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与健康ppt课件第六章 运动与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汇编

运动与健康ppt课件第六章 运动与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汇编

☞主动转运
小结:
体液是指体内溶有多种电解质和多 种复杂有机化合物的溶液。包括细胞内 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可分为组织 间液、血浆和透细胞液。体液含量受年 龄、性别及身体肥胖程度的影响。各体 液间不断进行交流,通过神经、肾脏和 激素调节维持体液水、电解质平衡。
第二节 运动与水代谢
一、水的生物学功能 (一)调节体温 (二)运输物质 (三)促进体内化学反应 (四)润滑作用 (五)维持组织器官一定的形态、
(4)饮用的液体温度应低于室温(一般 为15~220 C),口味应适合运动特点,液体 应随手可得;
(5)运动时间长于1小时的运动项目,应 在液体中加入适量的糖和电解质;
(6)运动时间长于1小时的大强度运动, 应以每小时30~60克的速率补充糖,以维 持糖的氧化和延迟疲劳出现。这个糖的摄 入 量 可 以 通 过 每 小 时 饮 用 600~1000 毫 升 的 4~8%的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和低聚 糖的混合糖溶液来实现; (7)每升液体应含有0.5~0.7克的钠。
第六章 运动与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
一、体液的概念、分布、交换、调节 二、 运动与水 三、运动与无机盐 四、运动与酸碱平衡
第一节 体液
一、体液的容量、分布和影响因素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正常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 (升/公斤)。
(二)影响体液含量的因素 体液含量:目前尚没有测定体液总量的理
想方法,只能根据体液分布及 含量估计。 例如60公斤体重的正常成年人:
☞糖种类:
种类多时,溶质吸收增加,水吸收也 随之增加。
☞糖浓度:
2%、4%和6%的葡萄糖、蔗糖、葡 聚糖3和葡聚糖7溶液,其对水的吸收没 有显著的影响。当这种溶液的糖浓度增 加到8%时,导致水吸收显著减少。
因此,糖的浓度不能太高。
2、运动员补液方法
1996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发表 的“运动与补液”专论提出了七条建议:
☞如果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的液体增多, 或从静脉端回流的液体减少,则细胞间 液积聚,导致水肿。
(二)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交换
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被细胞膜相 隔。细胞膜是一种特殊的半透膜,除大 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外,对、Na+、K+、 Ca2+、Mg2+等无机离子存在特殊的通透规 律:
☞被动扩散
(三)脱水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P116表6-8
脱水与恢复补水拖的时间越长,对 运动能力的影响越明显,严重脱水时要 花几天时间才能建立体液平衡,所以在 失水的应激之前或即刻就应该补水。
要点: ☞一般人,不要等到口渴才补水;
☞训练中应考虑耐缺水训练;
☞训练和比赛后应尽早补水。
(四)运动员补液与运动饮料 运动员失液特点:
(1)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多种。
主要:液体量、糖浓度、渗透压和温度。 其次:与运动强度、运动形式、环境温度和
酸碱度有关。
①液体量 胃排空速率与胃中液体量呈正相关。
②糖浓度和渗透压浓度 胃排空水的速率与糖浓度、渗透压浓
度呈负相关,与糖浓度关系更密切。
③溶液温度
仍有争议。 有研究表明,胃排空随着溶液温度的 增加而降低。但也有研究认为,热(500C) 和冷的(40C)溶液都比温的(370C)溶液 排空慢。
硬度和弹性
二、水的摄入、排出和动态平衡
三、运动对水平衡的影响 (一)运动时的热调节
在激烈的体育运动中,运动员体能消 耗成倍增加,同时产生大量体热。 一般运动: 排汗1~1.5升/小时; 热环境运动:排汗1.5~2.5升/小时,甚至更高。
产汗量的计算公式:P115表6-7
(二)运动员脱水类型 1、主动型脱水 2、被动型脱水
④其它因素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超过65~80%VO2max时,胃排 空减慢;
☞运动形式: 运动强度相同时,跑步>自行车;
☞环境温度: 180C和250C >350C和490C。
(2)影响小肠对液体吸收的因素 与渗透压浓度和可转运溶质的浓度、
种类有关。 ☞渗透压:结果不统一
一些研究表明:小肠内水的吸收与溶液的 渗透压呈负相关; 另一些结果:等渗溶液吸收最快。
►出汗丢失水分的同时丢失盐分; ►运动造成体内其它营养物质的缺乏; ►液体吸收等问题, 运动员补液 ►不宜一次大量补充纯水; ►一般补充含一定溶质的运动饮料。
1、运动饮料的选择 运动饮料成分:水为主,其次是能
源物质、电解质、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 素等。根据不同需要调制含量和配比。
理想饮料应具备条件: ☞促进饮用; ☞迅速恢复和维持体液平衡; ☞提供能量。 因此,饮料必须味佳,易吸收。
体液总量 (约36)
细胞内液约24升 细胞间液约9升 血浆约3升
影响因素: 1、龄
婴幼儿体内含水量较高,物质代谢较 旺盛,但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肾脏的发 育又不完善,调节能力差,所以在运动 或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脱水,程度往往 也较严重。
2、性别
一般情况,同体重体液总量男性高于女性。
3、个体肥胖程度
运动员不易一次大量补充纯水,一般补充 含一定溶质的运动饮料。运动饮料成分中以水 水为主,其次是能源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等,可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补充,根据 需要合理调制种类、含量和配比。
越肥胖,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越低,总 体液越少。 →脂肪含水量:10%~30% →肌肉含水量:25%~80%
故肥胖者对失水的耐受能力差。
二、体液电解质含量和分布特点 体液中的溶质分为非电解质和电解
质两大类,含量和分布特点各不相同
(如下表)。
三、体液间的交换 (一)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的交换
☞即体液交换的同时进行物质交换。
(1)食用营养平衡的膳食和在赛前24 小时期间饮用足够的液体,以促进运动 或赛前的体液平衡;
(2)运动前2小时,饮用500毫升液体, 确保体内水平衡,并给于足够的时间让机 体排出多余的水分;
(3)运动中,应尽早地、有规律地、 间隙性地饮用足够的液体,以补回由汗液 丢失的水分(等于体重丢失量),或者饮 用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大量。但应遵循少量 多次的原则,以免引起胃肠不适;
(8)运动后补水越早越好,但不能暴饮,以 免引起浮肿等不良反应。
小结: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学成分,约占体 重的55~67%。水是构成体液的主要成分,是 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运动员长时间运动时大量出汗丢失的液体 而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或某些运动员通过脱水 急性降体导致体内水平衡紊乱,影响运动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