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政》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社会行政英文名称:social administra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54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三年制专科,社会管理与服务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先修课程:未作要求二、课程简介《社会行政》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关于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围绕福利展开组织和管理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是西方国家在不断反思社会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宏观社会工作方法,它以社会工作组织为对象,探讨如何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提供社会服务,也探求社会工作机构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因此,它是与个案、小组、社区同等重要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和掌握一门主要课程。
该课程将向学生提供有关社会工作机构行政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它的内容包括社会行政的基本内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知识等,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实践,系统阐述和介绍了社会行政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社会工作整体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行政的各个层面、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同时,本课程也对国际上社会行政学的最新发展和理论创新作了简明介绍。
学习社会行政,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指导各项社会工作,帮助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社会行政的含义与构成(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社会行政的含义;认识社会行政的发展历史;把握社会行政的构成要件,能运用社会行政的理论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重点难点是社会行政的含义,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社会行政的构成要件。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行政的含义第二节社会行政的发展过程第三节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第四节社会行政要件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的含义;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福利行政的关系;社会公共行政的含义;社会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关系;社会管理的含义;社会管理与社会行政的区别;社会行政的含义及领域;社会行政的发展过程(初期阶段、早期的正规教育和培训、社会工作行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行政在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推动下发展);公共行政研究对社会行政发展的影响;管理理论的发展对社会行政的影响;社会政策的含义;社会行政是实施社会政策的行动;社会行政是社会福利的传递过程;社会福利的含义;社会福利的传输需要行政协调;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实施之间的关系;社会行政的要件:社会政策、社会福利资源、社会服务机构、社会行政人员、社会服务人员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本章的基本概念有:(1)行政、社会行政、社会福利行政、社会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等。
(2)主要知识点有:社会行政的含义,社会行政与社会公共行政、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的关系问题,社会行政的构成要件,中国社会行政的发展问题与未来趋势等。
3.问题与应用:本章的主要问题:中国社会行政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三)实践环节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与回答过程中,尤其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引导其做出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
第二章社会行政的层次、内容和功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行政的层次,熟悉宏观社会行政及其特征和微观社会行政及其特征;从性质上、结构上、性能上理解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的关系;掌握社会行政的内容、任务、过程和职责;掌握社会行政的各项功能,包括社会行政的社会效果(增进社会福利、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促进社会公平及社会秩序)和社会行政的具体功能。
重难点是社会行政层次的划分;社会行政的任务;社会行政的过程;社会行政的职责,以及社会行政的功能。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行政的层次第二节社会行政的内容第三节社会行政的功能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社会行政的含义;宏观社会行政的特征;微观社会行政的含义;微观社会行政的特征;二者之间的关系;社会行政的任务;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开放的行政管理理论;社会行政的过程;行政管理的过程学派的观点;社会行政的过程模式;社会行政的职责;社会行政的社会效果(增进社会福利、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促进社会公平及社会秩序);社会行政的具体功能(社会政策的实施和改进、提高机构服务效率、技术层面的功能)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本章的基本概念有:宏观社会行、微观社会行政、社会行政的过程模式、社会行政的职责、社会行政的效果等。
(2)主要知识点有:社会行政的层次;社会行政人员的职责;论述社会行政的功能。
3.问题与应用:本章的主要问题:把握社会行政的理论基础(行政学理论与行政管理学理论);充分认识社会行政的社会功能与具体功能等。
(三)实践环节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开展相关问题的讨论,课后思考题的分析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
第三章社会行政体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行政体制的含义、建构原则;把握各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比较;掌握我国社会行政体制的发展。
重点难点是社会行政体制的含义、建构原则;社会行政体制的影响因素;社会行政体制的类型;中国社会行政体制的发展(二)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行政体制的构成第二节社会行政体制的类型第三节中国社会行政体制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行政体制的含义;社会行政体制的建构原则;社会行政体制的基本架构(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组织机构、人员管理、经费管理);社会行政体制的影响因素;社会行政体制的类型;英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性质:“自由主义”的福利体制;英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构成(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社会福利经费、社会工作者制度);英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演变及其对社会行政的影响;美国的社会行政体制;美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性质:属于典型的自由主义的福利体制;美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构成;欧洲大陆的社会行政体制,其类型是属于保守主义的社会行政体制;瑞典的社会行政体制,属于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东亚社会行政体制,东亚福利政策是服从于经济发展的,因而是一种发展型福利政策;各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比较,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共同性方面,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差异性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的社会行政体制性质与构成;体制改革中的中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性质与体制构成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本章的基本概念有:体制、行政体制、社会行政体制、社会立法、“自由主义”的福利体制、保守主义的社会行政体制、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等;(2)主要知识点有:各国社会福利体制的理论内容与比较,中国社会行政体制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3.问题与应用:本章的主要问题:探讨我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性质以及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等。
(三)实践环节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开展相关问题的讨论,课后思考题的分析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
第四章社会服务机构(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把握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掌握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认识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格局及面临的困境等。
教学重点难点:社会服务机构的含义、性质与特征;社会服务机构的分类;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我国公民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地位及功能。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第二节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第三节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的含义与特征;组织类型;非营利组织的特征;非营利组织的职能;非营利组织的类型;社会服务机构的定义和性质;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特征、结构特征、目标特征;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社会服务机构的分类标准(不同标准进行划分);以院舍服务为主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服务模式:代理家庭照顾模式、取代家庭照顾模式、补充家庭照顾模式;院舍工作的发展趋势;以社会服务项目为主的社会服务机构,也可称之为社区服务型机构,所从事的主要是社区服务;社会服务机构的一般功能(服务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不同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本章的基本概念有:组织、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代理家庭照顾模式、取代家庭照顾模式、补充家庭照顾模式等(2)主要知识点有: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和特征,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社会服务机构所具有的功能等。
3.问题与应用:本章的主要问题:怎样正确认识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管理与治理功能,尤其是民间组织和第三部门对社会服务的提供等。
(三)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问题讨论,课后思考题的讨论与分析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
第五章社会服务的计划(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目标与整体规划;如何做好社会服务机构中的决策;如何制定社会服务计划等。
教学重点难点:社会服务机构的决策,社会服务计划的制定。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服务机构的目标与整体规划第二节社会服务机构中的决策第三节社会服务计划的制定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是一个组织如何达到目标的逻辑过程。
无论在机构管理、政府公共管理还是社会工作管理中,都需要对所达到的工作目标、工作程序、方法进行论证,并做出决策,制定科学、周密、合理的工作计划,以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规划与计划的含义;社会服务规划的意义;社会服务机构的目标分析;社会服务机构目标的含义;社会服务机构目标的层级;机构发展的战略目标;社会服务机构目标的制定的原则(SMART原则、SWOT分析、目标管理理论(MBO));社会服务机构的目标管理;社会服务计划的类型;战略计划与行动计划;服务计划的结构;决策的含义及作用;决策理论(完全理性决策理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社会服务机构决策的一般程序;社会服务机构决策的复杂性及其危险;社会服务机构决策的类型;社会服务决策的方法(专家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可行性分析法、参与式决策);社会服务计划的程序;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的方法,确定总目标,目标分解,支持条件分析;社会服务计划的影响因素;社会服务计划的文本架构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本章的基本概念有:计划、规划、行动计划、战略规划、组织目标、SMART原则、SWOT分析、目标管理理论、专家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可行性分析法、参与式决策等;(2)主要知识点有:计划与规划的区别与联系,社会服务的目标体系,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如何制定一个好的社会服务方案等。
3.问题与应用:本章的主要问题:不同类型的决策方法的比较与运用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