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练内家上乘功夫必读]“力由脊发”的千古不传之秘!
如何可以做到:“力由脊发”呢?大家都知道“翻背劲”非常厉害,这把劲力离不开脊柱的作用。
力由胯起,上提腰,下压腿,将劲力对撑发出。
要使脊柱发劲,必须首先让其具备发劲的因素,大脊跟古代用的弓的构造非常相似,且同样具备弹性,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好这张弓。
打比方讲,尾椎骨跟大椎骨是“弓”的两个端头,那么,我们首先得固定好这两个点的形态,才可以将弓拉开。
脊柱这张弓,我们无法借助外力,将弓拉满,那么,我们就利用自身的对撑劲力来达到拉开弓的要求。
打个比方,我们将一根竹片置于两手掌之间,然后,两手掌相向用力,则竹片会被撑弯,此时的竹片,也就具备了动能。
身体脊柱一样,我们将肩压好,胯持续上顶,迫使脊柱压弯,就如同我们挑重担时,起不来的感觉,腿在蹬,胯在顶,脊柱被压弯,此时的脊柱,也就具备了发力的状态。
我们在练拳时,要充分地运动好以上的力学原理,压肩、顶胯,将脊柱压弯。
出手时,肩不能松,松了以后,则会出现了劲力上窜的现象,长此以往,头部会产生晕厥的现象,更甚者,会出现脑震荡的迹象。
劲力自来水管道中的水流,一个支流堵住了,它会流向其它的方向。
劲力也一样,当胯部的劲力,通过腰背,传递到肩的时候,压肩扣肩,劲力自然窜向两手臂。
所谓“打人不费力”,并不是
不用力,而是充分运用了大筋崩弹所产生的动能,达到发劲的目的。
有很多人跟我讲,我年纪偏大了一些,是不是练心意拳不太适合,其实我们的训练体系采用了筋骨发劲,在正确掌握发劲方式以后,可以很轻松完成训练的,根本就不存在吃不消,练不好的说法!反而年龄偏大一些,筋骨更加老道,劲力会更加通透。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些老前辈,老宗师,即使到了残余之年,一样可以一掌将人打飞的道理!
以前总是在讲“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很多人把这个归属于练丹田,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丹田本不存在,只是一个假想,如何又能练得了呢,真正需要我们盘练的,是你的大筋,关节,跟内脏,这些的强大,才是你骄傲的本钱。
我认为在健身房练肌肉的人是最勤奋的,他们一周不练,肌肉的质感立刻会发生变化,所以每周都得坚持训练,以保持好原有的肌肉质量。
练拳,我觉得倒是最省事的,因为大筋一旦练开以后,哪怕吃饭拿筷子,走路散步,都在用着它了,所以功夫到了,你即使五年不去盘练,它都不会退!练拳,就是练回动物的本能,让我们自身在速度、力度、敏感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打实战需要“术”但这些并不需要多,就像老虎、狮子,包括猫、狗,它们的绝招也就三两下,凭借的就是那份与生俱来的灵动性。
《心意拳》讲,灵劲上身天地翻,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一个“灵”。
我们在实战中,能够做到单个弓发劲,也可以多个弓一起发劲,甚至还可以几张弓产生合劲,打出一股霸道的劲力,当然这需要手脚,大脊的筋骨跟神经反射的高度结合。
“惊起四梢永无惧,灵劲上身天地翻”。
(陆功翰)精彩内容
古拳谱云“龙虎二劲”。
脊柱如大龙,腰胯似猛虎。
劲在脊椎,曰龙劲,取“龙形搜骨”之意;抖劲,劲在腰胯,曰虎劲,取虎腰胯之功。
脊为背之主宰,脊能弹,则一身能弹!身备五弓,脊柱为最难练的一弓!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
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不要管手脚,天长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条大龙了”,也知道什么叫背后敏感了,才能对敌。
典传国术微信大课堂之《开胯活脊》,陆功翰馆长打破门户之见,首先教授大家开发腰胯打出胯的水平弹抖劲即开胯,接着开诚布公讲解开发人体脊背的所谓“门内秘法”,练至身如弹簧,让你拥有“龙虎二劲”,延年益寿筋骨齐鸣。
为了你自己,为了我们中华民族,请你重新认识我们的国粹,一起来练习武术吧!【典传国术】陆功翰馆长语录:
典传国术开课以来,很多的武术爱好者明白了功夫的实质,知道骨架如“弓架”,大筋如“弓弦”,内脏如“弹丸”的道理。
并且明白什么是“龙虎”之劲,横劲与纵劲组合成的螺
旋劲力。
知道动物内脏助力,帮助快速跃进。
懂得什么是“骨肉分离”,明白动物的皮毛为什么能够跟骨架分离。
知道“灵”劲就是“颤”劲,“颤劲”可使日月无光……希望通过后面的学习,各门各派的武术爱好者可以将传统的核心,功夫还原到各自的功夫中去,为传统武术争光,为国争光!【典傳心意】典傳國術課程教學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开关节,盘开肩,胯,肘,膝,肋等各个关节,使骨缝撑开,大筋崩弹2.合关节,将盘开的各关节形成合劲,横竖相间,又称螺旋劲 3.活内脏,内无有不借外成的,将内脏跟肢体联动,用内脏控制身体的发劲方向4.步法,步在胯,又与筋骨,关节,内脏息息相关,如猫之捕物,无所不有 5.打法,横以用竖,竖以济横,惊起惊落,硬打硬进,宁可一招精,不可千招会6.硬度,通过盘钢珠包,盘桩,将拳,脚,肘,膝等关节练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