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

第三讲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

长大驱动力F:
F=2/R
• 可知:由界面能所提供的作用于单位面积晶界
上的驱动力F与界面能成正比,而与界面曲率
半径成反比,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 单位面积晶界界面能越大,晶粒尺寸越小,则 奥氏体晶粒长大的驱动力就越大。
2、晶界推移阻力
• 晶界或晶内细小难溶
的第二相粒子将阻碍
越高,孕育期越短,形成速 度越快。 • A形成的开始和终了时速度 较慢,中间快
• 在整个A形成过程中,奥氏
体成分均匀化所需的时间最 长。
连续加热时的奥氏体形成
• 与等温加热转变大致相 同—经过四个阶段?
• 影响因素也基本相同
• 其特点如下:
1)在一定的加热速度范围 内,相变临界点随加热 速度增大而升高 • 当加热速度达到一定时, 相变温度均为1130°C
晶界的迁移。
• 沉淀析出的第二相粒 子是晶界推移的阻力
• 第二相粒子对晶界推移的最大阻力为:
• 可见:粒子的尺寸越小、单位体积中粒子数越 多,对晶界推移的阻力就越大。 • A晶粒长大,则驱动力降低,与阻力平衡时A停 止长大。
本质细晶粒钢在950C以上,难溶的第二相粒子 将聚合或溶解,失去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
思考题:
• 钢中沉淀析出粒子对奥氏体晶粒长大有什
么影响?
• P32:4,5,8,11,12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加热速度、化学成分
1、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
奥氏体晶粒将越粗大
2、加热速度越大,可 以获得细小的奥氏
体起始晶粒,但奥
氏体晶粒很容易长 大,所以快速加热 时,需短时保温才 能获得细小的奥氏
体晶粒。
• 3、含碳量的影响
• 亚共析钢、共析钢
加热时奥氏体晶粒 随钢中碳含量增加 而增大;过共析钢 随钢中碳含量的增
5.细化奥氏体晶粒的措施
• 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 合理选择原始的组织 • 加入合金元素 • 采用重结晶处理
6 组织遗传和断口遗传
• 组织遗传:当原始组织为非平衡组织,以一定的 速度加热时,可能使原来的粗大奥氏体晶粒恢复 原状。 • 断口遗传:由粗大的奥氏体形成的非平衡组织, 当中速加热获得细小奥氏体晶粒后,冲击断口仍 可能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
加,奥氏体晶粒反
而细化。
4、钢中加入适量的形成难溶化合物的合金元素, 将强烈地阻碍奥氏体的长大,如Nb、Ti、Zr、 V、Al等; 形成易溶化合物的合金元素如W、Mo、Cr等 也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 冶炼方法的影响:用铝脱氧的钢,奥氏体晶粒长大倾 向小,属于本质细晶粒钢。 • 原始组织的影响:原始组织越细,得到的奥氏体晶粒 就越细。
• n=2N-1
式中: n-放大100倍时每平方英寸(6.45cm2)面 积内晶粒数, N-晶粒度级别
奥氏体晶粒度种类:
1)起始晶粒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刚形成, 晶粒边界刚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2)本质晶粒度:在标准实验条件下 (930±10C,保 温3~8小时)测得的奥氏体晶粒,晶粒度在5~8级的为
2)相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 内完成的 3)奥氏体形成速度随加热 速度增大而增大 4)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 性随加热速度增大而增 大
5)奥氏体起始晶粒大小随
加热速度增大而细化
2.5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
一、 奥氏体晶粒度: • 定义:指奥氏体化后实际晶粒大小 • 表示方法:晶粒直径、单位面积 中奥氏体晶粒数目 • 等级标准:8级 • 超细晶粒:超过8级
(a)循环一次
(b)循环三次
循环相变细化
(a)
22μ
(b)
10μ
循环相变参数: 1000℃奥氏体化,加热速率70℃/sec
(a)循环一次,(b)循环三次
本章小结: • 奥氏体的组织、结构、性能 •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 奥氏体的形核、晶核长大机制 • 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动力学 • 钢在连续加热时珠光体到奥氏体的转变 •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 重点内容:奥氏体的形核、晶核长大 奥氏体等温形成、连续形成的动力学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
结论:
• A晶粒长大驱动力来自A的晶界能。 • 沉淀析出的第二相粒子是晶界推移的阻力,粒子越小,单位 体积中粒子数目越多,阻力越大。 • 随着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总的晶界面积逐渐减小,晶粒长大
动力减小。当晶粒长大动力和第二相弥散析出粒子的阻力相
平衡时,奥氏体晶粒停止长大,即奥氏体晶粒长大到一定程 度后就不再长大。
组织遗传
硝酸酒精腐蚀:板条状马氏体 低碳合金钢
苦味酸腐蚀:原奥氏体晶界
组织遗传现象消除措施 ——两次等温处理
(a)
(b)
等温处理工艺:900℃×30min奥氏体化+600℃×40min (a)一次等温处理, (b) 2次等温处理
循环相变细化
(a)
26μ
(b) 19μ
循环相变参数: 1000℃奥氏体化,加热速率70℃/sec
• 长大条件:
A刚形成时均很细小,且不均匀,界面能越高, 界面越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自发地向减 小晶界面积、降低界面能的方向发展。所以小晶 粒合并成大晶粒,弯曲晶界变成平直晶界是一种 自发过程。
• 长大方式:互相吞并、晶界推移而实现的。
1、A晶粒长大驱动力:
来自A的晶界能
理想状态的晶界如图: 晶界呈直线 三条晶界相交一点成120 晶粒呈六边形 A晶粒长大:通过晶界迁移
1)奥氏体形成符合一般的相变规律:是形核和 核长大的过程; 2)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扩散型相变的过程;
3)奥氏体晶核是依靠系统内晶界或缺陷处的能 量起伏、浓度起伏、结构起伏形成的;
4)奥氏体晶核优先形成位置是:铁素体和渗碳 体的界面处、 或珠光体团的边界处;
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动力学:
• A形成有孕育期,加热温度
本质细晶粒钢,1~4级的为本质粗晶粒钢。表示钢在一定
条件下A晶粒长大的倾向。
3)实际晶粒度:在某一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实际奥 氏体晶粒大小,其大小取决于钢材的本质晶粒度和实际
加热条件。
• 本质细晶粒钢:加热 温度范围较宽,在热 处理后获得的实际晶 粒往往是细小的。 • 本质粗晶粒钢:需严 格控制加热温度。 • 本质晶粒度是奥氏体
• 奥氏体晶粒平均极限半径取决于第二相沉淀析出粒子的半径
和单位体积中的数目。
• 第二相粒子的存在起到细化
晶粒的作用。
• 为了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必须保证钢中含有足够的第
二相难溶粒子。
• 沉淀析出粒子的分布不均匀, 可造成局部区域晶粒异常长 大。
3、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 在起始晶粒形成后,钢的实际晶粒度取决于奥氏 体晶粒在继续保温或升温过程中的长大倾向。起 始晶粒越细小,则晶界能越高,长大倾向越大。 • 晶粒长大表现为晶界的推移,实质是原子在晶界 附近的扩散。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的热处理工艺性能的
一个重要指标。
• 奥氏体起始晶粒大小:取决于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1mm2内A晶粒的数目:
• 说明:增大形核率或降低长大速度是获得细小奥 氏体晶粒的重要途径 • 奥氏体实际晶粒度取决于钢材的本质晶粒度和实 际加热条件 • 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的实际晶 粒越粗大。
二、奥氏体晶粒长大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