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原卷板)

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原卷板)

冲刺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三)考生须知:1.模拟卷参照《2020年浙江衢州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试卷结构制作。

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为120分(包含3分卷面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一、积累(1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多读点书。

先读点诗词:读诗使人灵秀,在诗词的王国,有妖娆的祖国河山,有独领风骚的一代天ji āo(1)____;再读点历史: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让人惊叹的时代的jiǎn(2)____影,有人类发展的丰gōng(3)____伟绩;还要读点哲学:哲学让人学会思考,懂得谦卑与反思,变得bīn b īn(4)____有礼。

多读书,于古于今都是适用的。

2.国庆节前夕,学校组织了“强国一代有我在”主题活动,请积极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2分)(解说强国)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强国”二字的本源,同学们展示了以上材料。

细心的你发现两段解说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解说①中“____”改成“____”。

(2)解说②中“____”改成“____”。

3.古诗文默写。

(10分)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②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③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④“月”是诗人们青睐的意象:不论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_______”的思乡之月,温庭筠《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的愁思之月,还是李商隐《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的相思之月,亦或是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那一轮寄托了对离人美好祝愿的思亲之月,都美得让人难忘。

⑤步入初三,你将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在书桌前,鼓励自己:只要不畏艰难,梦想终将实现。

二、阅读(51分)(一)名著阅读(7分)4.下面是两部名著中的主人公,请任选一幅,简述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

(3分)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名人传》5.“不打不相识”是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字眼,与其相关的情节在《水浒》和《西游记》中也频频出现,最终演变成了小说中最为精彩的故事。

流传甚广。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部作品,简要复述与“不打不相识”相关的故事情节。

(4分)(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父亲的故事①我的父亲喜欢讲故事:他讲起故事来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比听故事的人还开心。

在他讲的诸多故事中,我最喜欢听“一飞冲天”。

②故事发生在一个夏日的午后,父亲爬进一台出了故障的水泥搅拌机内检修,几分钟后,一位没看到检修警示牌的工友启动了机器。

搅拌机开始缓缓转动,父亲惊觉后腾空而起,从近3米高的物料注入口蹿出,轰然“降落”在旁边的渣土堆上。

每讲至此,父亲已是满面通红、口沫横飞,或瞪眼跺地,或以掌击腿,最后还总免不了做出经典的“一飞冲天”式——一只手臂高举向天,另一侧大腿高高抬起。

③可悲的是,注入口窄小、锋利的金属边缘削剐去父亲自背至臀的皮肉,他从医院回家后,身上多了一大片疤痕。

小时候,我经常用手指沿着父亲背上的疤痕蜿蜒前行,体味其中的凹凸起伏,回忆那个快乐的故事,惊叹于潜能创造的奇迹,却从未感受到一丝一毫的恐惧和怨恨。

④父亲最喜欢讲的还是他的家乡——京西的一座小乡村。

他常这样开头:“村里有一座白石桥,清清的河水穿街而过,房前屋后栽满了核桃树、梨树、海棠树、杏树、石榴树、桃树、花椒树、黑枣树……”日久天长,这座炊烟袅袅、民风质朴的乡村似乎也成了我的家乡。

⑤后来,我埋头准备高考,再没时间也没心情听父亲讲故事,那时40多岁的父亲,不顾我的阻拦,参加了一次讲故事大赛。

夸张的肢体动作引得比他小得多的评委们哄堂大笑,却让台下的我臊红了脸。

等到我上班了,父亲的故事愈显不合时宜。

我要听更复杂的故事,学习藏匿其中的新法则,它们可以帮我得到这个时代里大多数人渴望的东西。

可是,当我真的得到这些东西后,却一点儿也不快乐。

在漆黑、茫然的夜晚,我还是会想起父亲的故事,它们总能带我脱离坚硬的地表,飞往轻逸的时空,重获奋力一跃般的快乐与自由。

⑥很多年后,父亲病重,同处一间病房的父女二人竟无话可说。

父亲早已知道我不想再听他的故事,他似乎也察觉到,在我眼中,他不再是一飞冲天的大英雄,而是个失败者,和他的故事一样,已沦为时代的弃儿。

其实有很多次,我很想对他说:“爸爸,再讲个故事吧!”可长久的生疏与隔阂却让我张不开口。

望着父亲日渐黯淡的神情,我记起大象的故事。

父亲讲过,当大象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时,它会离开象群,找一块僻静的地方,为自己挖掘墓穴,平静地等待死亡降临。

⑦有一次,治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临近午夜,护士才拔去父亲身上的针头,他一言不发地翻了个身,用背对着我。

我想我明白他的意思,可我不会任由他这么做。

我拉过一张椅子,在床边坐下,对着他黑沉沉的脊背,开始讲故事:“村里有一座白石桥,清清的河水穿街而过,房前屋后栽满了核桃树、梨树、海棠树、杏树、石榴树、桃树、花椒树、黑枣树……”⑧无须从大脑中调取久远的记忆,父亲讲过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脱口而出,有几次,我听到床头传来轻微的抽泣声,就停下来,等到面前庞大的身躯不再颤抖,再接着讲。

我希望,这些故事能带父亲回到我身边,我也希望,它们能带我去往我真正想去的地方。

(作者:刘颖。

有删改)6.请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与“父亲的故事”有关的几件事。

(3分)7.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每讲至此,父亲已是满面通红、口沫横飞,或瞪眼跺地,或以掌击腿,最后还总免不了做出经典的“一飞冲天”式——一只手臂高举向天,另一侧大腿高高抬起。

8.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我”和父亲的心理。

(4分)无须从大脑中调取久远的记忆,父亲讲过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脱口而出,有几次,我听到床头传来轻微的抽泣声,就停下来,等到面前庞大的身躯不再颤抖,再接着讲。

9.本文以“父亲的故事”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三)非文学作品阅读(9分)材料一什么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

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

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

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态度、处事都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是SARS的近亲,但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

因此没有必要感到那么恐慌。

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材料三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冬春季,可散发或暴发流行,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浑身酸痛、少部分有呼吸困难,肺部浸润影。

病毒性肺炎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

引起病毒性肺炎的病毒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确诊则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该病可防可控,预防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外出可佩戴口罩。

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需卧床休息。

如有上述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材料四10.从材料四中,你得出哪些结论?(3分)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B.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C.新冠形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三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

D.确诊则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12.针对“新冠状病毒”,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我们个人该怎样做好防护?(4分)(四)古诗文阅读(19分)古诗阅读。

(5分)吉祥寺赏牡丹①苏轼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

②簪:插戴。

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3.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分)14.阅读诗歌,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

(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4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注释)①属:撰写。

②进士第:考职进士,又叫进士及第。

③翕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

④南:意思是向南。

⑤暝坐:闭着眼睛坐着。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无从致.书以观()(2)门人弟子填.其室()(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1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