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收藏鉴宝电视栏目《华豫之门》吗?我每周必看,吸引我的是通过鉴赏家的点评,直观地获得更多的书画、文物、收藏知识。
因为它的收视率比较高,我对它的赢利模式发生了好奇。
除了广告外,一定还有其它的赢利点,果然,通过搜索,我发现华豫之门有一个“宝之源”藏品珍宝馆,是一个艺术品投资平台。
通过现象看本质,商业运作是需要有门道的,动画片《四驱小子》背后是四驱车的旺销;《变形金刚》背后是变形金刚玩具的畅销,这些商业模式在国外已经不新鲜了,但是在国内却是方兴未艾。
你知道雅昌艺术网及雅昌印刷业的盈利模式吗?还有798艺术区、宋庄、百雅轩、荣宝斋以及名目众多的艺术品网站的运作模式、赢利点吗?
雅昌的赢利模式已经不少人论述过了,在此不多讲。
站在商业前沿来看,未来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品牌的竞争,一定是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竞争。
探访书画艺术界的赢利模式,对有意愿从事艺术品商业运作的人士来说是一个福音。
前几天,我去了趟潘家园古玩城,虽然早就听说过“买假书画就到潘家园”,还是没想到启功、范曾、韩美林、何家英等人的“作品”那么多,而且包装精美,据老板讲,画虽然是赝品,但包装上的画家签名却是真的,我反问:难道范曾不打假?老板讲:打什么假呀,这样他还高兴呢,都仿他的画,他的画到处都是,知名度多高啊。
我想了想,有些道理,史国良打假,史国良的确没有范曾知名度高。
或许打假与打假都是商业运作的方式与手段,不同时期不同的出名策略,通过打假,刚回国的史国良出名了,通过不打假,祖国遍地都是范曾的画,范曾名气更大了,老百姓都知道。
另外买得起真画的不去潘家园,买不起的花300元、3000元买的就是假的,买的人与卖的人心里很明白,范曾更明白,他的顾客群是哪些人,他的不打假,或许是在挖掘与培养潜在顾客群。
798艺术区最大的赢家是七星电子元件厂,一个老牌军工企业,艺术家化腐朽为神奇,使废弃的厂房与库房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区,这些当年要撤除的房子比现在CBD的写字楼租金都要高,七星电子厂成为“商业地产”的物业主。
而那些驻扎在798的艺术家与文化公
司各有各的赢利模式,据说获得国外艺术基金支持的不少,否则有的就支撑不下去。
以艺术家的身份打听场地参展的费用,各不相同,不过只要一个月有一个展览,场地的费用就有了,再卖些画就可以赢利。
如果有眼光,用场地的费用换一些好的作品,合适的机会拿到拍卖市场上,也是一种盈利模式。
琉璃厂是老的艺术集散地了,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后起的798与宋庄也各有特色。
琉璃厂的荣宝斋大名鼎鼎,艺术品、文房四宝在那里价格不菲,荣宝斋除了日常零售与办展览外,还有自己的印刷厂、出版社、拍卖行。
艺术家为在荣宝斋出版社出书而自豪,尽管费用很高。
徐悲鸿纪念馆也有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徐悲鸿作品可以应邀出展,只要交纳一定的护馆费用,一般在外地出展一周为20万元人民币,各种文化机构利用徐悲鸿作品展览之际,邀约其他书画家同时出展,赢利模式各有千秋。
宋庄比较散,去了以后你不知道去哪里找到艺术家,因为一个民房又一个民房,一个小展厅又一个小展厅,东一个西一个,开车不是,步行也不是。
没有指示牌,也没有出名的展览馆,只好走到哪里算那里了,不过宋庄正在建设一个规模很大的艺术园,也许到那个园建设完成的时候,宋庄的赢利模式才能凸显出来,现在明显的模式还只是画廊。
在图书大厦、饭店、娱乐场所等地固定举办小型竟卖会与展销会也成为一些文化公司的盈利模式。
这是很容易复制的,而一些利用培训系统与包装系统的赢利模式却不易被人觉察与复制。
目前,瀚中文化公司正在做这样的商业模式。
无论什么样的赢利模式,只要你有核心竞争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