方法重新计算所有数据;依据测量规范的要求检查原始记录。

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测:重新组织测量人员,变换测量仪器(等精度或高精度),改变测量路线﹑变换测量方法对测量成果逐一进行检测,避免抽测。

检测精度要求按照规定的同等级精度作业要求进行,及时地提出检测成果报告。

当检测成果与原测成果互差小于2倍中误差时,用原测成果;若大于2倍中误差或发现粗差时,由监理会同施工单位测量人员采取专项检测来处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检测导线点的点位互差≤±10mm;检测地面高程点的高程互差≤±3mm;检测导线起始边(基线边)方位角的互差≤±10″;检测相邻高程点的高程互差≤±3mm;检测导线边的边长互差≤±5mm;检测区间左、右线中线点坐标的互差≤±10mm。

确定控制网的可靠性。

工作内容包括:检测相应精密导线点,检测高程控制点等。

4.2施工控制网布设在地面控制网检测无误后,依据甲方委托单位所交付的精密导线网点的基础上布设1条附合导线、1条闭合导线,在入地点∽明暗挖交界处周围由已知点YZD65、YZD66和YZD70布设一条Ⅰ级附合导线,共加密10个导线点,导线边长要求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之比不超过1:3,导线平均边长为100米左右。

利用加密导线点可以直接将地面坐标和方位角投射到沟槽地板上;为满足暗挖施工在竖井处由已知点YZD70和YZG39布设一条Ⅰ级闭合导线。

两个竖井共加密6个导线点,导线边长要求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之比不超过1:3,导线平均边长为100米左右。

利用加密导线点可以直接将地面坐标和方位角投射到竖井的底板上。

依据测绘院移交控制点,对加密控制点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复核。

以保证日后的施工测量及隧道贯通测量有顺利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分两方面内容:(1)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通常地面精密导线的密度及数量都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因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以满足基槽施工、竖井联系测量、隧道贯通测量的需要,明(盖)挖沟槽施工段,沿基槽方向每100米埋设一处坐标加密点,点位距沟槽上口1.5米进行埋设,以满足施工;暗挖施工段在竖井周边呈三角形增设3个基准点,以保证上下导线传递,对加密导线点进行定期复测、设置警示标志并派专人每天巡视,对加密导线点埋设详见(施工加密点埋设示意图)。

施工平面控制网采用Ⅱ级全站仪进行测量,导线主要技术要求见表4-2-1。

表4-2-1注:1、n为测站数;2、当导线边长小于100米时,边长相对中误差计算按100米推算。

施工加密点埋设示意图竖井加密基准点平面示意图(2)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根据实际情况将高程控制点引入施工现场,并沿线路走向加密高程控制点。

水准基点(高程控制点)必须布设在沉降影响区域外且保证稳定。

明(盖)挖沟槽施工段,沿基槽方向每100米增设一处水准点,点位距沟槽上口1.5米进行埋设,以便于上下高程传递;暗挖施工段基准点在竖井周边增设三处水准点,对水准点进行定期复测、设置警示标志并派专人每天巡视,水准点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先进行临近两点闭合,闭合无误后方可进行上下传递。

加密导线点埋设详见(施工加密点埋设示意图)。

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L为往返测段,附和水准线路的长度(以千米为单位)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和±8L㎜(L为水准路线长,以km计)的精密要求进行施测。

4.3联系测量联系测量是将地面测量数据传递到隧道内,以便指导隧洞道施工。

具体方法是将施工控制点通过布设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路线,建立近井点,再通过近井点把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引入竖井下,为隧道开挖提供井下平面和高程依据。

联系测量是联接地上与地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地下控制测量精度,保证隧道准确贯通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应进行多次复测,复测次数应随贯通距离增加而增加,一般1km以内取三次。

其主要内容包括:(1)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测量地面趋近导线应附合在精密导线点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