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物联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9年物联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9年物联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目录1.物联网产业链介绍 (6)1.1物联网架构 (6)1.2物联网行业近况 (7)1.2.1行业转向由规模化、工业升级需求驱动 (7)1.2.2全球规模增长重加速,国内平台层占据主市场 (8)2.物联网产业链解构 (9)2.1感知层 (9)2.1.1芯片 (10)2.1.2传感器 (11)2.1.3通信模组 (11)2.2网络层 (12)2.3平台及应用层 (12)3.我国物联网相关政策规定及落实 (16)3.1推进NB-IoT建设 (17)3.2发挥试点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完善产业生态 (17)3.3运营商助力,补贴+完善平台双管齐下 (18)3.4确定行业标准,加快技术落地 (19)4.投资建议 (23)5.风险提示 (23)图目录图1物联网产业链 (6)图2物联网发展历史驱动力梳理 (7)图3产业物联网和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增长趋势 (8)图4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 (9)图5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 (9)图62018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占比(%) (9)图72016年中国物联网各类应用场景 (9)图8感知层产业链 (10)图9全球物联网芯片市场规模(亿美元) (10)图10我国物联网相关芯片市场规模 (10)图11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 (11)图12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 (11)图13全球蜂窝通信模组市场规模(分技术,百万片) (11)图14我国蜂窝通信模组市场规模(分技术,百万片) (11)图15网络层架构示意图 (12)图16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 (12)图17运营商物联网营收(亿元) (12)图18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 (14)图19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 (14)图202018年中国可穿戴设备细分市场份额(%) (14)图212018年中国市场前五大可穿戴设备厂商出货量(千台) (14)图22中国智能家居需求规模 (14)图232016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细分份额 (14)图24中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 (15)图25视频监控下游应用领域占比 (15)图26中国汽车保有量 (15)图27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 (15)图28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 (15)图292018年中国共享租赁市场细分份额占比 (15)图302016年物联网细分应用领域占比 (16)图31中国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 (16)图32智慧城市投资规模 (20)图33PPP项目投资额:智慧城市(亿元) (20)图34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 (21)图35中国物联网安全市场规模 (21)图36Predix发展路径 (22)表目录表1平台层商业模式对比 (13)表2国家政策进程 (16)表3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截至2018年中期指标完成情况 (17)表4运营商建设进程 (19)表5传感器识别相关 (19)表6中国传感器市场 (19)表7智能家居相关 (20)表8智能安防相关 (20)表9其他标准 (23)1. 物联网产业链介绍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RFID,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用于管理军需物资。

1999年美国提出传感网的概念。

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蜂会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从此物联网也不再局限于RFID技术,万物互联的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2009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期间,听取了我国传感网的发展与运用汇报,“传感网”、“物联网”一时间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

在不断出台的政策驱动下,国内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1.1 物联网架构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

平台层包括软件、全栈性能管理、开发者工具、分析工具、传感器分布网络、网络连接、信息安全、开源平台。

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

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图1物联网产业链资料来源:移远通信招股说明书,海通证券研究所自物联网进入繁荣发展期开始,连接方式随技术更新不断增多,未来有望向5G和LPWA(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迁移。

物联网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方式有广域和局域两种,在广域连接方面,更多是借助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蜂窝网络连接,如2G、3G、4G等,在交通、物流、工业、能源等各行业终端被广泛采用。

而随着高速率低时延的5G技术逐步落地,连接技术有望逐步向5G迁移。

同时,NB-IoT、eMTC,以及非授权频段的LoRa、SigFox等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作为近年国际上一种革命性的物联网接入技术,发展迅猛,根据移远通信招股说明书援引Techno Systems Research研究预测数据,2015-2022年LPWA产品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9.87%。

局域连接方式主要为WiFi、蓝牙、Zigbee等,具有传输速度较快、成本较低等优势,但抗干扰能力较弱,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穿戴设备、智能硬件等终端。

我们认为,由于LPWA兼具局域网连接技术的低成本、低功耗优势和广域网连接技术的远距离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1.2 物联网行业近况1.2.1 行业转向由规模化、工业升级需求驱动从物联网概念兴起发展至今,受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三大周期性发展动能的驱动,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领域和行业成波次地动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2007年,第一部iPhone手机出现,随后出现的多媒体时代为全世界连网设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智能手机推动物联网发展。

