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现代炮制研究LISH1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3 VOL.14 NO.11 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第14卷第l1期◇文献综述白芍的现代炮制研究田林,邵智,(1.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王海凌2.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卫生院271408)关键词:白芍;炮制工艺;炮制质量;炮制药理中图分类号:R28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05(2003)11-0697—02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又名白芍药、金芍药。
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一般需经净制切片或炮制后入药用。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主要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等成分;具有镇静、解痉、抗炎、抗应急性溃疡病、扩张冠状动脉.对抗应急性心肌缺血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炒制后性缓、柔肝、止泻.酒炒后借酒行经止中寒腹痛。
白芍的炮制方法,现行全国各地尚有“炒制”“酒制”“土制”“醋制麸制酒麸焯”“制炭”“煨制”“盐制”等制法;药典收载有白芍、炒白芍、酒白芍三种饮片规格的炮制方法[1j。
现代认为白芍经炒后.性稍缓,以养血敛阴为主,酒炙后,能降低酸寒之性,擅于和中缓急,止痛。
1 炮制工艺研究据唐一上报道,本地老药工采用了火“润”法润白芍的工艺,其方法是:将白芍的根于炭火上烘烤(但不直接接触炭火),至白芍握于手中,大指向外推,其余四指向内握.可以略弯曲时.趁热切片。
此法具有饮片美观、致密;缩短生产时间.避免有效成分损失;可降低白芍的寒性.起到了清炒作用等优点j。
有人介绍了一种白芍饮片的炮制方法:取白芍条,大小分档.分别置水池同浸透.取出,以手试之,拇指向外推.其余四指向内用力,以弯成半月形不断为度.洗净捞入箩内(箩的大小要适宜,以放人大缸后,箩的最高边特制不落下缸内为佳),沥干水,然后取- Jl'包硫磺点燃放入缸底,待缸内充满硫磺烟雾时,迅速把白芍放入缸内.约2~3 min.用湿润麻布或塑料薄膜盖严,勿漏气,上面加缸盖,火局12h左右,迅速取出切成薄斜片晒干或烘干。
此法炮制的白芍片.片形美观整齐,因用硫磺薰,不易虫蛀.易于保管贮存j。
胡振华报道.白芍的主要成分是白芍苷,在水中较难溶解,将白芍切极薄片则可以扩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4]。
杨汩清报道,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切出的饮片平整光滑,洁白美观.损耗为5 左右.较好地保证了饮片质量并提高了饮片出品率[5]。
徐坚等研究报道,将《中国药典》(1985版)中的白芍切制法先后改用硫磺薰白芍和蒸白芍,并应用系统预试法和薄层层析法对这3种炮制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认为蒸白芍较为优越[6]。
王和平等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对比研究了水泡、闷润和气蒸3种饮片白芍的方法,结果闷润法炮制白芍显著优于其它二法。
芍药苷的含量测定结果生品为1.24 ,水泡为4.27 ,闷润为3.92%,气蒸为3.89%E73。
程立方等报道,对传统常水常压冷浸、常水加压冷浸、常水减压冷浸和蒸气减压温浸四种不同浸润方法加工的白芍饮片作薄层色谱和芍药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浸润方法制备的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有显著差异(P<O.01),加压冷浸,减压冷浸和减压温浸三种改进方法都较传统自然浸润好,芍药苷损失少,且省工省时,其中减压温润效果最好[a]。
蒋纪洋等以白芍饮片水煎煮液中水溶性成分与含量较高的鞣质成分为质量指标,采用L。
(3 )正交实验法,考察了泡洗时间、软化方法、饮片厚度对其质量的影响。
结果初步证明.白芍饮片加工工艺为白芍个子泡洗15 min,常法浸润透,晾至无粘感,切2~ 3 mm 厚的薄片为佳[g]。
马加坤利用烘箱制酒白芍,起到炒法同样效果,该法具有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易保管、操作简便等特点[1 。
杨中林等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芍药苷含量为收稿日期:2003—03—07;修订日期:2003—08—22指标,筛选酒炙白芍的炮制条件,其结果提示以加酒量5 ,温度9O℃,加热10 min为最佳炮制条件【l 。
2 炮制化学研究据报道.白芍原药材中芍药苷含量最高,生白芍、麸炒白芍、酒白芍、醋炒白芍、土炒白芍、焦白芍中含量逐渐减少[1 。
薛建海应用薄层扫描法对白芍个、生白芍及麸炒、酒炒、土炒白芍、焦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作了比较,结果白芍个0.65 ,生白芍0.44 ,麸炒白芍0.36 .酒炒白芍0.25 ,醋炒白芍0.23 ,土炒白芍0.14 ,焦白芍0.16%[1 33。
杨建国等报道.芍药苷的煎出量与炮制方法的关系为生品> 麸炒品>醋炒品、炒黄品> 炒焦品>酒炒品[143。
孙秀梅等依据有关文献测定芍药苷含量的方法,结果生品0.317 ,清炒品0.162 ,麸炒品0.198.酒炒品0.178%,醋炒品0.185 。
白芍经炮制后,芍药苷含量均显著降低,各炮制品中清炒品降低最多,麸炒品降低相对最小[1 。
殷玉生等就白芍生品、酒制品、醋制品及炒黄品中芍药苷的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比较。
结果表明,炒黄、酒制、醋制等炮制品中芍药苷的含量均高于生品.尤以炒黄品中含量最高,约为生品含量的3倍。
