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图种类——地形图(或者叫等高线知识)
地图种类——地形图(或者叫等高线知识)
A
B
C
D
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 各图的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__
A
B
C
D
在不同的等高线地图中: 垂直相对高度 比例尺×垂直相对高度 坡度= ——————= —————————— 水平距离 图距
3)比例尺相同,等高距大,坡度大
陡 等高线 坡 密集
等高距:50米
山 低 谷
陡 E 崖
A
山顶
F G 鞍部
高
山脊 C 低
B高
等高线 缓 稀疏 坡
250米 150米
50米
四、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识别
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地形特点 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 200米 代表地形 最大平原: 亚马孙平原 地面起伏大,海拔较高, 最大高原: 边缘陡峭 巴西高原 地面崎岖,海拔高,大 最长山脉: 于500米 安第斯山脉 地面崎岖,海拔低,相 东南丘陵, 对高度小于200米 辽东丘陵 四周高,中间低且较平 最大盆地: 坦 刚果盆地
1500 图中甲地海拔是_______米,乙地海拔是 _______米。2图中甲地比乙地高1000米,此 500 高度为______ _高度。 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的构成原理是:
• 假想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一层 一层水平切开,山的表面就出现许多大小 不同的截口线,然后把这些截口线垂直投 影到同一平面上,便形成一圈套一圈的曲 线图形。因为同一条曲线上各点的高程都 相等,所以叫等高线。
7).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 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 • 500米区分丘陵和山地或高原.
我国的高原大多大于1000M,青 藏高原在4000M以上。
山 体 的 不 同 部 位
山顶
鞍部 陡 坡
缓 坡
陡 崖
五种地形
怎样读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
山顶、盆地、山脊、山谷、 鞍部、陡崖、陡坡、缓坡。
3.等高线图上的基本部位类型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丘 闭合曲线外 山峰 低内高▲符 号
四周低中 示坡线画 部高 在等高线 外侧,坡 度向外侧 降 从山顶到 山脊线也 山麓凸起 叫分水线 高耸部分
山脊 等高线凸向 低处,中间高 于两侧
山谷 等高线凸向 高处,中间低 于两侧
山地
丘陵 盆地
五种地形的识别
高原: 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 1000米以上的地形区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 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丘陵: 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岖不平的地形区
盆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相对较 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
540 520 500
530 520 510 500
2.坡度大小的判读 1)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的图上,等高线密集, 坡度大,反之小
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 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
A
B
2)等高距相同.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大,坡度大,反之小 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 各图的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__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山顶—— 密闭等高线的最内层
山脊——等高线向低 处突出的地点的连线, 易形成分水岭
山谷——等高线表 现为向高处凸出, 易发育成河流
鞍部——两山顶 之间地形平坦的 地方,修公路
陡崖—— 等高线相当密集 或重叠的地方
连线题: 将下列左侧山地不同的部位图像与 右侧的等高线形态用直线一一对应起来:
五 等高线的应用
• 1.相对高度和陡崖高度计算
1)如果正好在等高线上 如果在等高线之间 2)陡崖计算 海拔高度:最低.最高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n-1)d≤h<(n+1)d, 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为等高距
陡崖相对高度的 计算: (n-1)d≤h< (n+1)d, 其中,n为两地 间不同等高线的 条数,d为等高 距
概念、公式以及形式
比例尺
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及坡度的关系
地 图 的 三 要 素
比例尺的缩放与选取
一般地图的定向
方向
指向标地图定向 经维网地图定向
图例
地图的种类:地形图、政区图、交 通图、气候图、、、
一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绝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和相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 是起点不同;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 地面高度。
海拔和相对高度
500 1500 1000
水平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练 一 练
什么是海拔高度 和相对高度?
90米
海拔?
B 40米
海拔?C150米
60米
50米
海拔?
A
海拔?
海平面
0米
50米
A与C的相对高度? 100米 _____。
山脊之间 山谷线也 低洼部分 叫集水线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鞍部 两组山峰的 等高线之间 的区域
峭壁 多条等高线 陡崖 会合重叠在 一处
相邻两 个山顶 之间呈 马鞍形
鞍部是山 谷线最高 处,山脊 线最低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 称峭或陡崖
盆地 闭合曲线外 洼池 高内低
四周高 中间低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内侧,坡 度向内侧 降
等高线原理
山
坡陡的 地方
坡缓的 地方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 稀疏 。
2、等高线的基本特性
1)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 :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 的高度差。 3)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 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4)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 重合。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 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等高线图绘制原理
三 等高线地形图
1.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 线—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 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
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 高距有何特点?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相同。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之间 存在什么联系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 坡度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