2009年,谷歌启动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项目,车联网成为物联网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谷歌眼镜发布,成为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一个革命性进步,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同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98亿美元。

2014年,亚马逊发布Echo智能扬声器,为进军智能家居中心铺平了道路。

2015年物联网市场同比增速29%,达到增速历史小高峰。

2017年后,随着物联网开发成本的降低,自动驾驶汽车不断改进,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开始融入物联网,智能手机和宽带普及率提高,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798亿美元,同比增速14%。

图2物联网发展历史驱动力梳理资料来源:海尔、苹果官网,区块链门户网,华为GIV白皮书等公开资料整理,海通证券研究所工业升级和规模化消费市场需求成为当下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严峻发展形势,主要国家纷纷量身定制国家制造业新战略,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受到重视,能够更好满足工业控制需求,通过为制造企业提供远程控制和数据流量管理工具,实现更高效智能地管理大量设备,同时,5G应用的三大场景中mMTC海量连接和uRLLC超低时延又为物联网加码,因此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重建工业基础性行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推动力量,带动物联网与工业充分融合并持续创新。

同时受规模联网设备数量、高附加值、商业模式清晰等因素推动,车联网、社会公共事业、智能家居等成为当前物联网发展的热点行业,市场化的内在增长机制推动物联网行业逐步向规模化消费市场聚焦。

在基础性、规模化行业需求凸显背景下,全球物联网行业依托于连接数的不断增长,呈现两个维度的发展脉络。

1)面向消费侧的消费物联网,创新高度活跃成为热点。

行业孕育出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智能家居、车联网、健康养老等规模化的消费类应用。

对于生活便捷改善程度以及是否支持多元化的连接应用,成为行业驱动核心要素。

2)面向供给侧和公共管理的产业性物联网。

通过解决工业、能源、交通、物流、医疗、教育等行业问题,助力企业变革转型,驱动产业落地,主要应用表现为工业物联网和智慧城市。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物联网白皮书》援引GSMA Intelligence预测数据,从2017年到2025年,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4.7倍增长,高于消费物联网的2.5倍增长。

2018年上半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增速达到72%,总连接数接近9亿,其中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达到3.84亿,沃达丰连接数超过7000万,AT&T 连接数超过4000万。

图3产业物联网和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增长趋势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物联网白皮书》,海通证券研究所1.2.2 全球规模增长重加速,国内平台层占据主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球物联网发展迅猛,复合增长率21.09%,2016年起产业规模增长重新进入加速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18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036亿美元,同比+29.8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物联网白皮书》指出,国内泛物联网市场(包括物联网总体产业),截至2018年总体规模超过1.2万亿,距十三五期末目标值完成80%以上,2013年以来复合增长率22.19%。

受工业升级和规模化消费市场需求推动,5G时代物联网规模或将加速扩张。

图4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海通证券研究所图5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资料来源:智研咨询网,海通证券研究所我国目前以政策驱动型物联网为主,感知层(包括支撑层)占比25%,通信模组、芯片、传感器需求与物联网设备数和连接数相关性较高,未来增量相对确定,厂商数量较多竞争激烈。

网络层占比33.5%,承担包括基站建设在内的多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平台层占比37%,是现阶段阿里、谷歌等各大巨头战略布局竞争的主战场。

从应用场景规模的角度,我国以智慧城市中各类公共事务和安全类应用为代表的赛道应用落地相对迅速,规模占比较高,同时受政策驱动形成刚性需求,工业物联网规模领先,截至2016年达到19.80%。

图62018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占比(%)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海通证券研究所备注:这里感知层包括支撑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等价图72016年中国物联网各类应用场景资料来源:赛迪顾问,海通证券研究所2. 物联网产业链解构2.1 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是联系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重要纽带。

感知层是由大量的具有感知、通信、识别能力的智能物体与感知网络组成。

可细分为芯片、传感器和通信模组三大市场。

图8感知层产业链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2.1.1 芯片芯片作为驱动传统终端升级为物联网终端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得到业界高度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