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8届中考语文适应性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8届中考语文适应性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请注意: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美是亲近所得,是需要用心灵níng视才能抵达的。

云卷天边,湖水拍岸,以深suì疏朗的蓝天为背景d ì听湖水的声音,显得格外安xiáng、宁静。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时间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我们的主观幻觉?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歌曲“高山青”,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一位阿里山姑娘。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3.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鸡鸣狗吠”“仙露琼浆”“春华秋实”(分析:这三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B.在海南的战略定位中,不仅要建设一座国际旅游岛,还要建设一座智慧岛。

(分析:此句中“不仅……还要……”关联词使用正确)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分析:此句中“差强人意”符合语境,使用正确)⑦《雁门太守行》中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诗句是,。

5.名著阅读。

(6分)两篇文章中就提及到。

(2分)(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筑路”开头这样写道:“秋雨打着人的脸。

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

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的皱纹。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列有关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了路,他们用蜡烛、风筝线探路,却遇到乔•哈泼。

B.《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唐僧师徒取经功德圆满,如来佛为他们授职,封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分别为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

D.《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剖析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8分)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

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走近国家宝藏”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探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分析《国家宝藏》能够获得好评的原因。

(2分)材料一: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到室内综艺节目、纪录片和戏剧中。

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9件国宝。

材料二: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包括王刚、梁家辉、王凯、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玺等。

①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②③【能言巧辩】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节目,你同学小华觉得不合适,他认为核舟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而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你依据链接材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核舟记》向他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3分)链接材料:根据我国文物分类标准,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能称其为“国宝”。

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汉字传承】梁家辉在《国家宝藏》里说:“看一个民族有多伟大,就得看他的文字。

”《国家宝藏》节目组特别强调“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同学们,薪火相传,先从传承汉字开启吧。

(3分)(1)从汉字造字方法角度看,“国家宝藏”中“家”属于。

(1分)(2)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汉字书写大赛,请你为这次大赛拟写一幅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2分)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唐朝高适《金城北楼①》,完成第7题。

(6分)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④更:经历。

7.(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抒写胸臆,表达情怀。

B. “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 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隐含归隐之意。

D. “怨无穷”传达出戍边战士对久战不息的忧怨之情。

(2)赏析首联“北楼西望满晴空”中“满”的妙处。

(2分)(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欧阳修的《养鱼记》,完成8-11题。

(14分)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

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④不筑,全其自然。

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⑥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⑦,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⑧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

②非非堂: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堂名非非。

③洿:音“乌”,低凹之地。

这里作动词用,挖掘的意思。

④甃:音“宙”,用砖砌。

⑤锸:音“插”,铁锹。

⑥忧隘:忧愁郁闷。

⑦罟:音“古”,鱼网。

⑧嚚(yín)昏:愚蠢糊涂。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①未尝植.物()②因.洿以为池()③汲井以盈.之()④市.数十鱼()(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纵锸以.浚之A.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B.不以.物喜 (《岳阳楼记》)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4分)(1)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11.作者看到大鱼“不得其所”,“感之而作养鱼记”。

请联系《马说》一文谈谈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2分)(三) 阅读《水倒流的奥秘》,完成12-14题。

(10分)①以前,曾听过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如果水倒流,落叶飞回枝头,还有多少爱人到白头;如果水倒流,一切可以从头,还有多少眼泪不再流。

”水能倒流,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不可能的。

然而,最近笔者到新疆哈密去旅游,却亲眼见识了水倒流的奇观,真的是水往高处流,而且存在多处这样的情况。

②这个奇观出现在哈密西山乡喀尔里克山山角下,距哈密市区50千米。

为验证水往高处流,当时有人曾叠了两只纸船,纸船确实随着水流逆势而上。

③当地村民说,这种现象已存在好几年了。

发生水倒流的地段在一个小山坡上,山坡总长度在60~70米,小山坡的垂直高度在3~5米。

这个小山坡上的水渠比较富有特点,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弯,而且它拐弯的地方都比前一个弯要高,拐弯处的水流明显减慢。

④有专家推测,水之所以能从低处向高处流,原因是某一段的水源头较高,导致水的推动力较大,即使某段高低分明,水流也会像海水发生潮汐现象一样逆势而上。

⑤前两年,有人在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梁化林场的山路上,也发现过水倒流的现象。

那里距惠州市区也是50千米。

明明是上坡路段,但当在坡底停车挂空档时,车子会自动溜上坡去,而且车子越重,车子上坡的速度会越快。

⑥那里的地名叫沙弗岗,在一段约200多米的一个V形路面上,有心人用油漆在上面写了“怪坡”两字。

⑦“怪坡”两字的“怪”字在下,“坡”字在上,有人拿一瓶水往“怪”字倒去,不一会儿水便向“坡”字流去。

有人解释说,这是错觉现象,是特殊地势造成的。

据说..曾有聪明之人,拿了广口玻璃器皿装上水进行试验,却看到器皿的水平线是下坡端高、上坡端低。

这就用事实说明,斜坡貌似上坡,实为下坡,乃眼睛的错觉造成的。

⑧但还是有不少人强烈反对这种“错觉说”。

他们对这些现象进行独辟蹊径的解释——这些特殊地段的特殊现象是该地段重力反位倒转特性使然。

原因是此地周围有强磁矿场,发生了重力高低位置的奇异倒转现象,这是水能倒流的真正谜底。

⑨不过,这种解释需要科学试验来证实,例如,证明当地确实有强磁矿场。

(选自《百科知识》)12.文中水倒流的奥秘有哪些解释?请简要概括。

(3分)13.联系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5分)(1)文章开头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2分)(2)第⑦段加点词“据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1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新疆哈密存在多处水往高处流的情况。

B.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梁化林场的山路上,也发现过水倒流的现象,有人解释说,这是错觉现象,是特殊地势造成的。

C.强磁矿场致使发生重力高低位置的奇异倒转现象,这是水能倒流的真正原因。

D.水倒流的奥秘现在还没有定论,需要进一步科学论证。

(四)阅读《眼界与读书》一文,完成15-17题。

(10分)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②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和归宿。

【A处】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

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

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B处】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

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

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

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

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

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

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

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