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法对怀疑是精神病障碍的违法者或诉讼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和法律能力的鉴定,为委托方提供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意见书的亚专业学科;是研究人的精神障碍、精神健康与法律相关的医学分支科学。
对有违法行为的精神病患者,我国法律规定可以由政府进行强制医疗,医疗和监管同时并举,防止精神病人危害行为,保障社会安定,维护他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精神病人,并且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的。
实际上,除没有刑事责任的病人外,评定为部分刑事责任的部分病人、没有受审能力的精神病犯罪嫌疑人、在服刑期间出现精神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复发的病人也是强制医疗的对象。
大脑功能发生紊乱,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精神功能紊乱和缺失。
精神损伤法律依据:《刑法》《民法通则》,精神残疾:《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精神伤残程度:《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伤残程度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
包括有致死性结局和没有致死性结局的所有的自杀行为和意念。
自杀包括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自杀观念。
自杀未遂和自杀预防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抢救生命、自杀风险评估、防止再次发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典型例子是郁抑症患者的“间接自杀”和“扩大性自杀”。
是一种有目的的、以某种手段或方式来掩盖真相的行为,不单单指伪装疾病,还包括伪装身份、伪装事物。
(包括:伪装疾病、伪装身份、
伪装事物)
个人的处境,摆脱某种责任或获得某种个人利益,故意模拟或夸大疾病或损伤程度的行为。
(具有主观故意的性质,不包括潜意识行为)
又称“医院流浪汉”或“住院成瘾者”,是一种毫无社会目的性的使自己成为患者身份的精神障碍。
指个体认识外在环境和内在自我、建立相互关系和思考事物的方式
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持久的、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自己感到精神痛苦。
(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并能依据这种认识自觉的选择和控制自己行为,从而对自己实施的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能力。
(辨认、控制)。
其评定依据:医学要件是指主体是精神病人,即患有某种精神疾病,即这种疾病的存在,才使得主体精神活动失常,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发生;法学要件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主体在发生危害行为时是否因精神病理作用而丧失或削弱了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辨认能力: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性质、作用、后果的分辨认识能力。
体现方式:行为动机、作案预备、行为实施的选择、伤害对象及残酷行、对行为的后果缺乏认识控制能力:行为人具备选择自己实施或不实施为刑法所禁止、所制裁的行为能力,主要受意志和情感活动的影响。
体现方式:社会和生活功能的受损程度、自知力、自我保护能力、既
往行为方式。
关系:辨认能力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基础;绝大多数丧失了辨认能力的同时也丧失了控制能力,控制能力以辨认能力的存在为前提,辨认丧失也就没有刑法意义上的控制能力;只有辨认能力存在的前天下,才需要确认控制能力状况。
无责任能力:《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
限制责任能力:又称部分责任能力,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完全责任能力:《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付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应付刑事责任。
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从而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关系的资格,即一个人的行为能否发生民事法律效力的资格。
(认识、判断)分为: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
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
三种方式
有三,即一般交谈、深入交谈、结束交谈。
(整个
构与代述、澄清、提问;(2)特殊技巧:顺藤摸瓜、顺水推舟、逆水行舟、迂回深入、故意刺激。
权与知情同意权、隐私权(个人空间隐私权、信息隐私权、个人自主性隐私权)。
精神病患者的公民权利:人格尊严及公民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患者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医疗秩序、遵守住院规章制度2,保持和恢复健康3,积极配合治疗4,给付医疗费用5,提倡支持医疗科学发展的义务。
精神病患者的公民权利:人格尊严及公民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二,精神病患者的病人权利:1,生命健康权2,知情权、决定权3,要求保密权4,自主权,住院期间享有通讯、会客权5,并与后有入学、就业等权利。
(一)感知觉障碍包括感觉障碍和知觉障碍,知觉障碍有三种: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幻觉又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来源于主观空间和不通过感官);幻觉可涉及所有器官,如幻视、幻听、幻嗅、幻味、幻触以及涉及运动性幻觉。
最常见为幻听。
(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散漫和思维破裂、语词
新作);(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
病态的坚信、自我卷入、个人独有(⑴病态的坚持:不能被说服、与事实不符、与个人学识经历不符,更重要的是不能为事实所纠正;⑵自我卷入:妄想都涉及自我,均涉及个体的各种需求和切身利益;⑶个人独有:这点尤其具有鉴别意义,区别于宗教信仰)。
妄想按起源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典型的原发
性妄想的发生有如下三个特点:发生前精神正常;突然出现,很快确信,迅速发展;与当时处境、心情等没有可理解的联系。
临床上常见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被洞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
(3)注意障碍(4)记忆障碍(遗忘、错构、虚构)(5)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MR)是指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造成智能发育受阻,使智能始终停留在低下水平,明显低于同龄的正常少儿。
其IQ标准分别为轻度50-69,中度35-49,重度20-34,极重度<20;痴呆:是指智能发育正常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使得智力又退回到低于正常水平。
假性痴呆:是一种心理症状,完全可以恢复正常。
(6)自知力(内省力):指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是判断精神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7)定向力: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姓名、年龄、职业等)的识别能力。
一般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判定标准;发生意识障碍时最先出现的定向力障碍是时间。
(三)情感障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在波动幅度过大、波动时间异常或波动与刺激不协调等方面。
包括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情感淡漠、易激惹。
(情感高涨是正性情感的显著增加,表现为与环境刺激不适应的过分愉快、喜悦和幸福感。
是躁狂状态的核心症状;情感低落是负性情感的显著增强,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四)意志障碍(增强、减退、缺乏)(五)动作和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与不协调性(青春性兴奋、紧张性、器质性、反应性)》、精神运动性抑制:(缄默症、木僵、违拗症)、自杀、自伤、冲动与攻击行为)(六)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清晰程度降低、意识范围缩小或意识内容改变。
意识障碍常见的有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梦样状态、梦游症、神游症。
朦胧状态指患者的意识清晰程度降低,同时意识活动范围极度缩小。
谵妄状态指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在意识清晰程度降低的同时,伴有名的精神运动兴奋,如躁动不安,喃喃自语等。
1,严谨的工作作风:在鉴定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调查资料、全面了解案情、细心分析、严格论证;切不可捕风捉影、草率从事;2,客观的思想方法: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反复核实、缜密论证;反对先入为主、主观臆断;3,公正的检案态度:以法律为准绳,明辨是非。
①具有与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师职称;②具有与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业务相关专业执业资格或者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以上经历,从事法医精神病学工作5年以上;③具有与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业务相关工作10年以上经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1,有违法行为并造成危害结果的精神疾病患者或者是疑是精神疾病患者2,经司法鉴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目前处于疾病发作期或者未缓解期,需要进行医疗干预3,当存在强制医疗的必要时,实施强制医疗。
1.对司法、行政等部门提供法医学咨询服务;
2.对精神障碍者或者其家属提供法医学咨询服务;
3.对律师、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提供法医学咨询服务;
4.对其他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提供法医学咨询服务。
1.最少限制的选择(给予患者在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