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动漫教育现状的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动漫产业迅猛发展,相应的动漫教育却迟迟得不到显著的成效,造成人才与企业的脱节,因此有必要审视我国高等院校的动漫教育现状,以期做出相应的改变。
关键词:产业需求、动漫教育、人才结构
一、绪论
进入21世纪以来,动漫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据资料,2011年我国政府对动漫产业的扶植资金达到了近2000亿;中国动漫集团拟投东莞20亿办动漫产业。
不管是来自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还是民间相关机构的鼎力发展,都传达出了这么一个信息:21世纪动漫产业将是最吃香的产业之一。
然而华丽丽数字的背后透出的却是种种窘迫:对动漫产业的不深入了解导致政府在扶植动漫产业的道路上走的是曲线;人才的稀缺是相关动漫集团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颈。
其实综合上述信息,可以发现,政府部门和民办企业在动漫产业上的碰壁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的动漫教育现状!
俗话说的好,教育乃一国之本。
在这里,我们可以延伸一下,教育乃一产业兴之本。
只有通过做好基础教育工作,与之相关的产业才得以有不断发展与壮大的力量之源。
作为一名动漫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我觉得很有必要了解如今的动漫教育现状,不仅是拓宽视野,也是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的必要条件。
二、本论
(一)、动漫产业所需求的人才结构
先让我们对动漫产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因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动漫产业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
了解了这一概念,我们就能知道,动漫产业包含的行业很广,相关的产业链多且杂,它的大规模发展必定要带来岗位的细分化,作为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高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业,既需要擅长艺术创造的精英,商业策划运营人才,又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较高技能的熟练制作人才。
各层次的人才汇聚起来形成特定的结构,最终才能稳定下来。
(二)、高等院校动漫教育现状
“截至目前,全国约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以期培养更多的优秀动漫人才。
”这是2008年时的资料,经过3年多的发展,相信准确数据比这还要多。
但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统计数据显示动漫教育在高等院校中还是广泛存在的,然而有着这么广泛的基础看见的却是动漫产业的依旧惨淡。
可以看出,高等院校的动漫教育模式这一环节有着很大的漏洞。
1、师资力量薄弱、动漫课程设置不专业
目前,在国内,除了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少数几所开设动漫专业历史较长、积蓄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外。
大部分高等院校动漫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
一方面表现在动画制作设备简陋,不具备动漫专业的硬件要求;另一方面学校没有专业的规范的动漫教材,动漫课程体系不完善;动漫教育的师资力量不是专业的动漫教师,大多是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师担当动漫教师,还有的则是由社会上的专业动画人士充当代课老师。
开设的理论课程大多以平面设计为主,开设的动漫课程无非是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等等。
开设的动画软件课程也是以PHOTOSHOP、FLASH、3DMAX为主。
诸如MAYA、SHAKE、COMBUSION、ADOBEAFTEREFFECTS等专业的影视后期动画软件,因为教师队伍的不完善不成熟而只是让学生学习最基本最简单的功能模块。
可想而知,这样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必定不能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
2、教学与社会实践脱离,专业发展缺乏动力
我们以前学政治这一学科的都知道,真理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同样,我们学过的动漫理论也需要经过实践活动来验收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好相应的理论知识,课下我们还要有相应的动手制作能力。
许多世界顶尖级的设计大师。
他们的成长与成就都说明设计离不开与社会、与企业的结合。
倘若仅仅停留在课堂和校园里的讲授与训练,动漫教育也必然成为纸上谈兵。
教师授课素材空洞,学生学习目标模糊,还会造成对动漫专业肤浅的概念化的普遍性认识。
最后的结果是专业建设与发展迟缓,以至夭折。
高校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企业结构布局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学院缺少能挖掘专业与实践结合点的带头人,于是造成了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脱离的状况,动漫教育自然失去了动力。
当前很多高校的动漫教育都是闭门造车,培养的动漫人才很难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这是个非常严峻的形势。
3、人才培养目标单一
目前由于办学条件和经验的限制,很多高校培养目标比较单一,重点培养一般性的应用型人才,缺乏层次和深度。
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显得比较滞后。
这就给发展中的中国动漫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擅长艺术创造的人才和商业策划运营人才的欠缺,使动漫作品艺术水准整体滑坡,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美学内核正在一步步消失,中国动漫的整体风格难以形成。
三、结论
综合动漫产业人才需求结构和高校的动漫教育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这其中有许多不是很理想的地方,因此,我想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要想更好地进行动漫教学,解决好师资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各高等院校应将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学队伍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引进一批高水平的、高学历的年轻教师队伍,提高专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艺术文化修养,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教师的结构,加强校内外的学术交流,是提升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需要各专业院校有效实施、落到实处。
同时也要加强专业设备的建设,进行必要的硬件投入,新建教学设施,添置专业教学设备,为教学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2、找准定位培育特色教学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在进行动漫教育时大多没有考虑自身特点和优势,只是简单的复制其它比较成功院校的模式。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严重普遍化,缺乏自身特色。
我认为动漫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院校现有资源条件以及相关地缘文化特色,找准定位培育特色教学。
在高校教育同行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下,切忌游戏专业设置的一哄而上。
要根据市场要求,据学校原有课程与就业的特色以及专业的优胜资源等因素确定专业方向。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开设不同要求的专业。
3、走校企相结合道路
校企合作长期以来就被认为是提高在校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企业与大学院校相结合、相配合进行人力资源实践和人才培养是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与社会接轨比较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
双方的合作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和市场的需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强,进入企业后的磨合期也将更短。
高校动漫教育应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资源共享,各取所需,有效利用社会丰富的资源,解决动漫产业快速发展与高校动漫教育的矛盾
4、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大部分院校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采取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形中压抑了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应当针对目标性群体进行相对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各方面潜在素质。
并且,在当今世界,纵观全球的动漫行业,要想再造“中国学派”的辉煌,还需坚持和发扬“中国学派”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境界。
总之,在高校界闹得风起云涌的动漫专业其实问题颇多。
动漫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动漫教育是动漫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高等院校的动漫教育模式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而各高等院校也只有切切实实的为民办学,才真正能够为中国的强大兴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