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一、基本注意事项1.吸管一定不能用嘴吸。

2.闻气体要挥气入鼻。

3.实验室内禁止吃东西,喝饮料。

也同样禁止使用实验室内的试剂当成食品及添加剂。

4.刷瓶子,一定要里外都刷。

5.实验室不能穿钉了铁掌的皮鞋,因为会摩擦起电。

6.所用样品多或者是有的样品以后还要用的时候,一定要贴上标签。

7.任何实验失败后,都不要慌忙的把反应物乱倒。

8.做实验,一定要真实记录数据。

9.做实验最好戴一个玻璃镜片眼镜,防止溶剂和腐蚀物质溅到眼镜,树脂镜片更容易被腐蚀。

10.永远把实验台面保持干净。

11.实验前一定要做好实验预习。

12.严禁疲劳作业。

13.加热试管一定不能集中加热,试管口不得对准人,严防液体过热而冲料。

14.严禁所有的有机溶剂在烧瓶内直火加热。

15.氯仿,四氯化碳,甲醇以及苯等高危溶剂,或者盐酸等强刺激性气体使用时候注意排气通风。

16.酸式滴定管禁止使用碱性物质,否则将腐蚀磨砂玻璃部分以及管壁,造成不能密闭,漏水以及体积不准确;碱式滴定管严禁使用强氧化试剂,比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

如果是中性物质,尽量用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容易操作)。

17.硫酸、硝酸等氧化性酸,注意使用安全,如果不小心滴在身上,要使用水清洗,然后用碳酸氢钠液洗涤,不要因为浓度很低而忽视,因为随着水份的蒸发,硫酸的浓度增高,而会使得原来的稀硫酸同样变成浓硫酸。

18.减压蒸馏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操作,减压蒸馏时,人不得靠近反应装置,必须戴上防护用具比如护目镜。

因为减压蒸馏取决于设备好坏,玻璃容器的细小瑕疵在减压时候将受到外在大气压力的压迫,如果有一条裂缝,将使得整个玻璃器皿爆裂而击伤实验人员。

19.在进行任何的溶剂回流操作都不要忘记加入沸石(当然如果本身有固体粉末原料,可以当作沸石),反应中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在液体很热的时候也禁止加入!否则此时加入沸石会激发液体的本身过热能量,造成液体冲料,最高可以达到几米,过热的溶剂会到处喷洒,如果是有毒溶剂更是不堪设想。

20.所有有机的废液都要放入废液缸,禁止倒入下水道,造成环境污染。

所有的高浓度无机废液,包括酸碱以及所有的有毒废液,比如砷试剂都严禁倒入下水道。

21.实验的所有操作,都要先学习,然后进行自己操作。

22.乙醚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排风和防火。

23.浓酸、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切勿溅到皮肤和衣服上,使用浓硝酸、盐酸、硫酸、高氯酸、氨水时,均应在通风厨或在通风情况下操作,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内,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5%碳酸氢纳溶液(酸腐蚀时采用)或5%硼酸溶液(碱腐蚀时采用)冲洗,最后用水冲洗。

24.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使用明火。

切忌将热电炉放入实验柜中,以免发生火灾。

25.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亲手洗净。

空试剂瓶要统一处理,不可乱扔,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6.移动、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不能将瓶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垫垫好,若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软后开启,严禁用锤砸、打,以防破裂。

27.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应用瓶夹先轻摇动以后取下,以免溅出伤人。

28.将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或拔出胶塞、胶布时应垫有棉布,两手都要靠近塞子或用甘油、甚至水,都可以将玻璃导管很容易插入或拔出塞孔中,切不可强行插入或拔出,以免折断刺伤人。

29.开启高压气瓶时应缓慢,并不得将出口对人。

二、实验操作小技巧1.洗NMR 样品管时,一定不要在水池边摔里边的水;拔下样品管的帽时,要一手拿管,一手拔帽。

2.旋转蒸发仪一定要用圆底烧瓶,否则低压容易打穿烧瓶。

3.得到了新的试验数据,应该立刻进行数据处理。

4.对照品母液用完以后一定要用封口膜密封后放进冰箱保存。

5.容量瓶如果不用超声波,就在洗液里面多泡一会。

6.HPLC 的自动进样也需要有人照看,有时仪器故障,会让柱压高过30KPa。

7.上柱一定要先和溶剂绊好。

8.易挥发的溶剂,决不能放在冰箱里面。

9.当实验结果不理想且找不出原因,也许正是试剂的问题。

10.实验的试剂,要贴好标签。

11.关旋蒸的时候,注意一定要先拔真空,后关泵。

12.瓶子放在冰箱里,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塞子塞太紧。

13.上乳胶管,应该右手拿胶管,左手拿玻璃。

14.密闭体系实验,一定要装气球。

15.挥发性物质放在敞口瓶后,用完要用薄膜封牢。

16 移液枪千万不能用于挥发性有机溶剂。

17.酒精喷灯一定不能倒太多。

18.用漏斗加液体溶剂,一定要注意不要一次加太多,留下一点为了后面洗漏斗用。

三、注意先后顺序1.组装仪器顺序:先零后整,由低到高,由左到右,先里后外,拆装置与之顺序相反。

2.加热器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3.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4.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

