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拓展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
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还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有责任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试图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英语课堂的德育功能。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英语知识教学结合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教师人格魅力进行熏陶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在育人。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这才是德育。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注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自己的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单词,教师自己首先要板书认真美观。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教学中体现的激情和精神面貌等都可以无形中
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熏陶,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
二、在常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它不像其他的科目那样摆事实、讲道理。
而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谦虚、有礼貌、互相关心等好品质。
如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Nice to see you again, boys and girls 等)就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
老师在课堂上应经常运用这些礼貌用语并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活用这些礼貌用语。
如“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it down, please.” “Your answer is right.Thank you.” “Sorry, I didn’t notice it.” “Time is up. Goodbye boys and girls!see you tomorrow!”课外老师也要以身作侧多用这些礼貌用语和学生用英语对话,不断地练习.如:“Hi, Jerry, nice to see you again.”“Thank you for your help.” “Excuse me, I’d like to have a talk with you.”……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养成使用这些礼貌用语的习惯。
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一些固定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比如,在我的课堂上,每节课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Everyday English 这一环节。
也就是让大家轮流给同学们读英语习语或谚语,或者他们喜欢的篇章、句子(用英语)。
此做法的好处有很多,除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还可以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之外的道理,以此也就受到了德育教育。
再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的点评也值得注意。
一句简单的“Thank you.”“excellent”, “Good / Well done”等就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学生学会赞扬别人,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材是寓德的重要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进行课堂德育的前提。
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应在研究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现行的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学习外国风俗习惯的时候,教师一方面传授给学生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国内外风俗习惯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中国更多的文化。
比如,如果被人当面赞美“You are a pretty girl!”、或“You look beautiful today.”时,西方式的回答
一般都是:“Thank you.”西式的回答直截了当,而中式的回答因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体现出谦虚谨慎的语气。
同时,教师还应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英语课的实用性,以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引出我国的各地名胜古迹,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开阔眼界。
又如在人教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3的阅读材料。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中讲到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先让学生查资料,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如:中国的“神州载人飞船”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2008年的奥运会,先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运动员的事迹,让学生从中学习运动健儿甘于平凡,默默无闻,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取荣誉的精神,从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白体育无国界,世界大同的理念.这样的例子在英语教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利用日常交际用语,采取自然渗透的方式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达到外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水乳交融。
当然,英语教育的德育功能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它与我们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