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明课件7第七讲 中国社会结构

中国文明课件7第七讲 中国社会结构

我们这次把满清推翻,改革专制政体,变成共和,四万万人都 有主权来管国家的大事,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公天下。
——《在广州欢宴各军将领会上的演说》(1923)
大共同体的社会结构
古罗马的古典公民社会经由中古拜占庭社会,基础完全消 解。
罗马严格的个人主义在帝国晚期及东罗马帝国时代(3591453)屈服于一种更偏重社会利益的评价,并在这方面出 现了许多对所有权的限制,人格的意义在降低。——形成 一种由专制国家大共同体桎梏。(参阅G. Grosso《罗马 法史》)
对外,丝绸之路不断扩大。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成 为最大的港口。明代海运又有飞速的发展,在造船和 航海技术上均有杰出的成就,郑和下西洋是其发展到 顶峰的标志。
日本长崎历史博物馆藏“福 州造入津南京船”
日本江户时代画家矶野
文斋绘“大清货舶”, 现藏神户市立博物馆
农学的开拓
到12世纪初,中国的实际人口有史以来,首先突破1亿元。
李中清、王丰《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 (1700-2000)》(哈佛大学,1999)揭穿了马尔萨斯神话。
第七讲 中国社会结构
历史学比其他任何一门科学更加肩荷过 去的重负,从而蒙受着苦难。
——〔英〕Geoffrey Barractbugh(1908-1984)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中国政治文明的三个阶段
1. 礼治时代(周代)
思想根基是天命观。集中体现在《书·洪范》和《周礼》中。 关键词是:五行、阴阳、天道。组织模式是:封建、宗法。
《通典·食货典·运漕》:“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 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 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 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自是丁男 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明清运河修治
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直至清末的500年间,京杭大运 河构成了经济的大动脉。永乐九年(1411),建成南 旺分水枢纽。此后不断有所新修、改善。
在治运过程中,逐步解决了运河穿淮、过江、过湖等 水利技术问题,形成了一批著作,如王琼《漕河图 志》,是现存最早的京杭运河专著;又有谢肇淛《北 河纪》、杨宏《漕运通志》、吴仲《通惠河志》。徐 光启《农政全书》有9卷专论水利技术,是高峰之作。
交通网络
以长安、洛阳两大都会,形成了南北20条道路交通干 线贯通全国,总里程3.78万公里,其中北都太原、汴 州开封、幽州蓟县、凉州姑臧、益州成都、荆州江陵、 广州番禹、扬州广陵成为八大交通枢纽。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 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 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明先王之道 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道统的建立与师道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 ,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先生千四百年 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程颐 《明道先生墓表》)
2. 礼法并治时代(汉唐)
关键词是:谶纬、灾异。组织模式是:皇权与相权、士大夫。 成熟模式体现:《大唐开元礼》《唐六典》《唐律疏议》。
3. 皇权时代(宋至清)
思想根基:道统、内圣。组织模式是:文官制度、专制。
一 皇权时代的延续
思考题:
(1)皇权的加剧主要变化在宋代。由韩愈、柳宗元的 话可以反映出变化的缘由是什么?
明代皇权加剧的标志
(1)废相。明太祖废宰相,九卿直接隶属于皇帝(吏、 户、礼、兵、刑、工六部加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院)。
(2)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品秩底,而权限逐渐加重, 违法法理。
(3)宦官和权臣弄权。宦官分社十二监、四司、八局。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4)行省制度的设立。地方月3日,洛杉矶加州大学社会理论与比较历史中心召开 “大分流?——中国与欧洲经济发展与不发展的根源”。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大分流:欧洲、中国与近代世 界经济的形成》:中国和日本的核心区生态环境并不比西欧差, 欧洲因海外殖民地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成功地避免了本土的生态制 约,中国内地与其他亚洲外围区则不能。
(2)针对皇权的加剧,知识分子的主要抵制途径是什 么?
(3)在明清时期,皇权独盛在制度上的指标主要有哪 些?
(4)皇权独盛带来的社会生态情况如何?
柳宗元斥天人相应
山川者,将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 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乌乎与我谋?自斗自决, 自崩自缺,是乌乎为我设?
