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08-03T10:45:34.31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曹风云[导读] 肠道外感染诱发的腹泻。

主要是由病原体毒素的影响致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强而引起腹泻。

曹风云
【中图分类号】R4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20-01 小儿腹泻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儿科常见疾病,好多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由细菌性感染和轮状病毒肠炎为多见,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夏秋两季最多,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方式,其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严重者大便呈水样、糊状、粘液状,甚至有脓血出现,同时有比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性患儿病例125例,女性患儿病例65例,年龄6个月-6岁;其中2岁以下120例,2-5岁70例。

1.2诊断:一般症状表现为腹泻、呕吐,稀便或带少量水分,淡黄或绿色,稍有酸味;病情稍重者泻水样便,常有呕吐、拒食、发热;重症患儿眼宣传窝及前囟凹陷明显,血压极低、脱水、四肢发凉、血钠低于130mmol/L,极少数久泻患儿,表现为震颤、惊厥,血清镁低于0.75 mmol/L。

2病因剖析
小儿腹泻的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而感染性又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两种: 2.1感染性腹泻:
2.1.1肠道外感染诱发的腹泻。

主要是由病原体毒素的影响致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强而引起腹泻。

经常是因为小儿患感冒、肺炎时,细菌有时也可从肠道外或血液中透过肠壁,渗入到肠道内,引起肠炎,有时伴有腹痛,一般在脐周,多无压痛。

2.1.2肠道内感染诱发的腹泻。

此种感染多发于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患儿,主要是病从口入。

症状表现为大便黄绿色、带少量粘液,有酸臭味,重症者伴有呕吐发烧。

2.2非感染性腹泻:诱发此种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患儿在治疗期间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腹泻;有的患儿喝完牛奶后引起的腹泻,这种称为牛奶过敏,果汁或含糖多的饮也会使幼儿拉肚子,这种过敏型的腹泻称之为非感染性腹泻,一般只要迅速停止使用,均可自愈。

3护理措施
对于腹泻患儿的护理,应在密切监测病情的基础上,及时做好消毒隔离和饮食指导工作。

3.1认真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入院后每天应及时记录粪便的次数、气味、颜色、性状等,如有呕吐还应记录好次数、量及性质等,并认真观察全身症状,注意脱水、酸中毒的恢复情况及有无腹痛、胀等缺钾症状,按测量体温,适时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时,减少衣物、头枕冰等,使用物理降温措施。

对于观察记录报告要及时报告医生。

3.2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入院后,应先行床边隔离,直到大便培养两次阴性为止,方可解除隔离,护理前后要做好消毒工作,患儿粪便、尿布要浸泡在1%煤酚皂溶液中消毒1小时以上;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患儿用具须煮沸消毒或日光曝晒。

3.3输液护理:严格执行医嘱进行补液计划,保证药液准确,做到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

输液时要经常检查注射部位有无渗漏、肿胀等现象发生,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清洁,掌握好好速度,一般按每毫升16滴左右,并每隔30分钟观察一次。

在输液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有无皮肤潮红、皮疹、寒战、恶心、呼吸困难等药物输液反应。

3.4做好饮食健康指导工作:对于轻型腹泻患儿不必禁食,应少量多餐给患儿进食,防止因腹泻而导致营养不良;为防止脱水,要注意给患儿口服补液,在开水中加适量糖和盐,这样可缓解脱水情况;忌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还有蔬菜,有可能加重腹泻。

4体会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腹泻,关键在于科学的护理和积极的预防,科学的护理对促进病情好转、缩短病程非常重要,但如果做好积极的预防,培养小儿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方法,就可以远离疾病的侵扰,拥有健康的身体。

作者单位:450007郑州市中医院儿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