5.用排液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导管后撤酒精灯。

6.用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醋酸铅试纸气体性质时,要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

再将试纸靠近气体检验。

而用pH试纸时,要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滴到放在表面皿中央的干燥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7.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净的滴定管、移液管要先用待盛液洗涤2~3次后,再盛装试液。

注入滴定管中的液体液面开始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

8.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应先验纯后点燃。

净化气体时,应先净化后干燥。

9.焰色反应试验中,每做一次,铂丝都应当先蘸取浓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后再做下一次。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溶液时,溶解或稀释后溶液应冷却再移入容量瓶。

11.气体在热固体表面时,应先将气体干燥后反应。

12.硫酸沾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千万不得先用水冲洗;碱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四、注意数据归类1.托盘天平的准确度为0.1g;在测定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为保证加热过程中使结晶水全部失去,实验中需加热、称量、再加热、再称量,直到最后两次称量不超过0.1g。

2.滴定管的准确度为0.01mL。

3.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能少于容积的1/3,也不能多于2/3。

4.试管在加热时,所盛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要与桌面成45°角。

用试管夹夹试管时应夹在离管口1/3处。

5.烧杯、烧瓶加热时,盛液体量均在容积的1/3~2/3处,蒸发皿加热液体时,盛液体量不宜超过容积的2/3。

6.液体取用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

7.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烧杯、玻璃棒要洗2~3次,用烧杯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时,一般加到距离刻度线和1~2mL处,再用胶头滴管定容。

8.酸碱指示剂的用量一般在2~3滴。

9.用pH试纸测出溶液的pH,不能含有小数;任何水溶液,H+或OH-的浓度均不能为“0”,而是大于“0”。

10.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是最上端),在量取液体体积时,液面不一定要在“0”刻度,可以在“0”刻度以下;滴定管读数时装液或放液后,需静置1~2分钟才能观察液面高度。

11.量杯、量筒、容量瓶没有“0”刻度;温度计“0”刻度在温度计的中下部。

12.托盘天平中的零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天平在使用时要调“0”,使用后要回“0”。

13.实验记录中的一切非“0”数字均是有效数字。

14.焰色反应完毕,要把铂丝放在盐酸中浸渍2~3分钟,再用蒸馏水洗净,保存在试管中,使它洁净不沾污垢。

15.需恒温但不高于100℃,可用水浴加热。

如溶解度的测定、苯与混合酸的反应、酚酞树脂的制备、银镜反应的发生等。

五、注意特征标志1.仪器洗净的标志:以其内壁附有均匀水珠,不挂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2.中和滴定终点的标志:滴入最后一滴液体溶液颜色发生突变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

3.容量瓶不漏水的标志: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将容量立正,并将瓶塞旋转180°塞紧,再倒立,均无液体渗出。

4.容量瓶、量筒、移液管、滴定管中液面达到刻度线的标志:平视时,液面凹面与视线相齐。

5.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收集满的标志:用湿润的试纸靠近瓶口,试纸变色。

6.天平平衡的标志: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六、大小关系明确1.试剂保存在某液体中,试剂密度应大于液体密度(如锂可保存在液态石蜡中而不能保存在煤油中)。

2.称量时先估计出其质量,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再调游码;去游码时次序相反。

3.使用干燥管干燥气体时(或除杂时),气体的流量应是从大管进从小管出(即大进小出)。

4.溶解气体时,溶解度较小者(SO2、H2S等)可把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而溶解度较大者(NH3、HCl等)需在导管末端接一倒扣的三角漏斗,让漏斗边缘稍接触液面,以防止倒吸。

5.药匙两端为大小两匙,取药品多时用大匙,少时用小匙。

6.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时干燥管效果不好,太小时气体不通畅。

7.固体药品要保存在广口试剂瓶中,液体药品要保存在细口试剂瓶中。

七、上下不能混淆1.收集气体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小于29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方放出,上层液体要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要引流时,玻璃棒的上面不能靠在容量瓶口,而下端则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的内壁上(即下靠上不靠,下端靠线下)。

4.用水冷凝气体时,冷凝管中水从下端口进上端口出(逆流原理)。

5.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上。

6.制气体实验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插入液面下,而用分液漏斗加液时,漏斗下端不能插入液面下。

八、理清内外关系1.酒精灯加热时,利用外焰而不是内焰。

2.用滴定管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插入反应器中,以免接触器壁而污染药品;从细口瓶向反应器中倾倒液体时,注入所需量后,将试剂瓶口在容器中靠一下逐渐竖起来瓶子,以免遗留在瓶口的液体流到瓶的外壁。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的方式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以免倒到容量瓶外。

九、长短也有讲究1.洗气时用带双导管的洗气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短导管出(即长进短出)。

2.用排液法测量气体体积时(量液装置),气体应从短导管进入,液体则从长管被压出(即短进长出)。

3.用作安全瓶时,两导管与瓶塞相齐。

十、切记多个不能1.使用胶头滴管"四不能":不能接触容器内壁,不能平放和倒拿,不能随意放置,未清洗的滴管不能吸取别的试剂。

2.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性滴定管不能装酸性溶液及氧化性溶液。

3.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互用。

4.烧瓶、烧杯、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

5.药品不能入口或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Na、K、白磷等危险品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6.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