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手术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10例体会
手术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10例体会
确定进针方向是正确植入 进钉, 1 3 ] 除 例出现c 左 。 侧椎动脉损伤外, 均能正确置人 C 、 C 椎弓根钉。
寰枢椎融合术是解决寰枢椎不稳的根本措施_ , 4 而内固 ] 定是为植骨融合提供保障。 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 C 椎 C 、
位。 取颈后正中入路, 充分显露枢椎棘突, 仔细沿枢椎棘突向 枢椎椎板解剖, 显露枢椎椎板直至 C 椎板上缘。 。 用圆刀切断
E ] 安 智全 , 小健 , 从风 , 切 开 复位 重建 钢 板 内 固定 z 何 罗 等.
组织可显露寰枢椎后间隙。用双极电凝及神经剥离子沿 C
后弓下缘骨膜下剥离 C~ 静脉丛和静脉丛包绕的 C 神经
收 稿 日期 :0 1O一2 2 1一6O
作者 简 介 : 守正 ( 93 ) 男, 治 医 师 , 苏省 沭 阳 县人 民 医院 骨科 ,2 6 0 刘 18一 , 主 江 230 。
J u n l fP a t a t o a dc 1 1 No 1 No . 0 i o r a r ci lOrh p e isVo. 7, . 1, v 2 1 o c
实用 骨科 杂 志
第 1 7卷 , 1 第 1期 ,0 1 1 月 21 年 1
文章 编 号 : 0 8 5 2 2 1 ) 1 1 2 — 0 1 0 —5 7 ( 0 1 1 — 0 1 3
手术治疗枢椎 齿状突骨折 1 O例体会
余 永壮 , 韩春 , 覃文报 , 吴坤芳 , 浩然 , 覃 刘付胜 华
进行剥离 C~ 静脉丛和静脉丛包绕的 C 神经根 , 。 可显露 C 、 C 进针点, 双极电凝使用可术区无血化, 能保持术野清
晰, 是减少椎动脉损伤及 C~ 间脊髓损伤关键。用探针探明 C 侧块 内外壁及 C 椎弓根内侧壁及外侧壁, 按探针指引下
图3 枢椎齿状突骨折 内固定术后 X线片
术 中无 脊 髓 及 神 经 根 损 伤 、 1例 出现 C 左 侧椎 动 脉 损 伤 , 中植 钉 后 止 血 , 后 无 不 适 现 象 ;0例 寰 枢 椎 骨 折脱 位 术 术 1 完 全 复 位 , 后第 3 6 ( 均 第 4 ) 颈 托保 护 下 离床 活 动 ; 访 6 2 月 , 均 1 个 月 , 术 6个 月 后 复 查 X 术 ~ 天 平 天 在 随 ~ 4个 平 5 手 线 片 、 T 示 所 有 寰 枢 后 间 隙 植 骨 均 融 合 , 钉 位 置 良好 , 松 动 、 C 螺 无 断钉 。 结 论
图1 术前二维C T片示枢椎齿状突骨折脱位
头后大直肌及头下斜肌于枢椎棘突上缘附着, 钝性推开以上
C T检查扫描层厚 2 m, m 以骨窗观察椎弓根, 测量其与中矢
线的角度、 宽度及高度, 作为选择螺钉直径与进钉方向及是 否可选择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依据。 例行 MR 检查。 A — 5 I 按 n dr nDAo zn e o — l o 分型, 型齿状突骨折 6例, s n Ⅱ 不稳的 Ⅲ型 齿状突骨折 4例, 其中1例伴 j f sn骨折( ee o fr 见图 1。 ) 12 手术方法 插管全麻, . 取俯卧位 , 头部置于头架上并给 予持续颅骨牵引, c型臂 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脱位巳复 用
向血供, 在骨折后远心部血运丧失, 加之其骨折后外固定难 以奏效, Ⅱ 因此 型和不稳的Ⅲ型齿状突骨折在无手术治疗情 况下, 常不愈合, 从而造成上颈椎不稳定。 在头颅的前倾倾 向 及颈椎活动的共同作用下, 处于不稳定状态下的齿状突连同
寰椎一起缓慢前移, 可造成寰枢椎迟发性脱位, 使高位颈脊 髓处于危险状态之下, 若脱位超过寰椎椎管的代偿极限, 即 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状易致延髓损伤致残或危及生命 ]寰枢 。
2 0 ,7 3 :5 —5 . 0 9 2 () 3 436
[] 甄 平 , 兴 炎 , 3 刘 李旭 升 , 肩胛 骨颈 部 骨折 合 并 肱 骨 头 等. 脱 位 的 外科 治 疗 E] 骨 与关 节 损伤 杂 志 ,0 2 1 () J. 2 0 ,7 5 :
3 -3 29 3 3.
常规使用抗生素3 , ~5 可酌情使用地塞米松 3 。 d ~5 出院后 d 136 、、 个月复查 X线片, 了解术后骨折愈合情况( 见图 2 。 )
枢椎齿状突是头枕部上颈椎维持稳定的骨性支柱, 其骨 折后会致上颈椎稳定性丢失, 引起寰椎脱位, 使延髓部处于
受卡压及继发损伤的危险中。 由于枢椎齿状突本身血运为单
[ ] 胡孔 和 , 强 , 新 华 , 改 良肩后 入 路 的解 剖 及 不稳 4 吴 席 等.
治疗移位 Mie— aⅡ、 l rAd l Ⅲ型肩胛 骨骨折E ] 临床 骨 J.
科 杂 志 ,0 8 1 ( )4 —1 2 0 ,1 1 :95 .
定肩 胛 骨骨折 中的应用 E ] 中 国临床 解剖 学杂 志, J.
