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甗 yǎn
甗(yǎn,“演”)是中国先秦 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 下半部是是锅,用于煮水,上半部 是笼屉,底部本身就是网眼,用来 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簋,读作诡(Guǐ),是古 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 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 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 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
长信宫灯 (西汉)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
孝 子 棺 线 刻 郭 巨 埋 儿
孝子馆线刻(北魏晚期)河南洛阳出土,两侧棺板各分三组公刻六福孝子共刻绘六幅
孝子(舜、郭巨、原谷、董永、蔡顺、尉)的故事。《郭巨埋儿》线刻,取自传统的 “二十四孝子故事”。该线刻将挖坑、养母等多个场景连续绘画于同一画面中,但每一 场景均以山石做背景,将故事和场景分开,又营造出统一的画面环境。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2020/12/11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生 活 习 惯
曾 侯 乙
社 会
铜 鉴 缶
制 度
陶器(盛装酒、食物)
青铜器
乐器
为什么改变?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第
二
二
单
课
元 辉
礼
煌
仪
的
与
美 术 历
教 化
程
ChengMingLin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鼎
奴隶制社会普通人能享用吗?
古代用的一种炊具,相 当于现代的锅。在商周奴 隶制社会里,“鼎”曾被 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 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 利和等级的一种器物。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 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 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 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 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 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埋儿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女史箴图(东晋)作者,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 11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纵24.8厘米、横348.2 厘米。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他所采用的游 丝描手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明丽、活泼。画面中的线条循环 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
商朝
春秋
西周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战国
提到西安你会想到哪一个景点?
秦始皇兵马俑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代)
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位于西 安市临潼区,建造目的是为 秦始皇守陵。1987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先 后有200多为国家元首参观 访问,成为了中国古代辉煌 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是世 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比中国更早进入文明社会的的国家有哪些?
外
】
古埃及和两河流域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空中花园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古巴比伦时期——汉谟拉比法典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 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 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 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 的情景。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 段战乱频繁,复杂多变而又分裂 的时期。政治的不稳定、时局的 混乱动荡,虽带来了经济的普遍 衰退,却反而前所未有的丰富了 文化的内容和内涵。这是中国古 代思想文化史一个自由解放、富 于智慧和热情的时代。尤其人物 画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依托于文学 创作产生了快速的发展。
司母戊方鼎(商代)
“镇国之宝”
商王祭祀母亲戊而作 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 器的代表作,是世界迄今 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鼎通体高133厘米重 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 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 铜礼器。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是什么样的花纹构成?
工艺繁琐、复杂具有难度
权利 尊卑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商代青铜器饕餮纹样 (兽面纹)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水 波 纹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司 母 戊 方 鼎 ( 商 )
大 克 鼎 ( 西 周 )
时代
区
足形
造型特点
别
纹饰
观念与背景
商 四足 方刚 饕餮纹 武力
西周
三足 圆柔 水波纹
为什么?
礼治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卣:商代盛酒器皿; 礼器,商代
奴 隶
贵族阶级的标志。
主
阶
虎:试图显示贵族权势的威严
级
为什么以人物画为主?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思考:秦代到魏晋的美术,宣扬的是什么观念?
秦代兵马俑——体现权力和威严 从汉代开始——儒家学说(忠、勇、孝、节、义)
武氏祠画像——反应了对祖先和死后生活的重视(孝) 孝子馆线刻——反应了孝顺父母
《女史箴图》——告诫女性遵守道德
立马——忠和勇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 国
簋(Guǐ)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鬲(Gé)炊粥器
豆 调味器,放腌菜、肉酱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卣(yǒu)是一种器皿,
属于中国古代酒器。
爵 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
酒的容器。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盘 盛水器,小可洗手,大可洗澡。
蟠 蛇 纹 盘
虢 季 子 白 盘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吴王夫差青铜矛》春秋
锋 利
厚 重
《越王勾践剑》春秋
虎
食
人
奴
卣
隶 的 代
( 商
表现统治者残暴专横,
表
) 以此造型吓唬奴隶。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莲鹤方壶(春秋)青铜制盛酒
或盛水器。此壶主体部分为方壶造 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 腹部。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肃穆 、威严不同,美感上升。反映了在 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 暴,纹样狰狞。西 周以后,随着理性思想的 发展与统治阶级权利的分 散变化,造型与纹饰不再 显的恐怖,转向华丽、繁 琐。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立马(西汉)
又称马踏匈奴,是汉朝 将军霍去病墓石刻。主题是 战马与武士,战马躯体剽悍 肥壮,筋腱有力,气宇轩昂 是胜利的象征;后者作为战 败的匈奴人,一副垂而不死 之态。当时为了征服匈奴, 汉武帝大力发展骑兵,用兵 换取了许多良马,兵强马壮, 战无不胜。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猜猜这是古时候的什么用具?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铙[náo] 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
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流行于商代晚 期,周初沿用。
编钟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铜熨斗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青铜器的分类
烹 食酒水 饪 器器器 器
礼 器 杀俘祭祖的器物
也是奴隶主贵族区分尊卑等 级的标志
杂 兵乐工 器 器器具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