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 备于事,如斯而已矣。
过程等。 《粹精》:稻、麦等的收割、脱粒、磨粉等加工技术。 《作咸》:海盐、池盐、井盐等制盐技术。 《甘嗜》:甘蔗的种植和制糖技术,并讲蜂蜜、饴糖制作。 《陶埏》:砖瓦、陶器、瓷器的制造技术,江西景德镇为中心。 《冶铸》:铜钟、铁锅、铜钱等的铸造技术(失蜡、实模、无模)。 《舟车》:船舶、车辆结构的数据、驾驶方法等。
古之所以言天者愚蚩蚩者耳,非为聪明睿智者设也。 ——《柳河东集》
柳宗元的唯物观
柳宗元批判了天人感应、神迹、占卜、巫术、相面、 占星术、风水、祖上的荫庇、吉凶之兆、灵魂与神的 崇拜、祭祀等等思想,现代理性主义者所认为的“迷 信”全部成为柳宗元批判的对象。尤其表现在他的 《非国语》中。
柳宗元的核心思想是:“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 不引天以为高。”
冶炼和分离的技术,并附生产设备图。 《佳兵》:冷兵器及火药、火器的制造技术。 《丹青》:墨、银朱(硫化汞)的制造技术。 《曲蘖》:酒母、药用神曲和单曲的制造技术。 《珠玉》:采珠、采玉,开采地下宝石的方法和加工技术。
手工业的繁荣
丝织业:江南的苏州、杭州、嘉兴、湖州,广东的粤纱,福 州的绸纱,漳州、泉州的纱绢、倭缎……
直接的后果是:儒学脱去了“五德终始”的神秘论基 础,礼治的思想基础被抽离。
宋儒道统原于韩愈
宋学最先姿态,是偏重在教育的一种师道运动。这一运动,应该 远溯到唐代之韩愈。韩愈开始辟佛卫道,他特写一文名《师说》 。他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三项中,自然 尤以传道为主要。 ——钱穆《宋明理学概述 》
周张二程理学家起,亦可谓中国传统教育大道乃再兴。教与 学平等,共一业。师与弟子亦平等,共一生命。
周张程朱之为教,无学校,无课程,无年限,无群众集合之 讲会。仅师弟子三数人偶聚相谈惟朱子同时陆象山聚会讲学, 其风略异。元代蒙古入主,中国士人多在野为师不为臣。书 院讲学之风乃特盛。明代承之,王阳明尤为一代大师。其最 流传者,为《传习录》一书,则仍是程朱为教之旧传统。
经济的两个马鞍形
秦汉时期达到第一个高峰,魏晋以下低落,隋唐有所 回复和回升,到宋代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从而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峰,推进到当时世界经济文 化发展的最前列。元代急遽下降,明代中叶恢复到宋 代水平,以后虽有所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迟 缓和停滞。
——漆侠《宋代经济史》(1988)
棉纺业:江南的松江、苏州…… 陶瓷业:江西景德镇,广州石湾,福建德化,浙江处州…… 冶铁业:福建延平,广东佛山…… 漆器业:浙江温州…… 造纸业:江苏常州、安徽泾县…… 制糖业:广东、台湾……
明清民间商贸实况
嘉靖《河间府志》
行货之商,皆贩缯、贩栗、贩盐、铁、木植之人。贩缯者至自南 京、苏州、临清,贩栗者至自卫辉、磁州并天津沿河一带,间以 岁之丰歉,或籴之使来,粜之使出,皆辇致之。贩铁者农器居多, 至自临清、洵头,皆驾小车而拉。贩盐者至自沧州、天津,贩木 植者至自真定,其诸贩瓷器、漆器之类,至自饶州、徽州。至于 居货之贾,河北郡县,俱谓之铺户,货物既通,府州县间,亦有 徵之者。其有售栗于京师者,青县、沧州、故城、兴济、东光、 景州、献县等处,皆漕挽。河间、肃宁、阜城、任邱等处,皆陆 运,间亦舟运之……在州县者,一月期日五六集,在乡镇者,一 月期日二三集,府城日一集。江南谓之上市,河北谓之赶集。
《天工开物》十八章结构
《锤锻》:铁器、铜器的锻造工艺,制造、焊接和金属热处理。 《燔石》:烧制石灰、采煤、烧制矾石、硫磺、砒石的技术。 《膏液》:16种油料植物的产油及用途、压榨、提脂法。 《杀青》:纸的种类、原料及用途,造竹纸、皮纸的全套工艺。 《五金》:金、银、铜、铁、锡、铅、锌等金属矿物的开采、选矿、
从前革命党推翻满清,不过推倒了清朝的大皇帝。但大皇帝推倒 之后,便生出了无数小皇帝,这些小皇帝仍旧专制,比较从前的 大皇帝还要暴虐无道。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24)
二 唐宋以来社会的进展
交通·大运河
隋修通南北大运河,全长2700多公里,水面宽50多米, 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西至长安,贯通了 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中国的水运网大致形 成。
江南的繁荣
新安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 ——顾炎武《肇域志》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 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 右或盐,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 俭也。然新安人衣食亦甚菲啬,薄靡盐薤,欣然一饱矣, 惟娶妾、宿妓、争讼,则挥金如土。 ——谢肇淛《五杂俎》
拜占庭法的本质是:君主本人根据他颁布之法律进行统治。 社会小共同体,诸如采邑、村社、行会、宗族等不发达。
走向万能政府
文熟察国民心理,以为今日救国之道,莫急于裁无用之兵,而立 一统一强有力之政府。 ——《要求列强撤销承认北京政府之对外宣言》(1923)
最希望的是要有一个万能政府,为人民使用,以谋人民的幸福, 有了这种政府,民治才算是最发达。 ——《民权主义第六讲》(1924)
孙中山辛亥革命
数千年底政治变更,不外夫这两个力量的冲动。中国历史,是从 自由而入于专制;西国历史,是从专制而入于自由。 ——《在广东省教育会的演说》(1921)
满清是个专制国,皇帝以下有文官、武官。文、武官是皇帝的奴 隶,他们是替皇帝管理人民的。……大官摸到一万万,小些的一 定也可以摸到千万、百万,至顶小的也要几十万。 ——《在上海民治学会的演说》(19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