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育观察法
3、时间取样法优点与缺点
(二)事件取样法
1、事件取样法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1)观察前确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确定记录哪些事件
的发生、发展过程,确定记录事项和记录形式,制定出记录 表格。
(2)只要预定行为或事件一发生,就立即记录事件全程。 2、事件取样法与时间取样法、轶事记录法的区别 事件取样法测量单位是行为事件本身,时间取样测量单位是行
1、行为核查法的具体做法和要求:P139 2、行为核查法的优点与缺点: 行为核查法的优点是观察目标明确、省时、易行;缺点是不 保留原始实况包括情景和背景资料。
第三节 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一、观察准备工作
(一)制定观察计划与观察提纲 p142
(二)准备观察工具
定量观察法中经常使用分类测评工具,常见的几种分类测评观
(4)详细说明要解释的内容。 在整理和分析观察资料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检查观察资料是不是严格遵循科学方法的程序而获得; 第二,如果资料用多种方法收集的,则应把比较,如发现问题可再去核实;
第三,当观察是以小组进行时,可将观察者之间获得的资料进
察工具有:编码体系、行为核查表(记号体系)和等级量表
定性观察法使用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和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 等四种方式。
重点介绍定量观察中观察工具之一——编码系统
1、制定观察编码体系
(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目标行为。
2)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对行为进行分类,并确定各类行为的 操作性定义。
(3)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编码,建立编码体系。 2、准备观察记录表与记录方法
行比较;
第四,对于较重要的问题应注意观察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 长时间的观察比短时间的观察更可靠。
四、观察法的实施要求 P148-149
5、客观性
二、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一)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1、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和控制的
状态下考察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搜集研究资料的一 种方法。 2、实验观察法: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 引起被研究对象的某些心理现象,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它 们进行观察,搜集有关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为或事件所发生的时间间隔;前者注重行为事件的特点、性质,
后者注重行为事件的存在。
事件取样观察与轶事记录相似之处是二者都注重记事。
不同的是,事件取样观察是实施正式观察活动时采用的,它只
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过程。而轶事记录法是日常观
察时采用的,事先并不确定哪些要记,哪些不记。
3、事件取样法的优点与缺点
三、教育观察法的功能与局限性
(一)教育观察法的作用 P134-125
(二)教育观察法局限性
1、取样小 2、所获材料有一定的表面性 3、观察缺乏控制,不能说明所观察到现象的因果联系。
第二节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一、非结构式观察
(一)日记描述法:日记描述法是对儿童研究的最古老的方法。 (二)实况详录法:又称记事法,是以记事为主,从事件或行为刚
(三)准备观察途径
教育观察的基本途径有:
1、上课
2、听课
3、参加有关活动(参与观察)
4、实地参观考察
5、访谈
二、实际观察
实际观察就是观察实施的具体过程。
在实际观察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灵活执行观察计划; (2)抓住观察的重点; (3)注意做到观看、倾听、询问、查看、思考五个方面相 互配合;
(4)做好观察记录。
实际观察记录方式分为:
(1)定性观察记录方式——田野记录的方式。
(2)定量观察记录方式。
(3)现场观察记录方式。P147
三、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整理与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
(1)整理资料,看所需观察资料是否都收集到;
(2)审查资料,看所收集到的观察资料是否都有效;(3)分类 归档;
第七章 教育观察法
第一节
教育观察法概述
一、教育观察法的含义与特点
(一)教育观察法的含义
教育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有目
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感知、记录、 分析,从而获得事实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可以分为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两大类
狭义的教育观察单指科学观察;
参与有两种方式:一是观察者公开自己的真实研究身份 ;二是
观察者隐瞒自己的研究身份 。
2、非参与观察(局外观察 ): (四)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1、结构式观察:是指观察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观察提纲并严 格地按规定的内容和计划所进行的可控性观察。
2、非结构式观察:是指对观察范围采取弹性态度,不预先确 定观察内容和观察步骤,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性观察。
广义的教育观察既包括科学观察,也包括日常观察。
日常观察是随机的、自然的感知,无目的、无计划,也不要 严格的记录,信息具有主观性、偶然性、零碎性。 科学观察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严格记录,信息具有客观 性、可靠性、系统性。
(二)教育观察的特点
1、目的性
2、计划性 3、选择性 4、自然性 强调在“自然状态”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是 观察的最突出特点。与实验法相比较,被观察者的行为比 较自然。
刚发生到结束,全过程都要完整地按顺序记录下来的一种观察方
法。轶事记录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轶事记录法。
二、结构式观察
(一)时间取样法:即在统一确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时段观察预先
确定好的行为,或按预先规定好的行为分类系统将行为归类。
自学以下内容:P135-137
1、时间取样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2、时间取样法分类系统
优点:(1)事件取样法兼有时间取样法和轶事记录法的优点; (2)收集资料的时间比较经济。
缺点:(1)需要被动等待特定事件发生;(2)对导致事件发 生的条件和环境等信息不能充分了解。
(三)行为核查法 (清单法 ):将观察项目制成清单式的
简表——核查表,用核查表来核查某种行为是否发生或出现 并记录观察结果的方法。
(二)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1、直接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凭借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观察
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事实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如随堂听课,边听、边看、边记录。 2、间接观察法:是指借助各种观察仪器摄录观察现象,获 取事实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1、参与观察(局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