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慢性损伤
慢性损伤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变性和增生,由于局部代谢障 碍而引起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局部酸痛、无力、活动受限、局部发凉等,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处理原则:改善伤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合 理安排局部负荷量。 处理方法:与急性损伤中、后期处理方法一致,但应特别 注意功能锻炼,以维持运动水平。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王晓峰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1.定义 2.症状
3.伤后锻炼与治疗原则
4.物理治疗
5.康复训练
6.伤后训练
定义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 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 是软组织损伤的一种。受钝力作用,肌肉猛烈收 缩,关节活动超越正常范围或劳损等引起。
急性损伤
3 、后期:损伤基本修复、痛肿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 全恢复。主要表现为锻炼时有痛感,肌力未恢复,严重者 可能由于组织粘连、疤痕收缩而出现伤部僵硬,活动受限 等。 处理原则: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功能,软化疤痕、松解 粘连。 处理方法: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 治疗,如旧伤药外敷或中
2 、中期:早期至症状基本消失,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 功能障碍。 处理原则: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促进淤 血和渗出吸收,加速再生修复。 处理方法:综合治疗方法和功能锻炼。 ⑴、热疗 ⑵、理疗: ⑶、按摩、针刺:应从伤部边缘开始,由近端向远端进行, 轻重以不加重局部疼痛为宜,深部肌肉挫伤不能使用重手 法;在按摩以后加以点穴可增强疗效,但禁止重复受伤动 作。
物理治疗
3、热磁治疗。电极板20 cm×40 cm,置于病灶处,
温度控制在 40℃或 50 ℃,时间 20 min, 1 次 /d, 7 d为1个疗程。
4、TDP的使用。将病变关节/部位完全裸露,直接 照射。照射距离以 TDP 治疗头距体表 20-40cm ,患 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 照射时间:30-60分钟/次, 1-2次/天,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
伤后锻炼与治疗原则
( 3 ) 加强局部治疗,改善伤部代谢,消除水肿,
防止深痕粘连与收缩。预防应遵从康复训练原则, 科学安排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医务监督 与安全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的能力。
支持带
支持带
物理治疗
1、初期热、冷敷法。损伤在48 h内,用湿毛巾包 裹冰块在伤处冷敷。超过48h的患者,用湿热毛巾 热敷,二者每次敷30 min,每日3~4次。 2 、超短波治疗。功率 22 W ,频率 4 0 MHz ,波长 7.3 m,板状电极14 cm×10 cm,单极或双极,并 置或对置病灶处,气距2~3 cm,微热量,时间10 min,1次/d,7 d为1个疗程。
康复训练
1.急性损伤 2.慢性损伤
急性损伤
1、早期:伤后24或48小时内,主要表现为红、肿、 热、痛、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严重。 处理原则:止血、止痛、防肿、制动和减轻炎症 反应。 处理方法: • 伤后即刻冷敷、加压包扎、患肢抬高、 适当制动。还可使用止痛药物和点穴、针刺治疗。 ⑴、冷敷 ⑵、加压包扎 ⑶、患肢抬高及固定: ⑷、止痛药物:七厘散、云南白药等。严重损伤 使用度冷丁、吗啡 。
伤后训练
一、伤后康复训练的目的: 1 、保持患者已经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缩短重新投入治 疗的时间。 2、防止因伤后没有治疗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3 、促进损伤的痊愈和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和骨骼发生 废用性萎缩。 4、防止因受伤后体重增加。
伤后训练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动静结合、预防关节的挛缩和肌肉 的萎缩。 1 、尽量保持全身和未伤部位的训练,避免伤后机能状态 和健康状况下降,保持一定训练水平。 2 、已伤部位要根据伤情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和负荷量,注 意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和分期进行。 3、加强功能锻炼, 4、加强伤后训练的医务监督。
谢谢
症状
(1)挫伤; (2)肌肉拉伤; (3)关节韧带拉伤; (4)骨质增生; (5)椎间盘突出; (6)肩周炎 (7)骨关节炎 (8)滑囊炎;
伤后锻炼与治疗原则
(1)合理安排伤后训练,保持患者已获得的良好 训练状态,防止因伤后突然不运动而导致的关节 活动受限 (2)练习时合理使用保护带,以防止发生劳损、 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