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低蛋白日粮,是在科学认知动物氨基酸需求和饲料原料氨基酸供给的
基础上,通过添加晶体合成氨基酸,达到精准满足动物氨基酸的需求。

应用低蛋
白概念配制的日粮与按NRC推荐的日粮蛋白质水平相比,可以降低粗蛋白水平
2%~4%,不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同时,降低蛋白原料的添加量,提高
动物对蛋白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动物代谢负担,减少了粪污排放。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养猪生产;应用
引言
在不影响生猪生产性能的条件下,适当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可有效提高猪肉
肌内脂肪含量,减少滴水损失,增加肉品嫩度,并保持较好的肉色和风味,一定
程度上对改善猪肉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低蛋白日粮可通过平衡氨基酸配比
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对优化饲料蛋白使用比例、降低饲养成本、节约蛋白质资源、减少氮排放、促进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低蛋白日粮
低蛋白日粮是指家畜日粮通过添加赖氨酸、蛋氨酸等合成氨基酸在满足动物
对氨基酸的需求(即维持氨基酸的平衡)的基础上,将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4%的一种日粮。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试验表明,将日粮蛋白水平降低2~4个百分点,日粮中氨基酸能满足动物需要,不影响家畜生产性能,但对饲料转化率、家畜氮
沉积和氮排放、饲养成本等方面均有改善趋势。

市面上L-赖氨酸、L-苏氨酸等人
工合成氨基酸越来越多,价格也在逐步降低,通过使用合成氨基酸来满足动物的
氨基酸需求,减少蛋白质原料的用量,在家畜生产中应用也就成为了可能,既能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氮利用率、减少粪便和氮排出量、减轻污染环境的压力,又
能使生产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低蛋白日粮不降低猪肉品质,
同时对猪肌内脂肪、嫩度、系水力、鲜味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2.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2.1低蛋白日粮在母猪方面的应用
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在母猪方面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母猪热应激、降
低氨氮排放、提高生产性能。

各种营养成分在采食消化和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各种营养物质中蛋白质的热增耗最为显著,可达30%,持续时间达6~7h。


国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对母猪的饲养管理是一
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加强舍内环境控制,做好通风降温是主要应对措施。

现阶段
低蛋白日粮在母猪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母猪作为生产场中饲养周期最长的
动物,通过营养调控等相关手段,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氨氮排放,
缓解热应激将会成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2低蛋白日粮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应用
生长肥育猪肠道发育相对完善,对日粮营养成分的改变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在猪生长阶段(50~80kg)降低日粮粗蛋白3~4个百分点,对生产性能影响不显
著(P>0.05),能显著降低血浆尿素氮,显著降低猪舍氨气浓度(P<0.05)。

在三元杂交猪60~100kg肥育阶段将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4个百分点并补充适量
的必需氨基酸,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且对胴体品质无不良影响。

降低日粮蛋
白水平,同时补充赖氨酸可以增加育肥猪肌内脂肪含量且不影响生产性能。

在室
温条件下(23℃)亦或是热应激条件下(33℃),饲喂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12%CP+AA)与高蛋白质日粮(16%CP)组对生长猪蛋白质、脂质和灰分的沉积
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减少猪的总产热量,以缓解热应激。

所以适当降低生长肥
育阶段饲料粗蛋白含量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影响不显著,同时对于
降低氨氮排放具有积极作用。

2.3低蛋白日粮在仔猪方面的应用
仔猪很多肠道健康问题源于回肠末端和结肠中的微生物生长,限制这些微生
物的氮供应将抑制其生长,给仔猪饲喂较少的粗蛋白日粮有益于仔猪的肠道健康。

其原因如下:1)蛋白质成分具有比谷物更高的酸缓冲能力,减少蛋白质含量更
容易保持胃内较低的pH,以提升胃蛋白酶功效,胃蛋白酶是消化道中的第一种蛋
白质降解酶。

2)饲料日粮中的蛋白质越少,进入结肠的未消化蛋白质就越少。

当进入消化道的蛋白质减少时,从回肠进入结肠的未消化蛋白质自然也会减少。

3)蛋白质成分通常是抗营养因子的主要载体。

日粮粗蛋白含量越高,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增加的可能性也越大。

当胰蛋白酶抑制剂阻断肠道中的蛋白酶时,蛋白质未被消化。

更多的蛋白质会被输送到结肠,从而促进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腹泻。

日粮中豆粕的β-伴大豆球蛋白(SBM)会破坏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减少对氨基酸吸收,也会为微生物留下更多的氮。

日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也会降低来自SBM的β-伴大豆球蛋白的水平。

3.豆粕减量替代技术
通过连续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确定了生长育肥猪最佳阶段划分、各阶段饲料蛋白水平限值和适宜净能值等参数,形成了适应自身养殖生产特点的生猪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技术体系。

通过合理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等合成氨基酸,在保证生猪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将养殖全程饲料蛋白水平降至14%。

对小麦、大麦、高粱等谷物类原料进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氨基酸、钠、钾等重要化学成分的分析检测,采用可消化氨基酸和净能预测模型,结合养殖试验场生产数据和内外部产品信息反馈,持续修正更新自有饲料原料数据库的营养参数,精准评估原料的可消化氨基酸及净能值等营养价值参数。

公司自有生猪养殖用料和外销饲料产品全部采用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技术。

2021年,公司生猪配合饲料产量200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为12.1%,比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3.1%,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6万吨。

4.低蛋白日粮对氮、磷代谢指标的影响
有研究结果表明:家畜日粮中氮的吸收率仅有30%~50%,提高日粮氨基酸的平衡性可增加机体对氮的利用率;在日粮氨基酸平衡的情况下,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可使氮的排泄量显著下降,而不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

同样地,在本试验中,试验日粮参照可消化氨基酸营养需要配制,粗蛋白水平降低2%,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氮利用率有所提高,尿氮和总排氮量显著降低,这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植物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磷及其盐的形式存在,而单胃动物消化道中缺少
能降解植酸磷的酶,故植物来源的磷大多不能被消化吸收,最终随粪排出体外。


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增加磷的消化率,从而减少磷的排泄量。

本试
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是因为在低磷条件下,植酸酶的作用效果更佳。

高浓度
的磷酸盐会增加日粮的酸结合力,进而降低肠道pH值,直接影响植酸酶的活性。

结束语
现阶段低蛋白日粮在断奶猪、生长肥育猪中应用较为广泛,也取得了较好的
应用效果,在节约蛋白质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氨氮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目前在母猪方面低蛋白日粮相关研究相对较少,通过营养调控相关手段,降低
氨氮排放,缓解热应激将会成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巨大,种质资源丰富,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猪对低蛋白氨基酸平
衡日粮的耐受还需要更深入细致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陈辉.低蛋白日粮技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J].广东饲
料,2020,29(01):45-48.
[2]徐菊美,范觉鑫,张颖,江书忠,肖淑华.低蛋白日粮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J].猪业科学,2019,36(05):86-88.
[3]王友明,周永学,黄明,吴旧生.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J].上海
畜牧兽医通讯,2013(01):54-55.
[4]苏海龙,字正浩,李昌辉,陈妍,金方园.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在养猪生产
中的应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02):71-74.
[5]翟华绪,杨顺凤.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J].中国家畜种
业,2010,6(03):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