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芍生品及炮制品中苯甲酸的含量,结果为生品0.794 ,清炒品0.793%.麸炒品0.750 ,酒炒品0.768 ,醋炒品0.780 .炮制对白芍中苯甲酸的含量影响不大。
选择检测波长(274土1)nm 测定丹皮酚含量.结果为生品0.028 3 ,清炒品0、013 5%.麸炒品0.019 7 .酒炒品0.015 7%.醋炒品0.015 7 。
说明白芍经炮制后丹皮酚的含量显著降低,尤以清炒品为甚.麸炒品降低最少[1 。
薛建海等对毫白芍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生白芍> 土白芍>焦白芍>芍药(药材)> 酒炒白芍> 醋炒白芍>麸炒白芍。
炮制方法对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麸炒白芍中氨基酸含量最低.这可能与白芍麦麸同炒过程中.麦麸破坏或吸附氨基酸有关[1 。
白芍经炮制后磷脂成分的薄层扫描结果显示.炮制品较生品溶血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酸的含量比例增高.而其它磷脂组分则有所降低,提示可能有一些磷脂分解成磷脂酸。
因此,在满足中医炮制理论的基础上.在白芍的炮制品中应尽量减少补益成分磷脂的损失[193。
张兆旺等报道,比较了白芍不同炮制品组成的芍药甘草汤中自芍主成分的含量。
结果表明,各种芍甘汤中均不含丹皮酚;芍药苷含量除酒炒白芍的芍甘汤外,皆明显高于生白芍煎液;方中用白芍生品或清炒品、麸炒品芍药苷含量高,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麸炒白芍苯甲酸含量最低[2 。
3 炮制药理研究白芍经炮制后药理作用普遍增强,充分说明了白芍炮制的意义。
镇痛实验结果表明,炮制品的镇痛作用较生品明显[1 。
白芍五种炮制品(生品、清炒品、麸炒品、酒炒品、醋炒品)煎液均能使离体兔肠自发收缩活动的振幅加大,剂量增加,作用加强,醋炒品作用最强;加入0.10 ml 2 的氯化钡引起的兔肠收缩加强,生品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且剂量增大,作用加强。
其他炮制品对氯化钡的拮抗作用不明显。
白芍五种炮制品对氯化乙酰胆碱(10一~0.10 m1)所致的兔肠痉挛性收缩,均无明显拮抗作用;加入肾上腺素(10 ~0.10 m1)引起的肠管活动抑制,除生品和麸炒品作用不明显外,醋炒、酒炒、清炒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加强,尤以醋炒品拮抗作用最为明显[1 。
镇痛实验证明,在抗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炙甘草煎液均无镇痛作用,而五种芍甘汤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尤以醋炒白芍芍甘汤的镇痛作·697 ·维普资讯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第14卷第11期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3 VOL.14 NO.1l用最为显著。
各种芍甘汤与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强度无显著差异。
说明五种芍甘汤均有非特异性镇痛作用[21]。
五种芍甘汤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壳炎症、醋酸所致小鼠腹腔炎症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各种芍甘汤中以酒炒白芍芍甘汤中鞣质含量最高,但抗炎作用未见明显增强.提示芍甘汤中鞣质含量的高低与其抗炎作用强弱不成平行关系。
4 炮制质量研究据张晓君等报道,由于白芍所含成分的特殊性.一是芍药苷是蒎烷系衍生物,芍药苷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能被其中所含的稀酸水解成葡萄糖和挥发性的蒎烷衍生物.而使药效降低。
二是白芍中收敛成分鞣质在稀酸、高温等条件下可缩合成鞣酐.又称鞣红。
鞣红不溶于水.煎煮时不易煎出.而失去收敛作用。
因此在白芍加工炮制过程中应注意生白芍不宜长时间浸泡.否则泛红变色.使药效降低甚至丧失疗效.炒制过程中宜文火加热.防火力过猛而使炒白芍丧失健脾之功.在干燥过程中不宜强光暴晒l2 。
吴建华等报道.采用PH一42型谷物膨化机对白芍进行膨化处理.并与传统炮制品进行外观性状显微特征、TLC鉴别、芍药苷含量测定及抗炎镇痛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用膨化法炮制白芍.可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能显著提高煎出效能和浸提速率。
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生白芍为1.033%,炒白芍为1.043 .酒白芍为1.171 .膨化白芍为0.997 。
膨化技术有可能使部分中药的炮制品代替传统炮制品.使中药炮制进一步机械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5 炮制原理研究临床上应用的白芍均经过去外皮和水煮处理。
应用薄层层析和薄层层析一比色法定性、定量分析了白芍片、去皮白芍、白芍皮等不同的加工炮制对其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影响,以此探讨白芍加工炮制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白芍除去的根皮中仍含有芍药苷,其含量为2.27%;但被除去的外皮不仅含有与白芍相同的化学成分.也含有白芍不具有的其他成分。
因此不可盲目改变白芍去皮的传统工艺。
水煮处理对白芍化学性质影响不大,其残液经实验证明有芍药苷.说明水煮过程中有部分芍药苷流失,可以经水煮处理的样品.其芍药苷的含量都明显高于未经水煮的样品I2 。
也有实验结果表明.按《中国药典》1990版方法去外皮后经水煮处理制得的白芍直接刮去外皮不经水煮处理制得的白芍其芍药苷、苯甲酸含量低;丹皮酚含量几乎为零。
故白芍加工方法以将芍药直接刮去外皮不经水煮为佳[26 炮制临床研究张兆旺等比较了白芍不同炮制品组成的芍药甘草汤中自芍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麸炒白芍苯甲酸含量最低.故对脾胃虚弱患者.似以麸炒的芍药甘草汤更适宜[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