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社会政治思想
然而,由于缺乏明确、公认的法律,也没有 公共权力充当裁判者并保证正确判决的执行,因 而在自然状态中就存在着违反自然法,侵犯别人 的自然权利的现象。由于谁遭到侵犯,谁就有报 复和惩罚的权利,自然状态便陷入了战争状态。 于是,人们便通过协商,订立契约,建立政府来 保护公民的自然权利,国家由此而产生了。
人们订立契约,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 自己的自然权利,所以人们并不是象霍布斯所说 的那样,将全部自然权利都交给专制的政府或君 主,他们所放弃的唯一的自然权利只是维护自然 法,惩罚犯罪者的执行权,政府的权利仅此而已, 根本没有专断的统治权。按照洛克的学说建立起 来的政府是一个以保护公民的自然权利为唯一目 的的民主政府。
第十一讲 社会政治思想
近代哲学家、思想家为了说明现行的封建专制制度不 合理,需要确立一个合理的标准,以作为一种合理的社会 制度的理想典范。因此,哲学家们从人本性自然出发,假 设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生活在某种自然状态之中, 完全由自然本性所支配,按照自然法活动,后来因为种种 原因,这种自然状态维持不下去了,于是便通过相互之间 制订契约的方式进入了社会状态。在他们看来,一种社会 政治法律制度,只有符合人性,以自然法为依据,才是好 的合理的社会制度。所以,哲学家思想家们提出“自然状 态”与“社会契约”这两个概念,目的是要说明社会政治 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形成,说明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基础 是什么。
由于不同于霍布斯的性恶论, 洛克把自然状态描绘为一个完备无 缺的自由状态,因此,他往往被看 做“性善论”的代表性人物。
孟德斯鸠(Montesguieu, 1689-1755)
孟德斯鸠,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 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 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 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 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 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 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 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除此包括《波斯 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自然状态说 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与洛克 孟德斯鸠 卢梭
托马斯· 霍布斯 (Thomas Hobbes, 1588—1679)
霍布斯小传
霍布斯出生于英国威尔特郡一个乡村牧师家 庭,自幼聪颖好学,15岁进著名的牛津大学学习。 毕业后不久,到一个大贵族家任家庭教师。在欧 洲大陆旅游多年,结识了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 培根的秘书,深受培根思想的影响。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期间,一度移居法国,克伦威尔执政时, 返回英国。此后,他的思想得到了传播。 著有《论物体》、《利维坦》、《论人》、 《论社会》、《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三 组诘难》等。
“使人文明起来,而使人类没落下去的东西,在诗人 看来是金和银,而在哲学家看来是铁和谷物。”私有制是 人类“自我完善化”能力的必然结果,而引起这一变革的 则是冶金术和农业。土地的耕种势必引起土地的分配,首 先是劳动使人拥有了土地产品的权利,然后就拥有了土地 本身。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对所有的东西都拥有同样的权 利。不过当有的人在一块土地上付出了劳动,显然他对生 产出来的果实拥有权利。不仅如此,慢慢地,他们不仅认 为自己对生产的果实拥有权利,而且对生产果实的土地也 拥有权利。
在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中,体现了一种极 端个人主义与极端专制主义之间的巨大矛 盾。 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下人的首要行为是 “自我保存”,也使得人们将其视作为西 方“人性本恶”(性恶论)的代表性人物。
约翰· 洛克 (John Locke, 1632— 1704)
洛克的认识论与本体论思想(略)
洛克象霍布斯一样通过自然状态说来解释社会 和国家的起源,不过在他看来,人类最初的自然状 态不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而是一 种人人平等自由的和平状态。有一种人人遵守的自 然法在起作用,所谓自然法也就是人类的理性,它 规定了人的自然权利,如人人都拥有保护自己的生 命健康、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理性,也 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 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 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谁受到了侵犯,谁就 有权报复和惩罚。
三种政体的区分
在世界历史上存在过三种政体,即共和政体、君主政 体和专制政体。这三种政体的区别是,“共和政体是全体 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 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参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专 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 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共和政体的性质是人民 拥有最高权力,它的原则是“品德”;君主政体的性质是 君主拥有最高权力,不过他依据法律来行使权力,它的原 则是“荣誉”;专制政体的性质是个人依据意志和爱好来 治理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地理环境决定论
由于一般的社会规律或法则必须在具体的不同环境下 发挥作用,所以在不同的地方就产生了不同的体制。每个 民族都受气候、宗教、法律、施政的准则、先例、风俗、 习惯等因素的支配,这些因素紧密相连,综合而产生的结 果就形成了“法的精神”或民族精神。孟德斯鸠从文化等 诸多综合因素入手来考察社会政治制度,尤其强调地理环 境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地理环境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 风俗、道德和精神面貌及其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具有决定 性的作用。