根。 用剥离子向下牵开软组织, 轻轻探出侧块内外壁, 确定并
在后弓偏下缘磨出进针点。在内外壁探针指引下进针; 向上 牵开c ~间软组织, 解剖并探明 C 椎弓根内侧壁及外侧壁, 在探针指引下确定进针方向, C 头倾角度需要透视定 c及 位。透视观察 c 及 C 头倾角度及复位良 安放钉棒连杆, 好, 取髂后上棘骨量约5 制成骨粒在C 后弓及 C 椎板间隙植 0 g 。 骨。 置双引流管, 缝合, 术毕。 术后给予颈围外固定 2 个月, ~3
损伤, 又可为下一步正确显露寰枢椎后部结构有利帮助。术
中要清楚显露 C 及 c 进针点, 要求手术者能精通上颈椎及
头枕局部解剖。C 后弓上方、 侧块上部及 C 侧块上方椎 弓 根外方有椎动脉通过, 术中操作时要紧贴 C 后 弓下缘骨膜 下及c 椎弓根内上缘骨膜下用双极电凝及神经剥离子交替
椎长期脱位, 可使前纵韧及周围软组织挛缩, 要解决陈旧性
前脱位复位从而解除脊髓压迫问题, 单纯后路切开复位有时
图2 术中透视显示骨折已复位, 置钉位置良 好
2 结 果
会很难成功, 甚至会损伤脊髓。部分病人就会增加前纵韧带 切断松解术, 加大手术难度、 次数及风险。 因此 Ⅱ 型和不稳的 Ⅲ型齿状突骨折应一期手术治疗, 以免错过最佳手术 时
骨折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中 图分 类 号 : 8 . R6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寰 枢 椎 椎 弓根 螺 钉 内 固定 具 有 良好 的
力 学 性 能 , 作 简 单 、 作 安 全 性 高 , 为 枢椎 齿 状 突 骨 折 提 供 可 靠 固定 , 寰 枢 后 间 隙植 骨融 合 提 供 保 障 , 齿 状 突 操 操 能 为 是
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 Magl re 螺钉相当, 具有良好的力
学性能l , 5 能为寰枢椎后间隙植骨融合提供有利条件。其由 ]
钛合金制成, 内固定术后可行 C 、 I T MR 检查。 寰枢椎椎弓根 螺钉具有植入方便、 固定牢靠、 操作风险小以及不必再次手
术拆除内固定等优点, 故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 可在有条件
微创 经皮椎 弓根钉 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周 成文 , 牟永 山, 惠章 , 秀海 , 马 李 马海龙 , 马红 刚
( 肃 省 临 夏 市人 民 医 院创 伤 骨科 , 肃 临 夏 甘 甘 7 10 ) 3 1 0
摘要: 目的 探 讨 微 刨 经皮 触摸 置 入 椎 弓根 钉 固定 技 术 治 疗 单 节 段 、 神 经 损 伤 的 胸 腰 椎 骨 折 的 安 全 性 、 床 应 无 临 用及 疗 效 。方 法 自 2 0 0 7年 3月至 2 1 0 1年 2 选 择 1 单 节 段 、 月 7例 无神 经损 伤 的胸 腰 椎 骨 折 患 者 采 用 微 创 经 皮 触 摸
( 西 河 池 市第 三 人 民 医 院骨 科 , 西 河 池 5 7 0 ) 广 广 4 00 摘要: 目的 观 察 寰 枢 椎椎 弓 根 螺 钉 固定 植 骨 治疗 不稳 定 性 枢椎 齿 状 突骨 折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对 1 O例 按 A — n dro — o zn分 型为 Ⅱ 和 不 稳 的 Ⅲ型 齿 状 突 骨 折 患 者 行 寰 枢 椎 椎 弓根 螺 钉 系 统 固 定 、 枢 后 间隙 植 骨 术 。 果 esnD Alno 型 寰 结
机 , ]寰枢椎间有效内固定及植骨可为枢椎齿状突骨折脱位
复位后提供近远期稳定。 枢椎齿状骨折治疗关键是骨折脱位复位、 重建上颈椎稳 定及保护脊髓功能。 术中撬拔及用内固定物提拉复位可造成 脊髓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 因此术前要行颅骨牵引床边透视
证实其已复位 , 这样既可减少术中提拉撬拔复位而引发脊髓
术中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 例出现 C 左侧椎动脉损 1
伤, 术中植钉后止血, 术后无头昏、 恶心呕吐现象;0 i 例寰枢 椎骨折脱位完全复位, 术后第 3 天( ~6 平均第 4 在颈托 天) 保护下离床活动。随访 6 4 ~2 个月, 平均 1 个月, 5 手术 6 个 月后复查 x线片、 T示所有寰枢后间隙植骨均融合, C 螺钉 位置良 , 好 无松动、 断钉( 见图 3 ) ~4 。
图4 枢椎齿状突骨折内固定术后 C T片
3 讨 论
医院开展。对于术后患者的护理、 康复治疗以及肢体功能的
改善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用 骨科 杂 志
第 1 卷 , 1 期 ,0 1年 1 月 7 第 1 21 1
文 章 编 号 :0 8 5 2 2 1 ) 1 1 2 一 。 1 0 —5 7 (0 1 1 — 0 3 3
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组1 例 , . 0 均为男性患者。 交通事故伤
4 高处坠落2 重物砸伤4 ; 例, 例, 例 合并颅脑损伤 3 均有 例。
颈区酸痛, 活动受限, 不同程度上肢麻木无力, 皮肤刺痛感, 2例伴有喝水、 进食哽阻感。 所有患者均行C T及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