法的精神
“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 合,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 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人类的一般 法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等社会制度都是 人类理性在特殊情况下的具体体现。法律制度不仅与国家 政体的性质和原则有关,而且与各个国家的气候、土壤、 面积大小等自然条件有关,与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有关 系。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法的精神”,只有 符合这一精神的社会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
自然状态下:
人对人象狼一样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社会契约
仅仅依靠自然法,人们无法摆脱人人自危的 困境。于是,人们为了达到自我保存的目的,便 相互约定,把他们的自然权利转让出去,交付给 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把大家的意志变 成一个意志,这种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所谓的 “契约”。
利维坦
所谓“国家”“是一个人格,一大群人通过相互约定使 他们自己每一个都成为这个人格的一切行动的主人,为的是 当他认为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他们大家的力量和工具来谋 求他们的和平和公共防御。”霍布斯给“国家”下的定义表 明:国家的产生是通过人们相互之间订立契约,把全部权利 交付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会议而实现的。国家的实质就 在于,它是担当起大家的人格的一个人格、集中了大家意志 的一个意志,掌握了大家所交付的所有权利和力量的一个公 共权利;它可以使用大家的力量和工具来谋求他们的和平和 公共防御。因此,霍布斯借用《圣经》中的巨大海兽“利维 坦”来比喻威力无比的“国家”,认为只有它才能保护我们, 甚至称之为“有死的上帝”或“人间的上帝”。
对于霍布斯来说,哲学与科学是一回事,他把 “物体”看作是哲学的对象。物体分为两类,一类 是自然物体,一类是人工物体,由此就产生了哲学 的两大部分:“自然哲学”与“公民哲学”。不过, 在这两个部分之间还有“人”。人是自然的产物, 所以属于自然物体,但他又是人工物体即国家的创 造者和组成的材料。所以,要认识国家,就必须先 知道人的本性。于是,“公民哲学”又分为两部分: “伦理学”与“政治学”。
自然状态
人首先是一种“自然物体”,因而人的“自 然本性”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动,这种“自然本 性”就是“自我保存”,“趋利避害”,无休止 地追求个人利益,追求权力。所以,支配一切行 为的心理原则乃是自我保存。当人们完全按照自 然本性而生存的时候,在没有公共权力树立起绝 对权威的情况下,这种状态就叫做“自然状态”。 霍布斯假设人类原本生活在自然状态之中。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与霍布斯也有所不同。霍布斯认为 订约是人们把所有的权利交给了统治者,而洛克则认为人 们只出让一部分权利,还保留着生命、财产和自由等不可 转让的权利。霍布斯认为,统治者不是缔约的一方,不存 在违约的问题,人民永远不能解除对他的服从。而在洛克 这里,统治者是参加契约的一方,是从缔约的人们中推选 出来的,因此也受契约的限制,如果他们不履行契约,不 能保障大家的权益,人民就有权反抗,甚至推翻他们,另 立新的统治者。但是,对于一个没有违背人民委托的“合 法”政府,是不能反对的,否则就是“叛乱”行为。
不平等的发展阶段
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是自然不平等即生理上 的不平等,一种是社会不平等即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差异在自然状态下是微不足道的,但是 在社会状态下,不仅社会不平等,即使是自然不平等,也 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如前所述,私有制是文明社会的开端, 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发展的结果就是社会不平等 的产生和深化。社会不平等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法 律和私有财产权的设定是第一阶段;官职的设置是第二阶 段;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则是第三也是最后阶段。
孟德斯鸠从广义上将“法”规定为“由事物的性质产 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的必然 性和规律性。就此而论,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上帝 有上帝的法,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法,兽类有兽类的法, 人类有人类的法。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必然 的,存在着一个“根本理性”,而“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 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 系”。因此,孟德斯鸠试图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法的研究, 寻求治国安邦的良策。
自由(有限制的自由)
“在一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在一个有法律的 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 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自 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 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
了,因为其他的人同样会有这种权利”。
权力分立(三权分立)
“每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有 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 政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具体体现 为制定临时或永久的法律、修正或废止已制定的法律;行 政权体现为对外宣战或媾合、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 安全,防御侵略;司法权表现为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诉讼。 这三种权力必须分开,使它们相互独立,分掌于不同的人、 不同的机关手中,使它们相互制约,保持平衡,这样才能 建立起政治自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